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第四篇· 古畫風景(1)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4 10:44:02 |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 訪姑蘇古鎮,品千年風霜——《姑蘇繁華圖》

  歷史上的蘇州,曾是南北往來的水陸交通要道,江南地區最主要的貨物集散地。早在唐代,來蘇州做刺史的白居易就説蘇州“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作為地方的最高長官,對當時蘇州的市情,白居易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宋元明清時期,蘇州的絲織業達到了鼎盛,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萬商雲集。到清朝康熙年間,蘇州已經是除了帝都北京以外的天下第二大城市。“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曾在《閶門即事》中雲:“世間樂土是吳中,內有閶門又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這位明朝的大畫家沒有預見,200多年後,確有一位畫師在一幅巨作中描繪了閶門的繁華往事。

  那位畫師即是乾隆年間的徐揚,那幅巨作便是舉世聞名的《姑蘇繁華圖》。

  《姑蘇繁華圖》在長達12米的畫卷中,南來北往的各類船隻近400艘,在胥門萬年橋和閶門吊橋、山塘橋的河面上,篙動櫓搖,帆檣滿河。往來如梭的貨船中,滿載著大米、棉花、柴草和磁器,還有一甏一甏的老酒、醬油和酸醋。遊艇中的人們有的正在品嘗蘇式船菜,有的在撫琴歌唱。閶門至楓橋一線的十里長街,牙行相望,店舖鱗次櫛比,百貨充溢。最多的當然是絲綢生意。此外,飯店酒樓有家常便飯、葷素小菜、餛飩糕團、上用小菜……大小生意統統攬得;棉布店有上用紗緞、籽凈棉花;席店有定織細席、虎丘名席;銀樓有上赤真金、定灑上赤金珠;磁器店有官窯的各款磁器;銅錫店有精巧錫器;浴室有香水浴堂……各行各業精品雲集,真正一派“江南大都會”的景象。

  而畫面所記載的繁華,一半都是在蘇州一個叫做木瀆的古鎮中。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古鎮。傳説,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為取悅美麗迷人的西施,在離蘇州西南10公里處靈岩山上建造館娃離宮、姑蘇臺,“三年集材,五年乃成”。所用木材源源運至太湖邊一個四通八達的重要軍港,以至“積木三年,木塞于瀆”,天長日久成了集鎮。明代時,木瀆為吳縣六鎮之一。到了清朝中葉,木瀆已是吳中著名的商埠。

  木瀆山塘街,是一條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千年古道。康熙皇帝六次“駕幸”虎丘時“出閶門,乘舟歷山塘”。乾隆皇帝途經山塘尤喜騎馬,並數次吟詩道:“山塘策馬攬山歸”,“策馬山塘不用船”,“馬嘶小步出金閶”。山塘街至今還保留著乾隆臨幸時的“禦道”。優美嫵媚的山塘,讓無數名士在這裡卜居築園,嘯傲風月。至今,白公祠、唐宋五賢祠、張國維祠、李延齡祠、吳一鵬故居……,千古名賢與山塘長相廝守,給這條濕潤清麗的江南老街帶來了許多浩氣凜然的情操。坐在古色古香的遊船中,看兩旁白墻黑瓦的古鎮舊屋,想起“買魚沽酒,行旅如雲;走馬呼鷹,飛塵蔽日。晚村人語,遠歸白社之煙;曉市花聲,驚破紅樓之夢”的詩句,你會跌入一段香艷溫柔的好夢。

  在《姑蘇繁華圖》遠景的山丘上,依稀可見一座寶塔,那便是木瀆久負盛名的宋代斜塔,而斜塔所在的山丘即是“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蘇東坡曾説:“到蘇州不遊虎丘者,乃憾事也。”因其景色奇秀,歷代都頗受推崇。徐揚作畫的年代,正值虎丘歷史上的最盛時期。康熙帝和乾隆帝6次南巡,每次都要光臨虎丘。祖孫二人在虎丘題寫匾額楹聯、作詩咏嘆,並興建了宏偉的行宮和寺廟。當時所造山前山後軒榭亭臺迤邐參差,多達5080余間。然而,如此龐大的建築群卻在100多年後清軍與太平天國的戰火中化為廢墟。今天,2500年曆史的虎丘又恢復了其風光如畫的舊時面貌。虎丘之上,亭臺樓閣、園榭軒館,聳金疊翠;古木參天,水菱浮清,虎丘塔依然巍巍聳立。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的美景,叫你無論何時遊賞虎丘,都會怡然心醉,流連忘返。

  閶門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城門已經被腳手架重重包圍,這座蘇州城曾經最繁華的水陸城門,正在恢復著其畫中的模樣,伴隨著商業街的重建和改造,閶門昔時的盛景已指日可待。世事變遷,《姑蘇繁華圖》的舊日景象在今天的旅遊事業中得以重現:曲徑通幽的寒山別院、雄奇險峻的鐵嶺關,聚集著熙熙攘攘的中外遊客;高朋滿座的楓橋書場,一曲曲彈詞開篇,伴隨著叮叮咯咯的弦索之聲,使整個古鎮沉浸在濃濃的水鄉風情之中;引來無數仁人信士尋幽訪古的寒山寺,正用其悠悠不絕的鐘聲向人們祝福年年……

  古老的蘇州,用其保留了幾千年的江南水鄉的韻味、古老的街道、江河、故居,用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今天的人們。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美好,古樸而不做作,喧鬧而不浮躁,單是這種回家的感覺,就會讓你久久不捨離去。

下一頁·第四篇· 古畫風景(2)上一頁·第三篇·宗教壁畫(3)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中國藝術地圖》
· ·第一篇· 岩畫(2)
· ·第一篇· 岩畫(3)
· ·第一篇· 岩畫(4)
· ·第二篇· 墓室壁畫(1)
· ·第二篇· 墓室壁畫(2)
· ·第二篇· 墓室壁畫(3)
· ·第二篇· 墓室壁畫(4)
· ·第三篇·宗教壁畫(1)
· ·第三篇·宗教壁畫(2)
· ·第三篇·宗教壁畫(3)
· ·第四篇· 古畫風景(1)
· ·第四篇· 古畫風景(2)
· ·第四篇· 古畫風景(3)
· ·第四篇· 古畫風景(4)
· ·第四篇· 古畫風景(5)
· ·第四篇· 古畫風景(6)
· ·第四篇· 古畫風景(7)
· ·第四篇· 古畫風景(8)
· ·第四篇· 古畫風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