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探訪金七門:核電項目上新 核能何以更"能"
發佈時間:2024-01-08 09:52:20    

   風,卷著海腥味竄入鼻腔。我們面前是東海一片遼闊的海域。海面上,三倆漁船隨著浪波搖晃起伏。

  這裡,是寧波最南端——象山縣鶴浦鎮金七門村。

  如今,這裡將拔地而起一座核電站——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浙江金七門等核電項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金七門?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

  海風聲伴著車行聲,我們身後山坡上忙碌作業、著手前期籌備的工程車,恰是昭示著,金七門這個小漁村即將迎來華麗的蛻變。

  核工業與浙江,淵源頗深。自位於嘉興海鹽的秦山核電站澆築下第一罐混凝土,中國核電從浙江起步。此後數十年間,我國核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從最初的探索追趕到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中國核電正一步步裂變出更大的可能。

  2022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3.1萬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36%。核電裝機約0.5億千瓦,佔總裝機比重約2%,核電發電量約0.42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比重約5%;其中,浙江核能發電量累計730.5億千瓦時,裝機容量916萬千瓦,皆居全國第三。

  在“雙碳”背景下,核能佈局與投用更是激起一池春水。而金七門核電項目的批復,再一次將眾人目光聚焦到浙江的硬“核”實力上。

  上新:金七門項目是個啥

  從象山縣城驅車出發,一路向南,穿過水糊塗隧道,依次駛過水糊塗村、楊柳坑村,便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金七門村。

  村子不大,依海而建。早年間,這裡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村,村民多以出海捕魚為生。村口不遠處,一戶人家正忙著將家裏的被褥床墊打包裝上貨車。

  在村裏,我們遇見了“再來看看老房子”的符大伯。“這裡地方太偏,沒有學校、沒有醫院,家裏有了小孩的,早都搬出去了。”從他口中我們得知,因為村子地理位置閉塞,許多村民早已外遷,村裏留下的大多是空房。

  “會捨不得老房子嗎?”

  “這是國家重要戰略,得支援。”

  沿著村道向海邊走去,我們看到,小南山半島上連片的山包底下,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開工前的籌備作業。

  由於處於籌建階段,目前公開披露的金七門核電項目資訊很少。中國核電日前發佈公告稱,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對已經納入國家規劃且經過全面安全評估審查的浙江金七門核電項目1、2號機組予以核準。公司旗下的中核浙能能源有限公司作為核準項目的業主單位,負責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兩台核準機組採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單臺機組額定電功率為1215MW。目前,項目現場正在穩妥有序推進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

  我們登上臨海的一座小山丘俯瞰,腳下的小南山半島擁有三面靠山一面環海的天然優勢,不但可以抗擊颱風影響,還可以抵禦來自海上的威脅,是一個佳偶天成的良好廠址。也就是在這裡,今後將依次從南向北規劃建設金七門核電的1、2、3、4號機組,在小南山半島背面的長皮長半島上將規劃建設5、6號機組。

  此刻,在我們的腳下,正是規劃1號機組核島的位置,而不遠處的灘塗將規劃建成常規島。

  目前,項目一期工程1、2號機組正在開工籌備階段,而機組採用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是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是當前核電市場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企業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完全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已成為中國為世界貢獻的三代核電優選方案。

  緊挨著金七門村,楊柳坑村山腳下的碼頭旁或將建成攪拌站廠,為今後項目的機組建設供應混凝土等。

  安全,是這裡的第一守則。因為沒戴安全帽,我們被禁止靠近施工場地,只能隔著防護網遠遠望著。

  此外,目前的規劃中,該項目還有一個重要的配套設施——海底隧道,這條隧道將連接石浦港與鶴浦,大大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提高交通運輸效率。

  據悉,項目1、2號機組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已于2023年獲得生態環境部的選址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批復。根據其環境影響報告書,金七門項目規劃建設6台“華龍一號”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廠區統一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單臺機組建設週期為60個月,兩台機組開工時間間隔10個月,其中1號機組預期于2028年年底建成投産。

  爭論:核電還是風口嗎

  隨著金七門核電項目的核準,浙江已佈局包括其在內的秦山核電、三門核電、三澳核電等4個核電項目。

  當金七門核電項目吸睛的同時,關於核電産業發展與前景的討論從未停止過。

  核電,還是風口嗎?

  無論是在微網志、微信等大眾社交平臺,還是知乎等以“專業”定位的社交平臺,總能看到這樣的發帖。有網友説,德國關閉最後3座核電站,宣告德國結束核電時代。也有網友提出,在哈薩克,可再生能源已在該國的電力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風電成為能源産業的“當紅辣子雞”,核電時代已經過去。

  眾説紛紜中,核電産業的話題性和吸引力可見一斑,也帶給人思考:浙江,為何還要佈局核電?

  一是有剛需。

  一組數據可窺見經濟大省浙江對能源之渴望。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社會累計用電量達4627.02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四,較上年同期增長5.83%。

  “從進入‘十四五’以來,浙江電力硬缺口還是比較明顯的,進入了新一輪緊平衡週期,尤其2022年疊加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全國多地電力吃緊,對外來電佔比超三分之一的浙江來説,當時是‘一電難求’。同時,考慮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浙江必須統籌安全保供與綠色轉型,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亟需加快核電佈局建設。”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麗君説。

  縱觀全國,我國雖是能源大國,但每人平均能源資源佔有率低,分佈也不均勻,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炭為主,給我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增大,結合當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大大增加了我國油氣資源進口的風險。而核電則可以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供給能力,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對提高能源效率和電網運作的安全可靠性,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乃至經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是有潛力。

  如今,核電技術已成為我國的大國重器。

  一方面,我國核電建設隊伍已全面掌握自主建造三代核電站的核心技術和經驗。當前,我國在建三代核電機組超過20台,呈現多基地、多機組同時在建態勢;此外,還實現了三代核電技術輸出國外。

  另一方面,就在近日,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作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作。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誌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誌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到兩個“不斷”:我國現有核電技術在不斷成熟,核電新技術在不斷突破。可以説,我國核電實力和潛力都相當“硬核”。

  此外,我國積極推進核能與核技術在供熱、制氫、海水淡化、綠色電動車、醫療、環保、太空航行、深海探測、海島供能、核動力與常規動力混合驅動的大型運輸艦船等多方面的綜合利用,核産業應用之路更加寬廣。

  一味照搬國外做法提倡所謂“減核”,在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從飛雲眼裏,是個誤區。“中國國家環境跟中東、北歐等國家有所不同,我國幅員遼闊,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能源,核電是其中重要配套。”從飛雲説,相比于光伏、風力發電負荷波動大,核電則相對穩定。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我們只看到德國關停了核電站,但忽略了不少國家正在新發展核電站。一個國家的能源體系,一定是‘組合拳’。”他舉例道,就在剛過去的2023年12月,土耳其首座核電站阿庫尤核電站獲准啟動調試。全面運作後,預計阿庫尤核電站年發電量將達350億千瓦時,可滿足土耳其約10%的電力需求,每年為土耳其節省15億美元天然氣進口資金。法國長期以來主要依靠核能發電,煤電所佔比重很低。法國輸電網公司公佈的2022年數據顯示,儘管受到一些核反應爐關停維護的影響,核能發電量仍佔當年總發電量的63%,同期燃煤發電量的比重僅為0.6%。

  據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數據,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6台,數量持平法國,僅低於美國的93台,而我國在運核電機組發電總量佔比卻僅有5.08%,核電挖掘還有很大的空間。

  三是有必要。

  去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大會期間,《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3》報告正式發佈。報告研究顯示,中國將走出區別於發達國家的全新綠色低碳增長之路,主要清潔能源技術將實現倍增式、跨越式發展。

  作為一種清潔的能源形式,核能在中國的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中國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通過發展核能産業,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核能具有較高的能源密度和穩定的基礎負載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和間歇性的問題。

  一組數據可見一斑。前不久,被譽為“國之光榮”的秦山核電再傳捷報:2023年12月8日18時18分,秦山核電基地安全運作11680天累計發電8000億千瓦時。這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7.4億噸、二氧化硫370萬噸、植樹造林500個西湖景區面積。

  此外,在“雙碳”目標下,能源系統緊迫的低碳轉型需要發展新的産業,來化解因煤電項目逐步退出而導致的轉崗就業壓力激增、影響地方經濟增長等潛在風險。核電項目一次性投資金額大、産業鏈條長,有助於暢通國內大迴圈,有望成為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産業。

  1台百萬幹瓦級核電機組,建設投資約200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全生命週期對産業鏈貢獻高達上千億元,有助於擴大有效投資。核電項目也是打通國際聯通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碳中和正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新共識,核電有望成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新內容。以核電項目為紐帶,成就國家之間的“百年聯姻”,將更有力地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際合作,促進共贏。

  耦合:核能的N種打開方式

  網路上有個熱帖:説起核,你能想到什麼?

  是《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的行星發動機,還是《許你萬家燈火》裏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或是能打開未來能源大門的“人造太陽”?

  有網友稱,金七門甚至象山,將因核電發生巨變。有業內專家表示,最直接的利好,就是核電站建設將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但實際上,核能的利用與衍生紅利遠不止於此。在先行一步的嘉興海鹽,許多應用已化為現實。

  在中大朗頤(海鹽)養老服務中心,140多位老人在這個冬季,享受到了來自核的溫暖。

  走進90歲老人葉英的房間,一股暖流隨即將我們包圍。我們看見,老人家床上僅有一條單被。葉英説,自己已經在這裡住了15年,往年冬天不愛開空調,“從前一到冬天,手腳都是冰冷的,現在坐在房間裏,手腳都暖和了。”

  中大朗頤(海鹽)養老服務中心總經理季嫻告訴我們,全靠與秦山核電“挨得近”,養老服務中心能夠提前享受到福利。去年,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引進核能供暖設施,成為全省首家實現集中供暖的養老機構。“過去通過空調製暖,效果不穩定,老人們生活比較節儉,有時候空調開得少。核能集中供熱以後,老人各個活動區域的溫度都很適宜,而且有5個檔位,熱了冷了可以自己調節。”她説,在這樣一個相對恒溫、舒適的環境中居住和生活,對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風濕類、關節類疾病的老年人有很大益處。

  據介紹,養老服務中心核能供暖在供暖季費用支出達40多萬元。“我們一共有372張床位,按目前的入住率來計算,這筆費用是筆大支出,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划算的,核供熱也是養老服務中心今後的一大亮點。”季嫻説。

  “發展核電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所以建設、運作等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但必須從能源可持續性發展、國家能源供應戰略保障等多個方面來看待核電發展。”從飛雲與季嫻的觀點不謀而合,無論是核電還是核能的其他利用方式,從長遠的均攤成本或者國家能源供應保障來看,都是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點。

  核電項目與所在地進行高度耦合,是核能利用長遠發展的題中之義。“一是為周邊工業區提供穩定的供熱、供汽服務;二是核電站産生大量的熱能,可以轉化為蒸汽或熱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城市的供暖系統中;三是利用核能進行氫的大規模生産。”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仕倡表示,這些核能應用場景都能與地方産業進行匹配耦合。

  眼下,依託秦山核電的本土優勢,海鹽正積極佈局打造同位素産業園。前不久,全球領先的藥企之一、世界500強企業——瑞士諾華集團與海鹽正式簽約。顯然,諾華是衝著“核”來的。秦山核電是我國最早建設、堆型最豐富的核電基地,特別是其擁有國內僅有的兩台商用重水堆,具備大規模穩定生産醫用同位素的能力。

  同時,依託核電人才優勢,當地也具備攻克同位素製備的技術實力。秦山核電已實現鈷-60、碳-14規模化生産。2022年4月,全國首批醫用同位素碳-14靶件在秦山核電重水堆入堆,計劃于2024年4月出堆,年産量可滿足國內需求,解決我國碳-14長期依賴進口的問題。此外,镥-177、鍶-89、釔-90等醫用同位素也已進入研發階段,預計到2024年底可實現規模化生産。

  2021年6月,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科技部等八部委聯合發佈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發佈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提出,2025年實現三級綜合醫院核醫學科全覆蓋,到2035年實現“一縣一科”。業內人士表示,“一縣一科”的建設將極大提高核藥臨床需求,推動核藥市場規模走高。

  而眼下,中國核藥使用率遠低於海外成熟市場。據悉,目前國內核藥每人平均支出僅為3.2元,遠低於美國同期的56.5元,這意味著未來或有超10倍增長空間。

  在浙江頤核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順年興奮地向我們介紹公司最新的研究項目——釔-90玻璃微球,這是國內自主生産的首個通過介入精準放療來治療肝癌的核藥。頤核醫療在海鹽落戶,目標鮮明,也是衝著秦山核電來的。“治療用核藥都是短半衰期同位素,完成生産後,需要快速將産品運到醫院使用,海鹽擁有長三角中心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再加上秦山核電的資源優勢,海鹽成為國內發展同位素産業的不二選擇。”余順年説,目前該産品已經完成了中試,各項指標都達到原研標準,預計今年4月開始非臨床試驗。待項目成功投産後,將有效緩解該方面核藥重度依賴進口的難題,且大大降低患者的用藥成本。

  在浙江地圖上,把秦山、金七門、三門、三澳四個核電站位置用筆標記,連接起的線框恰似原子組合的分子結構。正如原子間可以有豐富的排列組合一樣,核能發展的想像空間,不僅很大,還能更大。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張亦盈 祝依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