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山區興起銀發直播間,“60+”奶奶成流量擔當
發佈時間:2024-04-12 09:26:35    

   懵懵懂懂地,年過六旬的張彩花人生中第一次抓住了流量密碼。

  上個月,溫州文成縣巨嶼鎮組織轄區孔龍村60歲以上留守婦女進行培訓,希望她們加入“銀發直播間”項目,推廣做中國結加直播賣貨的來料加工新模式。張彩花是首批學員中最晚加入和開通直播間的,卻第一個在直播中達到了超過1000人的流量。

  全程指導這個項目的省巾幗共富工坊服務中心導師亓文娟,替她總結了經驗:在什麼場景中直播,這很重要。那場直播,張彩花身後的背景是馬路。來來往往的人和車、真實而有生活氣息的鄉村場景,成為吸引觀眾進入直播間最大的理由。

  樂於在直播中和人互動,也是張彩花的一大優勢。做好一個中國結後,她會拿在手中、擺到手機鏡頭前問大家:“你們看,漂不漂亮?”讚馬上就蹭蹭地上來了。

  這份意外的收穫,鞏固了張彩花參與“銀發直播間”的積極性。下播的時候,她會到隔壁還在直播的學員家轉轉、取取經。順道掏出手機,讓其他看熱鬧的人關注她的直播賬號。

  哪怕沒有意外之喜,這種新的來料加工模式仍對留守奶奶們有足夠的吸引力。

  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林愛華剛開始手生,編一個規格最簡單的中國結都要花半個小時,但仍然堅持開播。還特地新買了一個鐘,挂在直播支架和補光燈正上方墻上,督促自己每天播夠兩小時。結果因為第一道程式、第一個結就沒有編對,導致後面步驟全錯,那兩天做的所有中國結都不合格。她拉上丈夫,陪自己把每個做好的都拆開、重做一遍。

  另一位學員潘美鳳,則摸索出一種提高自己手作效率的方法:把做中國結的工具綁在小板凳上,根據需要轉動板凳,讓繩結始終保持在最順手編織的方向。她甚至會淩晨起床收拾家務,然後在早上7點開播,確保一天中優先完成打卡。

  奶奶們的熱情,給這個新推出的項目開了個好頭。

  今年,巨嶼鎮聯合由省婦聯、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等單位共同設立的省巾幗共富工坊服務中心,結合當地留守婦女年齡、勞動意願等實際情況,創新開展“銀發直播間”。在鎮長張艷晴看來,探索這種來料加工新模式,旨在進一步帶動山區群眾增加收入、豐富業餘生活。

  巨嶼將開拓訂單來源,作為穩固來料加工産業的重中之重,義烏則是重點拓展業務的地區。那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訂單需求量巨大,廠家也急需有規模而穩定的來料加工勞動群體。同時,在義烏從事小商品生産銷售的文成籍能人眾多,對拓寬供需對接渠道有天然優勢。

  “銀發直播間”的另一個優勢,是有黨委政府、婦女組織等牽頭引導、居中協調。一方面,能更廣泛排摸和發動留守婦女參與;另一方面,訂單需求量大的廠家,也更願意借助這個平臺投入資金、派出人員,對牽上線的地區進行技術培訓。此外,項目的非營利性質也能為參與來料加工的留守勞動力爭取更大的利益。

  在直播間選品上,巨嶼尤其注重開發那些供需對路、帶動性強的來料加工産品。

  以中國結為例,這種民族特色飾品市場需求量大,且銷售旺季集中在每年中秋節到次年元宵節之間。在平時,參與來料加工的婦女就有更多餘地安排自己的勞動時間。

  “銀發直播間”還推出一套具有吸引力的三重報酬機制,鼓勵奶奶們參與。除了廠家收購和直播間賣貨按比例分成外,每個參與培訓並學成出師的婦女,都可以自己當師傅發展其他婦女加入,徒弟的收入也按一定比例上交給師傅。

  巨嶼還注重發動本地能人支援這種來料加工新模式。奶奶們只要每天播夠兩小時,每個直播賬號每月發放600元補貼,連補3個月;奶奶們每發展一個徒弟,師傅就能獲得一定金額補貼。這些補貼,都由當地能人出資。

  正是了解到“銀發直播間”的效益,潘美鳳才努力工作,期待著靠這個項目,“為孫子結婚,準備個大紅包。”她説。

  【新聞+】

  這道光,叫“新來料加工”

  來料加工是一种經過長時間發展,並已經被實踐所證明的産業。它在促進鄉村振興、帶動山區留守群眾就業增收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發展至今,傳統來料加工開始顯現出它的天花板。作為連接生産廠家和富餘勞動力的仲介者,經紀人或組織是來料加工的關鍵環節。民間經紀人自身資源人脈有限,難以在更廣闊層面為供需兩端都尋找到更為匹配的合作對象。同時,民間經紀人自身規模和實力有限,難以僅憑自己投入就組織起對勞動力的培訓,也難以説服生産廠家投入資金、設備和人力來提升勞動者素質。這使得來料加工長期處於産業鏈的最底層,對群眾增收的促進作用開始見頂。

  因此,來料加工産業的轉型升級,首先要重視對低小散的仲介組織進行整合提升。一條可行的路徑,就是扶持有一定規模和成效的民間經紀人繼續做大做強,向工作室甚至工廠化方向發展,推動他們具備開拓上游訂單、掌握下游終端市場資訊、初級設計研發等能力。另一條有潛力的途徑,是引導基層組織、有黨委政府背書或支援的非營利性組織,介入來料加工仲介市場。通過這些平臺,跨出縣域市域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集聚生産廠家和富餘勞動力,讓供需雙方都有更大的選擇餘地,以此提升對接成功率。並借助仲介平臺的公益屬性,盡可能讓利給勞動者,為他們爭取更大的收益空間。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張睿 通訊員 包永強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