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和教育法制建設

中國網 | 時間: 2008-11-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經費一直為各部門之首。從2001年以來,高校獲得基金委項目數量的比重一直穩定保持在75%左右。

四、高校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一大批標誌性科技成果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高校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不僅屢獲國家獎,而且通過各種形式向社會轉化和産業化。

據統計,從1985年到2007年底,高校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457項,佔總數的52.4%;國家技術發明獎1130項,佔總數的35.9%;國家科技進步獎2775項,佔總數的29.4%2007年度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6項,佔總數的66.7%;國家技術發明獎27項,佔總數的69.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14項,佔總數的59.4%。(以上統計不包含國防專用項目)。其中中南大學主持完成的“高性能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獲得連續空缺六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4年度);南京大學的“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和應用”獲得連續空缺兩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7年度)。

五、高校成果轉化和産業化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高校憑藉人才、科技優勢,不僅為國家培育了諸如大型集裝箱檢測、漢字鐳射排版、航空管控、飛機制動等高新技術産業,也與地方及企業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的合作,建立起産學研相結合的良性機制。據2006年對64所高校的調查統計,高校與企業合作呈逐年上升趨勢,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完成的技術轉移已佔四成以上。合作方式已從單純的技術服務推廣向委託研發、聯合研發發展(佔六成以上),有效提升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及效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高校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發揮強大的生力軍作用。例如中南大學主動走出校門與國內外30余家大型企業開展新型産學研全面合作,合建了“中國鋁業聯合實驗室”等聯合研究機構,産生了“選礦-拜耳法”和“鋁電解槽倣真優化和智慧控制技術”等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清華大學嘗試在中小企業密集地區設立産學研合作辦公室,採用“基地+基金”的模式探索有利於企業創新活動的技術轉移體制和機制,與企業簽訂的各類技術合同總額超過30億元;北京科技大學探索集應用技術研究-新技術開發-新技術産業化為一體的産學研創新聯盟,實現將工程化成果向鋼鐵企業的成功轉化。

2.高校積極參與建設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發揮骨幹、支撐和引領作用。例如,我部與廣東省、科技部的産學研合作,動員了百餘所科研實力突出的大學參與廣東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和産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浙江大學面向區域産業技術創新需求,與浙江省內多個市縣合作建立了10多個技術轉移中心和産品創新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增強區域集群産業核心競爭能力;復旦大學探索學校服務社會的新模式,創造性的將高科技園區、大學校區和公共社區有機結合,構建“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型知識創新區;河北農業大學堅持二十餘年走“太行山道路”、力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六、高校科技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近十多年來的教育資訊化建設,為我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教育管理與社會服務等的科技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環境,推動了各級各類教育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已成為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重要保障和創新動力。

1.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巨大。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CERNET)與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CEBsat)覆蓋全國、互聯互通,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現代遠端教育傳輸網路,成為教育資訊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平臺。我國第一個下一代網際網路CERNET2主幹網建成開通,中國教育科研網格(ChinaGrid)取得重大進展,為教育資訊化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高校已普遍建立校園網站,提供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方面的資訊和綜合服務,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和資訊化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辦學效率和水準。

2.資源體系雛形基本形成。開發了各級各類教育資訊資源,初步建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職業教育資源庫、國家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庫、政務資訊資源庫、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等,形成了一批職業教育資源建設基地。初步建成了中國大學數字博物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文獻中心、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用系統等資源共用服務體系,形成了資源建設的有效機制。其中大學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建設走在國際前列。

除了以上六個方面的情況以外,我們還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高校科技體制改革也是圍繞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在積極探索。同時,我們也為了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出臺了一些積極發揮高校科技作用的相關政策、文件。在網上或者有關媒體中也有介紹。

我再補充一組數據。根據近幾年統計,高等學校用佔全國15%研究發展人力,8.6%的研究發展經費産出的高水準論文佔全國的2/3,職務發明專利佔全國的33.7%,科研獎項佔全國的50%。

中國網:能否介紹一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們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發展,以及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相關情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