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天氣晴好,又到了老一輩紹興人曬制筍幹菜的最佳季節。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空閒之地均可見用竹匾或席子鋪曬乾菜的場景。那些尚帶著土氣和水分的芥菜,被猛太陽暴曬,在空氣中飄出一股鹹香撲鼻的味道,成為每一個紹興人舌尖上揮之不去的美味。
絕佳原料九頭芥
説起幹菜,它是由芥菜、油菜、白菜等經腌制曬乾後脫水而成,又稱“烏幹菜”或“霉幹菜”。由於選料方便、製作簡易、成本較低、便於保存、別具滋味,成為很多紹興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長下飯”,並與烏氈帽、烏篷船一起,被譽為紹興“三烏文化”的典型代表。
曬乾菜最好選用九頭芥,此菜葉綠帶黃,細葉碎邊,形如鋸齒,纖維較多,性耐寒,能在雪地裏生長,故又名“雪裏蕻”。九頭芥之名,其實源自於它的形狀,這種菜長到一尺來高的時候,會從根部四週圍繞主桿陸續拱出好多新芽,每個芽頭日後又自成一體,長成蓬蓬壯壯的枝葉,正因為蘗太多,所以稱之為“九頭芥”。
九頭芥一般在深秋播種,越冬後次年初春收割,如果水肥充足,一株能長到三四斤左右。每當春風和煦,暖陽高照,這些經歷了風霜雨雪考驗的芥菜,將春天的氣息融入,在陽光下泛起特有的嫩黃。采收時,只需在泥地上將一株株芥菜全部割倒,在猛太陽下暴曬一天,曬癟後挑回家裏,于陰涼角落堆放兩天,待菜葉微微發黃,剔除老葉根須,清水裏反覆揉搓,直到洗得一點雜質都沒有。再在院子里拉一根麻繩,或在道地上支起三腳架,放上竹竿,把一株株芥菜倒挂在上面,讓其儘快瀝幹水分,這便是選料準備的最後一道工序。
佐餐美味“倒篤菜”
九頭芥經充分脫水,需切成小段,再封壇進行腌制,一般是一層芥菜撒一把鹽,赤足在菜甏或缸壇裏用力踏實,直至微微出水。這樣腌制幾天后,用洗凈的石塊壓實,腌出來的漬水很快就會浸滿,透出誘人的香氣。倒篤是製作幹菜的精髓,顧名思義就是用棍子把切碎並加鹽揉搓脫水後的芥菜“篤”進壇裏,篤緊撳實,再把壇子倒過來,壇口朝下放置,用稻草搓成一根“辮子”,像蚊香一樣盤起來封住壇口,讓滷水透過稻草的縫隙自然流出。這種方法腌制出來的就叫“倒篤菜”。
關於倒篤菜的由來,紹興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而又頗有趣味的故事,事情的發生還有一定“烏龍”色彩。相傳,在很早以前的一個晚上,有位小腳老太為省燈錢而摸黑走路,一個踉蹌將放在堂前的腌菜甏撞倒,昏暗中,她慌忙把甏口朝下,放于角落。個把月後,奇跡發生了,這甏倒置的腌菜不僅沒有腐爛,反而越存越鮮。
倒篤菜用來蒸黃魚、拌毛豆、炒年糕,酸爽開胃,鮮嫩可口,簡直是要鮮掉眉毛,其實這些佐餐美味中都少不了倒篤菜增鮮提味的功勞。
兩鮮合一“筍幹菜”
幹菜曬制之時,正值毛筍上市之季。如今,山上毛筍長勢正旺,挖來毛筍切片切絲,加上倒篤菜煮熟,趁著好太陽曬乾,就成為城鄉居民十分喜歡的筍幹菜了。筍幹菜其實是兩股鮮味的結合,燒湯炒菜或者蒸肉蒸鰻蒸甲魚,都是美味佳肴,同時又是一道獨特零食,嘴饞時從筍堆裏抓一把便可滿足口腹之欲。
倒篤菜若是直接取出曬乾,就是有名的霉幹菜了。霉幹菜在餐桌上稱得上“百搭”,配素能提鮮增味,配肉能吸油解膩,配魚能去腥添香,別有一番滋味。其中最深得人心的便是霉幹菜燒肉了,黑亮的幹菜浸透了帶著肉香的油露,挑一筷子在米飯上,鹹香的霉幹菜伴著熱騰騰的米飯一同下肚,這“黑白配”簡直是讓人滿嘴留香,回味無窮。
現在媒體上漸有一種用“梅幹菜”替代“霉幹菜”的趨勢,那麼到底哪個詞才算正確呢?其實,最開始的叫法確實是“霉幹菜”,原因是鹽漬加工後的幹菜表面會覆上一層白白的鹽霜,看上去就像黴點一樣,所以得名“霉幹菜”。後來人們出於避俗的心理,覺得“霉”字不好聽,就有了“梅幹菜”的叫法。但無論叫什麼,帶給人們最深的印象始終是它的美味。
正如中國烹飪大師、紹興鹹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顧問茅天堯在《魯迅筆下的紹興菜》一文中所説,幹菜是名城紹興標桿性的傳統特産,是紹興特有的江南菜和最典型的家鄉菜,在紹興人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幹菜的人脈和人氣是最深和最旺的,它凝聚著紹興人的勤勞、智慧和希望,濃縮成為紹興人民的精神食糧,更是解讀紹興歷史、了解人文風情最直接的切入點。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