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和教育法制建設

中國網 | 時間: 2008-11-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劉桔:關於淘汰方面,具體做法可能是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主要是由高等學校自行決定,我們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我們在所有的文件中都鼓勵各高等學校要保證品質。特別是我們也推進有條件的高校實行完全的學分制,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但是對於不符合畢業條件的,應該是有嚴格的管理。

各高校可能有不同的規定,在他們的《學生守則》《學位條例》裏都有規定,現在存在淘汰,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都能夠順利畢業。

關於轉專業的問題,現在各高校轉專業的比例在逐漸擴大。據我們了解一般高校在10%20%,根據我們對國外的調研,在國外實際上轉專業也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隨意轉。這條路是開通的,各個大學轉專業都可以,但是實行起來還是有很多具體的限制。

現在國內和國際有很多通行的做法。學生有這個意願去,那麼對於這個係,可能還要考慮你的學習能力。不能説每個院係,即便現在很多的“211”院校,已經按學院招生了,即便在這種條件下,每個學院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允許所有的學生無條件的轉。所以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大概是10%20%的比例。

 

望》週刊記者:淘汰率有數字嗎?

   

劉桔:我們沒有詳細的統計。其實也不能叫淘汰率,有的可能留級,有的可能在畢業的時候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補考缺失的課程,然後再獲得畢業證書和學士證書。

望》週刊記者:還有一種途徑是要淘汰的,就是根據《學生管理條例》,是不是有規定什麼樣的情況下不再授予他證書,等於讓他退學一樣。實際這也叫淘汰。我不知道現在新的《學生管理條例》是什麼樣的規定?

 劉桔:還是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規定。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想問宋司長,您講到從90年代初的時候開始學校的合併,從揚州大學開始。到現在十幾年了,這個過程中高校合併有沒有限制或者設置的條件?另外我們知道前一段時間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像吉林大學,就來回合併,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我想請您就這個問題談一談。

   

宋德民:吉林大學這幾年成為社會和媒體關注的重點,有些人問吉林大學是不是合併的太多了。我個人這麼看,在高等學校發展和合併過程中,對我們來講是比較新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有需要探索的成分在裏面。在當時討論的時候,我們一直強調兩個觀點,一是對超大型學校,我們的管理經驗不足,我們要有充分的估計。二是對管理超大型學校的管理者水準要有充分的估計。總體看,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完成了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高校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和佈局調整,實現了平穩過渡。

所以在近幾年,我們特別注意在院校合併過程中,一方面強調改革的方向性;另外強調合併高校的自願性。如果目前説我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和2000年時的看法有什麼不同,2000年特別強調政府主導性。在那麼多大型高校中政府的主導性是突出的,但是現在我們更多的強調學校的自願結合。學校認為合併對於學校的發展更為有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會予以支援。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今後還是這樣的主導方針嗎?如果變成超大型的學校,它的管理水準和各方面可能會跟不上。到底對這個學校是好還是不好?我就聽到一個同事説,其實他不是吉林大學,就是合併進來的一個學校,他説沒關係,反正我畢業的時候也是吉大的畢業證。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宋德民:我想通過一個例子給你説明這個問題。在90年代初的時候西南有兩所重要的學校合併,這在當時兩個學校是強強聯合的,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是比較少見的。但是在當時的相當一段時期,合併的效果不夠好,引發了相當多的矛盾,也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在這個時間的節點上,有人説合併失敗了,不應該合併。但後來發生了轉機,教育部改組的校領導班子派出了能力比較強的同志,結果這個事情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現在新的四川大學在各個方面進步非常之快。這個時候社會輿論又説這個學校合併是好的。我舉的這個例子説明一個問題。學校合併後有一個磨合期,對此國務院是有充分估計的。像吉林大學六個或者七個學校合併在一起,它的磨合程度,磨合的難度是大的。現在有人提出是不是當時會有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如果採取另外一種路徑會更好一些的問題。現在我們來反思這件事情,整體決策是正確的,在目前的情況下關鍵還是要想方設法的發展吉林大學。現在種種跡象表明,情況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科技日報記者:高校科研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有關申請科研經費方面,高校的教師有一些説法。我想問一下具體情況。一個是他們認為申請科研經費往往並不是在這個專業領域實力最強的,往往是影響力力非常強的人。用他們的話説就是方方面面的關係比較好,人脈比較好的能夠拿到。有些教師認為很多人為了做好這件事情,他可能在這個方面做,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上。

第二個問題,現在的有些校長説,搞科研可以是沒有結果的,他在意的是過程、但是有的老師説,我拿到經費以後可以不出成果,或者出一頁報告,這個經費並沒有起到作用。這個科研經費到底應該給誰的問題?比如我給了你就沒出結果,給了其他人就出結果了。所以這個事情究竟怎麼做?

還有一個問題是研究生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是給博導在打工。實際上更多的是學生來做研究,現在很多的博導等於是手裏賺著錢,這讓很多博士生感覺不舒服。更多的是説我的博導就是為了錢,我不能學到很多東西。不知道您怎麼看?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