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津委員:中國火星探測沒有重復其他國家的老路
會場連線
本報記者 付毅飛
當前,國際上多個航太大國都在開展深空探測,特別是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中國也將首次亮相火星探測舞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表示,火星探測是航太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實施可進一步縮短我國與美國、俄羅斯、歐洲在深空探測技術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國空間探測器的研製水準,推動我國在行星探測和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全面發展,使我國躋身國際空間探測領域先進行列。
趙小津介紹,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首次火星探測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
為了實現這些科學目標,火星探測器共有13種探測儀器,其中環繞器上7種、火星車上6種。
“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沒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趙小津説。
據介紹,火星探測器將由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直接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與運載火箭分離後,在地面測控系統支援下,經過軌道機動和中途修正,在近火點處實施制動,實現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橢圓軌道。
在選定的進入時間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通過氣動外形、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緩衝,軟著陸于火星表面。
火星車與著陸平臺分離後,在火星表面開始區域巡視和科學探測。環繞器將開展環繞科學探測,併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將信號發回地球。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沒有簡單重復其他國家火星探測的老路,起點設置很高,體現了我國航太技術的發展水準,以及航太工程技術人員的自信。”趙小津説,任務實施過程中有很多看點。
他説,發射時主要看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的表現;奔火的過程中會根據軌道的具體情況不斷修正探測器的飛行方向;在火星附近的剎車必須一氣呵成,否則就會滑向更遠的深空;進入、下降、著陸過程只有短短的7至8分鐘,那是最凶險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此外,著陸之後遇到什麼地形?火星車能否安全行駛到火星表面?會取得什麼探測數據來幫助我們了解這顆古老而神秘的星球?火星塵暴來臨的時候,火星車有什麼手段躲避?寒冷的天氣,火星車用什麼方法應對?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趙小津表示。
他説,在開展月球、火星探測任務的同時,我國還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任務,並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深空探測工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