中國美學的特色

時間:2010-08-14 11:20:46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美學”作為一個學術意義上的學科,是在西方現代學術分野的思潮當中確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紀之前的西方哲學所關注的重點是在“真”、“善”、“美”,與“美”相對應的哲學分支即是美學。20世紀初,由日本人翻譯成“美學”的Aesthetics進入中國知識界的視野,以王國維為代表的有深厚的古學造詣又有著開闊眼界的學者對此投入了熱情的關注,並積極地加以引介。中國美學自此開始了一個植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並在歐風美雨當中成長的過程。然而,中國現代美學從奠定到發展的過程呈現出了獨特的面貌:始於美學領域的討論,往往“越界”而至於文學的、歷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會的、政治的領域。在今天看來,這不一定是學術上“不成熟”的表現,而恰恰反映了中國傳統美學、美育思想的獨特之處。

中國美學的彌散性格反映出中國思想的固有特點。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把這句話勉強地比附於真、善、美的關係,可以説是審美活動涵攝了認識活動與道德活動。但實際上,在中國傳統思想當中,真、善、美三者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統歸於“道”。中國美學的討論重點並不是“美”,而是對於“道”的深廣的體驗。中國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關的“藝”中領會思想之樂、道德之樂,要把藝術創作的過程、欣賞自然景色的過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為都轉化為“道”的開顯場所。“樂道”、“孔顏之樂”是中國哲學最重要的話題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美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正是出於這個理由,中國的哲學、藝術與美學不能明確地劃分界限——在中國哲學的活潑處、中國藝術的深邃處,即是中國美學最富有價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國美學的“美”是廣義的,滲透於人生的各個方面,中國美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同樣如此。美學與倫理學、藝術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都有交叉,從多學科的互動和國際交流當中産生出的新問題、新角度、新方法也越來越多。中國美學與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的關係特別密切而且靈活,有助於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而激發創新的靈感,有助於我們的哲學與社會科學源源不斷地取得創新。

中國美學的廣泛性、綜合性還特別體現在注重審美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中國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營造一種美的氛圍。中國古代很多有名的詩句,如“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王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都是描繪日常生活的詩意的氛圍。這種詩意的氛圍,往往沁入人的心靈的最深處。我們從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清代李漁的《閒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錦灰堆》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趣。中國傳統美育是聯結美學思想與現實問題的重要紐帶,也是一個廣大的、尚待今天的學者充分重視的領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