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剛結束,62歲的葉愛萍阿姨依然一大早趕去鄰居陳素李家上班。“整個冬天都沒閒過,今天又有一大客車的遊客到,我是掌勺主廚,一個月能多收入8000元呢!”葉愛萍是溫州市洞頭區東岙頂村村民,全村有20多名和她一樣閒在家中又廚藝不錯的婦女,都成了村裏的漁家廚娘,2023年全年每人平均增收2萬至3萬元。
這樣的變化來自一項“幸福要事”行動。2022年以來,洞頭在開展日常工作和執行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過程中發現,群眾的急難問題,或因事項太小、或因單一條線難辦成等原因,難以快速進入政府待辦序列。為此,洞頭貫通區街鄉三級和機關單位,圍繞便民利民、結對幫困、交通出行等七個方面,通過區領導下沉走訪、千名幹部“敲門行動”收集訴求,集中篩選組合問題,並限定在當年解決,最終由群眾評價是否滿意。不滿意的,通過電視問政等舉措督促優化。截至目前,當地已經動態辦成1288件“幸福要事”。在全省首次發佈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四感”指數中,洞頭位列山區26縣和海島6縣第一。
“我們通過區領導領辦、各級黨組織總動員,運用好‘四走訪基層’制度,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通過‘幸福要事’行動載體,用這把幸福‘鑰匙’打開群眾心門。”洞頭區委主要負責人説。
從群眾中發現問題,又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東岙頂村村民最初反映的是為漁嫂找工作的需求,沒想到實現了全村民宿業增收。“按照收集要求,只要有三人提出同樣的需求,且迅速解決後能明顯改善群眾生活的就符合條件。”東岙頂村“一肩挑”幹部陳昆炬説,村裏一邊上報需求,一邊展開調查,發現村里民宿大多只有住宿功能,一年營業時間不過四個月,對比之下部分漁嫂家的民宿實行包吃包住,一年到頭遊客不斷。燒地道的本地海鮮,不就是漁嫂們的強項嗎!陳昆炬萌生了推廣漁嫂民宿經濟,讓漁嫂為民宿賦能的主意。現在全村70家民宿已經有20多家用起了漁家廚娘,一年營業時間從120天拉長到300天,民宿平均年增收6萬元。
多部門協同辦,更好地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最近,新城社區新開的娘家人食坊火了,午餐時間,十來張餐桌旁擠滿了五六十人同時用餐。與普通餐廳不同,這裡的餐桌間距特別寬,目的不是服務客人而是方便服務員。這是一批行動不便的“輪椅之友”發起的創業項目,開辦第一個月就盈利了。因摔傷導致高位截癱的紀海華是店長,他説,癱瘓近30年了,一直想要自食其力,可單打獨鬥難度太大了。這個由區殘聯排摸的“幸福要事”需求,在區委組織部對多部門的資源整合對接中逐漸破題。殘聯組織能力匹配且有創業意願的殘疾人群體入股,北岙街道提供社區餐廳場地,民政部門落實養老餐補助,激發大家創業熱情。去年9月開業以來,在各部門努力下,餐廳業務從單一堂食拓展出鄰里餐廳、外餐配送。“能養活自己,還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生活都有了奔頭。”餐廳員工、“輪椅之友”曾歲英説。
在“幸福要事”的積極收集、高效化解下,為民辦事的點子變多、辦得也更週全了。在解決東岙頂村漁嫂就業問題後,漁家廚娘的做法在洞頭推廣,讓更多民宿和海鮮市場有了廚娘;為解決一個村的汽車充電樁投訴,全區科學佈局,去年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域充電基礎設施“村村通”;為解決企業反映的建設工程竣工後檔案未能及時歸檔問題,區住建局將城建檔案事後管理轉變為事前或及時介入管理,為這類企業平均節省50萬元費用,為全省建立“工程檔案全過程歸集服務”標準提供經驗……一大批“幸福要事”從解決“一件事”,變成了辦成“一類事”。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周琳子 戚祥浩 見習記者 奧倫賽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