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謀什麼怎麼幹?​以“穩”“進”“立”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發佈時間 | 2024-01-23 08:52:25    

   省兩會拉開帷幕,記者在現場感受熱度最高的一個話題,就是“經濟大省勇挑大梁”。

  大省和大梁,“大”要有大的責任擔當——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賦予浙江“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代表委員認為,使命重若千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來謀劃工作,以浙江的“穩”“進”“立”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浙江穩什麼?怎麼進?如何立?記者拿著最新出爐的企業減負額、全年用電量和浙産新能源汽車三組數據走進會場,請代表委員從微觀視角話心聲、説期盼、談發展,感受浙江對這份擔當的理解和實踐。

  穩:彌合冷暖溫差

  截至去年11月底,浙江累計為經營主體減負超3000億元,超額完成2023年年度目標。

  對於這個數字,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副主委、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鐘其特別在意。“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浙江必須堅定發展和壯大民營經濟,穩住民營經濟這個大盤子和基礎。”鐘其委員説。

  對於經濟形勢的感知,每個人不盡相同。一方面,國內宏觀經濟數據持續向好,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另一方面,工作不像以前好找,不少企業賺不到錢。這種感知差異,正是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意把握和處理好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關係。這意味著,浙江要真正挑起大梁,不是簡單地在宏觀層面貢獻更多GDP,也要關注微觀主體的真實感受,全力以赴穩經濟、穩預期、穩就業、穩社會。

  當前,民營企業生産經營遇到一些困難,發展預期偏弱、信心普遍不足。在這種背景之下,浙江更應該打好服務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組合拳,全力以赴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全國“打好樣”“帶好頭”。鐘其委員建議,浙江要努力優化既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確保出臺的政策和舉措落實落細,以“自己人”的角度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穩定民營經濟的長期預期、提升民營經濟投資實業積極性,通過穩企業、穩就業來夯實穩的基礎。

  這一年來,浙江頻頻發力。發佈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32條措施,進一步提信心、增預期、擴領域、降門檻;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充分激發民營企業投資活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讓企業“想投、敢投、放心投”;準備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用法治力量護航民營經濟……截至去年11月底,浙江市場經營主體總量達1026.6萬家,比上年同期增長9.8%,實現歷史性突破。

  彌合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溫差”,收入是一個重要指標。省人大代表、慶元縣長梅家庭農場經營者王長梅説:“經濟好不好,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錢袋子。”

  這段時間,慶元縣隆宮鄉的林下黃精種植基地進入采收尾期,依然還有村民沿著山林往上登,彎腰仔細地在林子裏翻找黃精。作為基地負責人,王長梅代表將自己摸索出來的種植黃精技術教給周邊村民,每年帶動周邊村民增收四五十萬元。她發自肺腑地説,只有産業興旺了,大夥的腰包才能鼓起來,笑容自然就多了。

  民生就是民心。浙江先行探索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以來,一直把縮小收入差距作為主攻方向之一,不斷探索“擴中”“提低”新路徑,千方百計拓寬居民增收渠道。去年前三季度,浙江全體、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9821元、58121元和32578元,分別增長5.9%、5.4%和7.0%。

  進:找準快慢節奏

  日前,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公佈數據,2023年,浙江全社會用電量首超六千億度。

  用電量是經濟運作的“晴雨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社會的活躍程度。作為電力企業員工,省人大代表、浙江浙能樂清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運作部化學試驗班技術員沈紅攀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在超六千億度電中,有著她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去年6月,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浙能樂清電廠三期工程6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作,正式投運。至此,樂清電廠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産,這是近十年來省內投産的首個大容量高參數高效清潔煤電項目。“從最初申報遲遲沒有動靜,到後來加快建設投産,這背後正是電力供給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所導致的。”沈紅攀代表坦言,從上揚的用電曲線看到了經濟回升向好。

  電力數據,不僅體現快與慢,還能反映好與壞。單從2023年浙江製造業累計用電量來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為代表的29個行業同比實現正增長,鋁冶煉等多個高載能行業同比下降,這種“一加一減”的態勢,直觀反映出産業升級的趨勢。

  經濟大省挑大梁,更要表現在高品質發展上,在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上積極進取。浙江如何以進促穩?我們既要有“快人一步”的緊迫感,也要有“慢工出細活”的耐性,找準快慢節奏是高品質發展的秘訣所在。

  1月18日,紹興市柯橋區舉行2024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啟動儀式,42個重大項目集中啟動,計劃總投資280億元。“每年,我們都通過這種方式來推進重大項目集中攻堅,以倒逼機制加快項目進度,收效甚佳。”省人大代表、柯橋區區長袁建説,去年柯橋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關口。

  翻開集中啟動項目的清單,既有杭紹臨空首個百億級項目,這是柯橋城市建設西進融杭的重要戰略支點,也有5家民企領銜投資的未來之城未來總部園,聚焦發展總部經濟、時尚創意、人才科創、國際貿易、現代金融等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還有覆蓋教育、基礎設施、美麗城鎮、未來社區等民生類項目。袁建代表認為,抓項目抓投資,就是抓發展抓未來,不斷謀劃實施一批事關長遠的重大項目、重大平臺,讓經濟發展含金量更高、驅動力更強。

  開年發出開工召集令,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需要的就是“快”字訣。同時,著眼于整個産業體系的培育、打造重要的産業科創平臺,越是美好的東西,越需要慢慢打磨,要舍得下“慢”功夫。因此,不論是小步快跑,還是大步慢跑,只要方向正確,都是以進促穩。

  立:切換新舊模式

  去年前11個月,浙江産新能源汽車達55.42萬輛,産銷量迅猛增長。

  從事汽車行業的省人大代表、瑞立集團瑞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技術管理中心總監楊柳對此並不意外:“如果早幾年,可能還有人質疑:誰會買新能源汽車?如今,身邊的人都換了電車,連我自己都心動了。”

  每天,楊柳代表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汽車零部件,因為瑞立集團是國內汽車零部件製造的頭部企業,尤其是電動空壓機、電動轉向泵等産品在行業有著一定的話語權。“這種優勢不是天生就有的,最初我們企業主攻的是傳統燃油車,然後前瞻佈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品,加大新能源汽車配套産品核心技術攻關,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楊柳代表説。

  瑞立集團的轉型歷程,是浙江汽車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去年,在造車新勢力中,“浙江隊”有著不錯的表現:零跑、合眾位列新勢力前五。這一切建立在原有齊備的産業優勢基礎上。這種發展模式,正是把握了“立”和“破”的內在邏輯,新興産業與傳統産業、新動能與舊動能等之間,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而是處於一種動態平衡,把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再破。

  省政府諮詢委員會特邀委員劉亭認為,當前最大的挑戰就是老的産能過剩了,再鋪攤子也意義不大,但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的新質生産力還沒有上來。這個時候,像浙江這樣的經濟大省就要快走一步,運用“先立後破”的方法論,為全國貢獻浙江經驗和做法,這是真正挑大梁。

  堅持先立後破,關鍵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作為傳統工業大縣,長興縣工業經濟一度過多依賴傳統製造業,鉛蓄電池、紡織等傳統産業長期佔比七成左右,如何向“新”轉身,困擾了不少人。“先立後破,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尤其是全力拼經濟的當下,傳統行業不能一破了之,新舊動能轉換要循序漸進,用先進技術提升傳統行業。”省人大代表、長興縣縣長朱偉説,眼下,長興正以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機器換人、印染行業數字化改造試點為重點,全面推進紡織、建材、蓄電池等傳統行業進行綠色化、智慧化改造。

  去年以來,浙江深入實施“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全力推進集群重大項目建設和産業生態培育,構建形成全省“一盤棋”發展格局。其中,“先立”指向製造業,仍是當前需求端的發力重點,以更堅實的步伐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站在新的奮鬥起點上,浙江要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用行動詮釋擔當,為高品質發展“打樣”。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金梁 朱承 胡靜漪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