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溫州孵化空間內的"高個兒" 有啥生長秘訣
發佈時間:2024-01-24 10:16:51    

   強城行動,進一步吹響了溫州“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衝鋒號。

  為創新打造專屬孵化空間——如今,放眼整個溫州,已建成的440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裏,5600余家初創型企業逐夢前行。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辦公卡位到一片獨立空間;從遲遲打不開局面到步入發展快車道。在青春飛揚、夢想激蕩的孵化空間中,越來越多的成長驚喜正在上演。

  溫州微極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産值達到近千萬元,兩年前産值還是零;芝立軟體入駐僅僅一年,目前創收已達1500萬元;“空中地標”項目正在改變溫州城市夜空形象……

  溫州孵化空間內的“高個兒”,有啥共同生長秘訣?

  耕耘熟悉領域尋找突破口

  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新生嬰兒一樣,初創期的企業,無論資金實力、人才儲備,還是組織能力,通常都比較弱。他們要想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記者在溫州多個孵化平臺調研發現,一些發展勢頭正猛的初創型企業,背後總是繞不開“熟悉”兩字。雖然企業的面孔是新的,但企業創始人或者核心團隊成員往往已經在所在領域耕耘多年。

  作為數字智慧行業的新兵,成立只有短短兩年時間的微極光智快速嶄露頭角。從最初的4個人到近20人的團隊,營收從零到即將突破千萬,微極光智慧的穩步成長,離不開創始團隊對整個數字智慧行業的知根知底。此前深耕該領域積攢的經驗和人脈,以及所在中關村資訊谷·溫州創新中心在融資對接、智慧財産權申報、資質申報、法律諮詢等方面提供的無縫對接,讓創始團隊在開展新業務時遊刃有餘。

  “客戶跟你説0.5%,你要領會1%。”而在浙江芝立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傑看來,對所在行業的“熟悉”,能極大降低溝通成本,也是贏得市場的關鍵。浙江芝立軟體有限公司在成立一年時間內,就交出了1500萬元營收成績單。成績背後,離不開寧波芝立軟體和浙江拓芯科技的攜手奮戰,前者長期專注于警務資訊化,具備提供大數據治理、雲搜索引擎、關係網路等應用軟體解決方案的硬實力;後者則長期紮根溫州本地,從事電腦、辦公自動化設備及耗材、網路設備等銷售維護服務。“再加上所在孵化空間提供的細緻服務,讓我們專注技術研發與市場。”王偉傑説。

  “誰是我的客戶?”“我想解決客戶哪個具體場景下的痛點問題?”“我用什麼樣的産品和服務滿足客戶需求?”……正是基於對所在行業的熟悉,以及孵化空間內的良好環境,讓微極光智以及浙江芝立軟體有限公司,更清楚企業要往哪兒使勁,從而快速打開局面。

  打造拳頭産品提升競爭力

  打開局面後,要在市場上站得住、立得穩,還得拿出拳頭産品。記者注意到,一些看似成立時間不久的初創型企業,之所以活力十足,除了企業本身對整個市場比較熟悉以外,往往還有拿得出手的拳頭産品。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對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産品。”“空中地標”項目經理施程告訴記者。

  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無人機表演市場賽道,作為一個主打無人機表演的項目,“空中地標”面臨不小經營壓力。與一些碎片化無人機表演不同的是,“空中地標”項目通過將人工智慧應用與城市地標相結合,融城市形象宣傳、月光經濟發展于一體,打造出特色拳頭産品的同時,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發展路。

  通過中關村資訊谷·溫州創新中心牽線搭橋,目前,該項目已在江心嶼景區落地試驗,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無人機群編隊,推行常態化表演,讓城市夜空多了一個“地標”。“我們正與周邊縣市區洽談,複製更多‘空中地標’,未來也考慮在‘空中地標’中植入宣傳廣告。”施程説,這些探索,正為項目帶來新的營收增長點。

  而談及近年來公司的快速發展,助成科技負責人王林直言,關鍵在於擁有了自主産品。過去主要從事金蝶軟體代理服務的助成科技,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在所在孵化空間管理人員的引導下,他們加強自主軟體開發,憑藉新打造的SASS化資訊系統平臺,成功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溫州市創新型中小企業等榮譽,也讓公司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憑藉卓越的性能、創新的設計、高品質的製造以及出色的用戶體驗,拳頭産品幫企業打開的,是整個發展未來。

  挖掘創造更多新興增長點

  跟著客戶的感覺走,別人要什麼,就生産什麼,是當前很多企業的制勝法寶。對於初創型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就要跑得快些、再快些。

  記者調研發現,許多初創型企業,實際上已經跑在市場需求前面,通過創新引領供給結構升級,從而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單價40-50元,原本主打庫存鞋銷售的大人主播“小蘇説鞋”,前段時間出現流量瓶頸,後續發展乏力。改變被動局面的是,所在惠利瑪平臺為“小蘇説鞋”量身定制的破題方案。在惠利瑪平臺幫助下,“小蘇説鞋”通過 Al 趨勢爆款工具,研究分析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者最喜歡的款式,開發了一款鞋類新品。沒想到,一炮走紅,目前,單款産品銷量已經突破5萬雙,客單價也提升了50%以上,並且退貨率控制在20%以內,遠高於行業水準。

  而溫州十灃科技有限公司則從傳統企業面臨的痛點中,開拓潛在的市場需求。“企業生産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生産線的調整或新産品的開發,往往需要停機和投入大量的成本。”溫州十灃科技有限公司數字能源部技術總監王昊告訴記者,通過數字孿生工廠倣真技術,企業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快速進行調整和試驗,確定最佳方案,這使得生産線的調整和新産品的開發變得更加簡單和經濟。

  在中關村資訊谷·溫州創新中心培育下,溫州十灃科技有限公司與溫州大學、溫州理工學院和浙江工貿學院等高校在科技申報、人才培養,産教融合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也為企業自身的發展贏得更多活力。

  這家由陳十一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科技公司,通過創造需求,短短數月,業務覆蓋全省多地。

  來自企業技術、産品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與孵化空間提供的精心培育同頻共振,這場雙向奔赴,讓廣大初創型企業有了更多新興增長點。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戚祥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