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是杭州市行政區劃優化調整三週年。3年前的這一天,新餘杭區“誕生”。
你可能沒聽説過這個“浙江經濟第一區”,但全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與余杭産生著某種程度的連結——
結束一天工作後,你在沙發上刷著淘寶買喜歡的商品;然後,菜鳥裹裹將你購買的商品按時送達;
你可能是個“三體迷”,當你觀看真人版《三體》時,一條彈幕提醒你,主角進入三體遊戲世界的設備來自余杭的科技企業……
俗話説,三歲看老。在新餘杭區“三周歲”之際,回顧它一路向“新”而行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也是觀察浙江縣域高品質發展的一個樣本。
突圍與未來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新餘杭區就在突圍。
2020年,原余杭區GDP首破3000億元,成為浙江首個“3000億區”。而2021年4月,原余杭區一分為二,成為新餘杭區和臨平區。新餘杭區GDP又回到2000億級。
2022年初,余杭定下了通過三年不懈奮鬥“重回雙千億”目標: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2023年,余杭GDP總量、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不僅如此,這一年,余杭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近30%、人才總量佔常住人口的30%、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70%,實現了“高基數上的高增長”,也實現了“高基數上的高品質”。
2024年初,余杭定下“32141”的新目標——GDP總量超3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超2000億元、固定資産投資超1000億元、土地出讓金總額超400億元,爭取百億産業項目更多落戶、早日落地。
春光正好,走在余杭大地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奮勇爭先、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心臟”地帶,未來科技城正超前佈局未來網路、人工智慧、空地一體等未來産業,以阿里巴巴、菜鳥、釘釘、中電海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創新力量正蓄勢賦能。
位於五千年良渚文化腹地的良渚新城,文化産業集聚效應正日益凸顯。萬勱德芯雲城影視拍攝基地自竣工以來,不斷刷新著微短劇劇組的進駐速度,這裡平均每天要開拍20多部劇……
再向更北望去,在杭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北大門”,坐落著余杭製造業主平臺錢江經濟開發區,智慧製造、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等産業蓬勃發展,“專精特新”企業雲集……
“創新驅動、人才引領”,是過去三年余杭不斷突圍的法寶。從2021年到2024年初,余杭人才總量從31萬人躍至40萬人,連續三年捧回“科技創新鼎”。天目山實驗室揭牌後,余杭在10家省實驗室中佔到4席,成為浙江創新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突圍之際,余杭正在謀劃未來——
佈局綠色能源、智慧物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等五大産業生態圈建設,有針對性地招引關鍵項目延鏈補鏈建鏈強鏈,形成更強的産業集聚效應;
啟動打造人工智慧和智慧計算兩個千億級産業鏈,加快佈局“人工智慧+”,通過新政支援創新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模型、公共算力服務平臺等;
第三次“牽手”浙大,深化戰略合作,共建量子研究院,合力打造量子精密測量、高端科學儀器和量子計算領域的高能級平臺。
這些動作,都指向催生新質生産力的方向。對余杭來説,其目標便是廣邀天下英才,與更多創新主體一起加速成長、共創未來。
不變與升級
産業能級日益提升的背後,不變的是“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服務理念。
上個月,申昊科技搬進位於余杭義橋的新大樓,偌大的空間如同一個未來感的展廳,智慧巡檢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模擬作業的場景一應俱全。申昊科技落地余杭11年,佈局機器人領域超10年,尤其在近三年,研發出多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機器人産品。
企業相關負責人説:“余杭區為企業提供政策直達、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研發。”
余杭為企服務理念堅守如一,卻又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直向著“最優解”升級、進階。
兩年前,余杭發佈“黃金68條”,每年實際支付超過100億元資金用於産業扶持。今年2月底,余杭對該政策從“創新生態打造”“優質人才引進”“未來産業發展”“創新基礎建設”四個方面進行優化升級,惠及範圍更廣、支援力度更大。
成立僅兩年多的進迭時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專注計算晶片的研發,在下一代晶片的科創道路上已經取得不少新突破。企業創始人兼CEO陳志堅説,在下一代晶片領域,國産技術大有縱橫捭闔的希望,新政的發佈讓他們更有信心了。
同樣得到升級的還有“黃金20條”人才扶持政策。
面對超40萬的人才總量,新政從人才引育、項目扶持、生態塑造、優化服務等方面,拓寬余杭人才“朋友圈”,力爭到2027年人才資源總量達到60萬人。
余杭對人才的磁吸力,還離不開區位優勢的升級。比如杭州西站建成投用後,不僅是交通樞紐,還被打造為“永不落幕”的人才樞紐。在這裡能看到高層次人才招聘會,人才驛站為來杭人才提供暖心服務。
去年2月,從廈門發往杭州的G2380列車到達杭州西站,讓北京大學博士生林同學不出站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雙樞紐融合,推動了人才在余杭真正落地生根。
一撇與一捺
三年時間,隨著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建設,余杭城市面貌發生著方方面面的變化。
余杭區北部,東西向延伸著一條璀璨的文化“玉帶”。以被譽為“中華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心,向西是傳承千年的徑山文化,往東是擁有兩千年底蘊的大運河文化,“玉帶”上還散落著良渚博物院、國家版本館、瓶窯古鎮、安溪老街等一顆顆明珠。這是良渚文化大走廊。
東至景興路,西至舒心路,南至規劃景觀湖,北至嚮往街,全長2.5公里,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這是余杭區正聚力打造的“世界級城市中軸線”。
良渚文化大走廊與世界級城市中軸線,是過去三年間,余杭城市規劃中極為重要的“一撇一捺”。
去年,在良渚文化大走廊上,余杭完成了首屆“良渚論壇”、亞運火種採集兩大“國字號”任務。在良渚文明閃耀世界的同時,余杭加快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發佈了大走廊首期“十大項目”和“文化+”産業政策20條。
今年,良渚文化大走廊被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有望引進更多重大産業項目,為這條走廊的發展帶來巨大想像空間。
作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中軸線,同樣值得期待。
在國際知名機構的設計方案中,展現了一個集商業、教育、酒店、創意、創新、自然和生態為一體的“城市中心”:不僅有摩天雙塔、龐大的濕地湖鏈,還有市民公園、市民中心、音樂廳、大劇院、藝術文化中心等高能級生活服務設施,希望通過建設一大批具有煙火氣的點位,能讓人們願意搬過來、住下來、留下來。
更多的蝶變,在余杭的角角落落髮生——
北航杭州國際校園啟用、城北萬象城建成、浙大一院總部二期等一批省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簽約落戶或開工建設等,讓民生福祉更優質;
徑山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傳梭博物館、蔡志忠文化館等特色文化場館落戶西部山區,讓鄉村更有活力……
眼下,正是四月江南好風景,文一西路的櫻花季還沒過去,徑山茶農正在忙採茶。一路向“新”而行的余杭,在産業、經濟、文化等領域不斷綻放繁花。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唐駿垚 通訊員 徐穎 譚琴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