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距“千億俱樂部”只差臨門一腳 龍灣如何向高攀
發佈時間:2024-02-07 09:47:05    

   距離地區生産總值邁上千億台階,溫州龍灣區只剩臨門一腳。

  2月2日至2月6日,龍灣區兩會召開。記者獲悉,2023年,該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22.43億元。

  “向‘千億俱樂部’衝刺”“新質生産力是方向”“惟創新者勝”……當談到新一年打算怎麼拼時,龍灣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有各的“招式”。會場內外,不論是分組討論會,還是代表委員之間的相互交流,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此時不拼,更待何時。

  一股股拼勁正不斷升騰成勢。2024年,龍灣區拼什麼?怎麼拼?且看代表委員的思考和建議。

  拼創新

  經濟體量是決定一座城市發展能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發展空間受限、土地財政減弱、高端要素流失等諸多約束,龍灣區何以實現城區綜合實力不斷晉位升級?

  “除了創新,還是創新。”兩會期間,“創新”二字,是記者頻頻聽到的關鍵詞,也是近年來龍灣區最濃的底色、最亮的特色。

  對標先進,向更高處攀登。龍灣區錨定科技創新關鍵點,重點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激發創新主體內生動力。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中國眼谷、省鐳射智慧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眼下,當地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達16家,佔溫州全市數量的三分之一;新培育國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5家,新增科技型企業29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4家,再捧全省科技創新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

  距離邁入“千億俱樂部”,只差臨門一腳。這對龍灣區來説,是一個需要突破的新高度。新的一年,如何衝刺?

  “要埋頭做好創新這件事。”龍灣區政協委員、浙江康得萊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認為,30多年來,康得萊埋頭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發、生産細如頭髮絲的無痛針尖。“我們的針管,最細的外徑只有0.15毫米,相當於普通成人的頭髮絲,患者在使用中幾乎沒有痛感。”

  雖然産品已經做成行業標桿,康得萊也成了標準制定者,但張勇覺得這還不夠。“我們正在跟本土的高能級創新平臺合作,要研發更細更硬的針管。”在張勇看來,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也是耐力,需要久久為功。

  龍灣區人大代表、溫兄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瑞玉則建議,邁向更高層次高品質發展,除了創新,還要在“質”的有效提升上不斷取得突破,要以大招商大産業牽引全區高品質發展。

  拼服務

  因企業缺乏技術工人,不久前,龍灣區人大代表、浙江信得達特種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斌當了回主播。他在溫州灣新區、龍灣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針對企業“招工難”特設的直播間內,參加了直播帶崗活動,僅僅15分鐘,就收到10多份簡歷。

  “拼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拼營商環境,就是要讓民營企業家更有信心。”“兩會”現場,李國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與會代表舉例——從前是“企業找服務”,如今是“服務找企業”,企業有多少困難,黨委政府就想多少辦法。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李國斌深信,隨著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進一步落地見效,政企同心,龍灣區民營經濟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透過龍灣區政府工作報告,記者注意到,當前,龍灣區正在全域掀起一股營商環境向一流的建設熱潮。緊扣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建立區級、街道、園區三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增值服務矩陣,建立健全問題發現和高效解決問題的閉環工作機制;主動靠前了解企業需求,針對性提供服務,首批推出十大特色增值服務場景,包括人力資源服務、數據得地、企業合規指導、工業項目投資促産等。

  優質的營商環境,讓龍灣區招商引資更加“如虎添翼”。2023年,全年集中簽約23個市級重大産業項目,計劃總投資390億元,新開工項目64個,竣工投産38個,完成投資額50.74億元。

  “營商環境,還遠沒有到天花板,建議繼續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龍灣區政協委員、浙江和樂律師事務所律師季昌澤認為,“加”,就是加大涉企制度優質供給;“減”,是減輕企業不合理的負擔;“乘”,是放大法治服務乘數效應;“除”,則是預防消除企業法律風險。

  拼人才

  城市發展,必須有人才支撐。近年來,龍灣區依託科研資源,充分整合創新要素,有效集聚高層次人才近萬人,頂尖領軍人才84名,總量穩居溫州市第一。

  龍灣未來發展,離不開全球優秀青年人才的聚集。人才聚則動能足。如何讓青年人才近悅遠來?

  龍灣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聯動推進人才友好型、職業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全面落實“人才新政40條”,辦好人才服務“十件實事”,著力打造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創新創業之區。

  “要通過建章立制、優化服務,創造有利於人才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吸引人才走進來、留得住”“讓人才政策兌現像網購一樣方便”“建立健全獎勵分配和人才激勵制度,將人才的收入與業績、貢獻掛鉤,使人才價值真正得到體現,以最大誠意留住人才”“拓寬和延展數字化相關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讓數字化、智慧化‘新藍領’工人事業更有奔頭”……穿梭在各個人大代表團、政協界別組的分組討論會會場,記者也聽到諸多關於如何“引才”“留才”的建議。

  龍灣區政協委員、溫醫大附二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鄭晨果認為,一座城市除了有人才政策,還要注意自己的“外在顏值”,從而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她建議,要形成煙火氣與時尚范共存的“15分鐘品質生活圈”,打造青年人才的詩意棲居之地。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張銀燕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