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來臨,海外國際科技巨頭集體發力元宇宙,國內騰訊、阿裏、字節跳動、網易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也次第入局,“諸神之戰”打響。2021年也被冠以“元宇宙元年”之稱。
萬物皆可元宇宙?
今年下半年,元宇宙成為全球“頂流”話題,後來居上進入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它像一個巨大的魔盒,全球的科技公司和其他行業都在往裏面裝東西。有觀點將其看作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引得不少人對其大肆吹捧,資本市場烈火烹油;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看著AI、VR、AR、區塊鏈、物聯網等眼熟的概念,貶斥其“新瓶裝舊酒”、炒作熱點。喧騰之下,孰是孰非,還需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在這場紛爭中,雖然對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這一討論基點始終未能形成共識,但真理越辯越明,元宇宙的整體構想已經逐漸變得清晰。
“元宇宙”一詞最早來源於尼爾·史蒂芬森在1992年發表的科幻小説《雪崩》,其所構想的“Metaverse”是一個獨立於現實社會的、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在這一世界中,時空限制被突破,數據替代了現實社會的土地與資源,人類文明進入了另一種表達形式。然而,這與我們現在所談論的“元宇宙”是同一概念嗎?
浙江省虛擬現實産業聯盟理事長、浙江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金小剛表示,無論是《雪崩》,還是《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等影片,出於劇情表達的需要,其所呈現的“元宇宙”更像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存在的完整的虛擬世界,但從商業落地的視角來看元宇宙的話,它與小説和電影中所呈現的或許有所不同。“在近期的發展中,它更傾向於是一種解決方案而非孿生世界。”金小剛説。
在一次研討會中,省數字經濟聯合會秘書長尹本臻也給出了一種全新思路,他表示:“目前,大家對元宇宙的認識進入了‘盲人摸象’的怪圈。我們或許該去思考,‘元宇宙’這個名稱是否適合這個東西。”
當下,巨頭們構想的元宇宙各不相同,唯一的共性就是“遙遠”——元宇宙是不可能在短期內落地的。扎克伯格也斷言,元宇宙相關的投資在近期任何時候都不會産生盈利,預計將在接近本世紀20年代末時産生商業影響。沒有具象化的對照,熱議之下,“元宇宙”變得愈加玄幻起來。
然而,如果將焦點轉移到具象的産業上,我們會看到——Meta展示觸覺手套原型機、字節跳動斥鉅資並購VR廠商、蘋果研發AR頭顯,虛擬現實正在建築元宇宙的入口;AYAYI簽約阿裏、雲笙入職華為、華智冰就讀清華、柳夜熙走紅抖音,虛擬人橫空出世、頻頻出圈,正向現實社會發來一封封來自元宇宙的邀請函;遊戲、教育培訓、數字醫療、工業安防,越來越多的“元宇宙”落地場景內容也在不斷開發中。就像易現先進科技創始人李曉燕博士説的那樣,早在十餘年前,就已有不少企業開始探索構建下一代終端用戶交互形態。正是因為這些底層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基礎設施”日趨成熟的情況下,才有了如今談論元宇宙的語境,也才會有未來相關技術,或者説元宇宙落地的可能性。
“或許,拋開‘元宇宙’,再談元宇宙,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未來趨勢。”尹本臻説。
泡沫還是藍圖?
經過多年的發展,網際網路時代裏,佔得先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市場上不乏消極的聲音,但資本市場依然頻頻投入真金白銀,熱鬧非凡,一部分機構已經開始籌劃設立相關産業基金,這也帶來了新的議題——在當下,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基金,應該將資金投向何方?
市場有“賣鏟人”理論,源於19世紀美國西部的淘金熱,在這場熱潮中,大部分淘金者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但賣鏟子的人卻賺了大錢。當一個風口來臨,風口上游的確定性紅利可能要大於風口本身。在這場元宇宙熱中,不少搭建“基礎設施”的企業就是賣鏟人,然而,比賣鏟人更先實現盈利的,還有賣“掘金寶典”的人。
早在市場還摸不著頭腦時,羅振宇就快速在平臺上推出了《前沿課·元宇宙6講》,為市場的“淘金者”發了一本平價“掘金指南”。畢竟,挖金子之前,總得先知道“金子”是什麼模樣。果不其然,這一課程受到熱捧。截至12月上旬,已有超6.6萬人加入學習,按長期優惠價29元的單價估算,該課程的營收已經超過191萬元,目前也已更新至12講。
然而,面向未來,北大信研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文化數字資産研究室主任鄧麗麗表示,真正的投資場景還是應該在元宇宙關聯性較強的行業、企業,“無論是相關技術産業,還是應用場景方向中的機會都是很多的。”
市場在蓬勃發展,但其間也出現了大量企業大方向急轉彎、商標搶注等現象,如此持續升溫的元宇宙所帶來的究竟是泡沫還是風口?熾橙數字科技董事長紀堯華給出了一個理性冷靜的答案。在他看來,不論元宇宙未來何去何從,虛實融合都必然是一個趨勢,能夠創造更多的空間和機會,所以,從長週期看元宇宙會是一個風口。但從短線來看,如果過早地、過分地去誇大元宇宙帶來的實際價值,那可能就會有局部和短期的泡沫出現。
李曉燕則表示,元宇宙能夠引起這樣的社會級現象必然有其背後的邏輯與原因,這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任何大的趨勢到來,都會經歷從愚昧之山、絕望之谷到開悟之路。”
浙商如何抉擇
在XR、AI、區塊鏈等元宇宙核心技術領域,阿里巴巴、網易、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已經佈局多年,並次第申請元宇宙相關商標。阿里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譚平稱元宇宙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就是VR/AR眼鏡上的整個網際網路。而達摩院的XR實驗室和作業系統實驗室兩大實驗室均在探索下一代雲網端融合架構下的未來作業系統、研究新一代移動計算平臺。網易的市場反應雖延後一步,但創始人、CEO丁磊也明確表示網易已做好元宇宙的技術和規劃準備,等到時機成熟的一刻,“網易可能跑得比誰都快。”
巨頭們的“諸神之戰”打得火熱,資本與人群的話題場也同樣火熱,是躬身入局還是持續觀望,最難抉擇還是産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浪潮裹挾之下,這些浙商何以突圍?
採訪中,大部分企業家普遍表示,當前,浙江政策支援與數字經濟基礎良好,是“元宇宙”發展的優沃土壤,相關産業確實遇到了比較好的機會,需要做積極的準備,例如杭州正謀劃建設以視覺智慧産業為核心的“中國視谷”。但是否要在此時轉向,中小企業仍需保持謹慎冷靜的態度。
“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是先烈。”阿啟視科技董事長陸雋談到,現在的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確定此時入局領先的究竟是半步還是一步。在陸雋看來,無論是巨頭還是中小企業獨立建構元宇宙是不可能實現的,中小企業能做的唯有將自己專注的領域做精做強做透,在未來面臨挑戰或接入元宇宙大生態時才能佔據一席之地。
資本市場出現的泡沫在知名投資人厚達投資創始合夥人諸葛彬看來也並不全是負面的事情,反而是中小企業的機遇,它讓更多好的創意公司提前資本化,加速了前期發展。“超級大的元宇宙環境需要的資源資金人力成本太高了,中小企業如要突圍,機會還是在垂直領域,以‘小宇宙’嫁接大生態,才是應對之策。”諸葛彬説。
尹本臻也建議中小企業對元宇宙這一概念不要排斥也不要熱捧,而應該找準站位,看清元宇宙帶來的社會發展的方向,聚焦專業領域,給技術找到對應的應用場景。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李艷霄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李艷霄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