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國家資助政策、教師隊伍建設和語言文字工作

中國網 | 時間: 2008-11-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為貫徹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加強人才工作的領導,教育部成立了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周濟部長親自擔任組長。在教育部黨組的領導下,各地和高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取得了重要進展。第一是對人才工作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各地和高校把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是人才工作的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高校按照黨管人才原則,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發揮組織人事部門牽頭協調和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協同作用,把人才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積極探索建立統分結合、協調高效、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人才工作運作機制。第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實施一批人才計劃。直接吸引培養和支援一大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育了一批優秀創新團隊和人才群體,促進了高校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第四是人才工作制度方面進一步優化。各地和高校以結合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和崗位設置改革為契機,積極推進分配製度改革和崗位設置管理。崗位設置管理和高校人才戰略,以及高層次人才計劃相結合,進一步突出了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待遇留人,進一步激發人才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初步形成了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分為三個層次九個項目,我們可以用一百、一千和一萬來簡要記住這三個層次的計劃。

一是“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每年聘任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各100名,聘期三年。教育部在聘期內給予特聘教授10萬元的獎金,講座教授每月1.5萬元獎金,每年遴選支援60個創新團隊,資助3年,經費合計300萬元。第二個層次是“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這是每年遴選支援1000名左右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每人20—50萬元,資助3年。第三個層次是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明年重點培養一萬名左右的青年骨幹教師,從而提高整體素質。從三個計劃的整體設置和構建上看,適應了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的要求。在原來十多個人才計劃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完善和創新,是技術與創新的一個新起點。還有在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完善。一個是實施了範圍,擴大了高等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第二個是增加了講座教授的數額。第三個是進一步增強崗位設置針對性。第四是更加重視發揮招聘學校的主體作用。第五在長江學者的任職條件和職責中,強調長江學者不僅要學術造詣高深,創新能力強,而且要有很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以上介紹的就是從教育部人事司的角度介紹中小學人事制度的改革、高層次人才計劃,以及高校人才強校戰略情況。下一步我們在國家有關政策和教育部黨組領導下,進一步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和高校人才強校戰略,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教育品質做出應有的貢獻。謝謝。

中國網: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方面我們取得了哪些成績?發展情況又是怎樣的?

王登峰: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語言文字應用管理方面的成績和發展情況有一個比較詳細的文字資料,我們也提供了採訪的資訊。在這裡我主要和記者朋友們溝通一下目前語言文字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以及對這些新情況的判斷和想法。我想從兩個大的方面給大家介紹。第一,對目前語言文字工作形勢的基本判斷。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和語言文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使得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字社會應用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大家可能很清楚,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語言文字工作的最主要目標就是簡化漢字,掃除文盲,推廣普通話。簡化漢字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儘快學習和掌握漢字,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更好地保證交流和政務暢通。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的語言文字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首先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寬了語言文字的應用領域,從媒體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另外有網路的出現,網路的語言文字的應用更為普遍。最簡單的是大家每天要用的手機,用手機發資訊。我現在用的手機用它來輸入中文的時候,比如打“教育部”,“教”可以打出來,後面跟著“育”,再找“部”得找半天。這説明現在包括手機和電腦的輸入,或一些標準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這確實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出版的問題。出版物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各種各樣。但是出版物的格式,它從語言文字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比如社科雜誌和自然科學雜誌在語言文字的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差別。

在社科雜誌中,當我們講一個外國人名字的時候,第一次提到時要把他的名字用漢語翻譯出來,括弧裏面注上原文。第二次再提到的時候就不用加括弧了,直接用中文。但是現在很多的報刊雜誌裏講到一個外國人名字的時候就直接用他的外文名字。這是新的現象,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所伴隨的語言文字應用方面出現的新情況。其次,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也帶來了外語的學習和使用的進一步擴大和提高。外語使用越來越多,學習外語的人越來越多,這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但同時隨著外語的學習和使用的增多,開始涉及到語言地位和語言關係的問題。比如我們的人名、地名、交通標誌、公共指示牌,這裡面中文和外文到底怎麼用。應該説這是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語言生活極大的豐富所帶來的問題。第三,人員流動的加快凸顯了推廣普通話的價值。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就是中國人開始流動起來了。每到春節的時候,我們看到民工潮、返家潮。人員流動的加快使言語不通帶來的就業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因而對於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人員流動的增加,很多人更加注重鄉音,所以方言使用也受到更多的關注。現在有些地方從保護文化的角度提出要“保護”方言,甚至在媒體裏面都開始有很多的節目用方言來進行播出。這也給我們的社會語言生活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因此,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一個非常嚴峻的任務就是要構建和諧語言生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