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2500多年的紹興古城,將無城中村
發佈時間:2023-12-26 09:53:05    

   紹興古城,即將告別最後一個城中村。

  12月25日晚,越城區塔山街道塔山村拆遷改造集中簽約收官。這意味著9.09平方公里的紹興古城範圍內,將再無城中村。

  塔山村地處紹興古城東南區域,緊鄰泗門、羅門等曾經的六大城門。

  魯迅、秋瑾等名人故居,離塔山村不過幾百米。當年,這些留名青史的紹興人走向更廣闊天地時,塔山曾是逗留之地。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數十年間,塔山村與紹興城,相伴而生。這個小鄉村從糧食蔬果基地,變成中小企業集聚地,再到新紹興人們臨時的家……此次拆遷改造完成後,將為紹興古城的整體保護提供更多空間,住房等民生問題也將得到改善。

  不同於平地起高樓的新城,紹興古城2500多年城址未變。城中村退出歷史舞臺,對於“村”來説是重生,對於“城”來説更是機遇。

  村與城

  一個多禮拜以來,在塔山片區舊城改造工作指揮部內,村民們陸續在拆遷協議上簽字,忙著挑選心儀的安置房戶型。“一家5口終於不用擠在一起了,我們選了120平方的三房戶型。”村民祝茹珍説,自家房子建於1984年,沒有配衛生間,生活很不便。

  塔山村村幹部張寶福介紹,紹興古城範圍內曾有府山、稽山、塔山等三個規模較大的城中村。目前,只剩塔山村最後14個區塊,150多畝村集體建設用地,涉及275戶村民,沒有拆遷改造。

  塔山村,因塔得名。“説起塔來,我第一想到的是故鄉的怪山上的應天塔……開了前樓窗一望,東南角的一幢塔影最先映到眼裏來。”1925年,周作人曾在《十字街頭的塔》中,提及故鄉塔山的景致。

  100多年後,站在紹興古城的一些老臺門裏,這道風景線仍然能欣賞到。這得益於紹興古城的活化保護,2018年,紹興為了協調古城風貌,對古城內總高度超過24米的建築進行“拆、削、改”。

  而塔山村的拆遷改造,是紹興推動古城可持續協調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在中興南路與羅門公園之間,整齊的城市住宅小區和綠樹掩映的公園湖泊間,就嵌著一片雜亂的平房區。這裡是即將徵遷的塔山村陶家溇底區塊,屋頂上瓦片脫落,小巷裏堆著雜物……和周邊環境顯得很“違和”。14個城中村區塊,就這樣分散嵌入在紹興古城之中。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因為紹興城市建設,塔山村的土地就陸續被徵,現在的銀泰城,老紹興人熟知的自行車廠、茶葉機械廠等都建在塔山村曾經的土地上。但受城市規劃控制,塔山村民們很早就不能翻新建住宅了。

  紹興城不斷發展,塔山村裏的建築卻停留在了30多年前。人員雜、道路窄、停車難、沒綠化,體驗差……“剩下的城中村區塊與古城風貌不符,也成了社會治理中的難點。”塔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謝澤炯説。

  這兩年,紹興花了大力氣對古城進行了保護改造。書聖故里、倉橋直街、八字橋街區等主要景區完成了整治,煥新迎客。當地在不破壞街巷格局的前提下,還對部分現代建築進行了拆改,古城顯山露水。

  但紹興古城的進一步修復和保護,特別是文旅産業的激活,還需要更多空間。在塔山小學附近的待拆遷區塊旁,一個改造好的文創園正挂出橫幅招商。“邊上房子有些雜亂,車輛交匯通行很難,這對我們的發展影響較大。”園區相關負責人説。

  當前,嵌在古城裏的城中村,已經不能適應紹興古城保護和發展的需求了。

  拆與留

  塔山村拆不拆,什麼時候拆完?曾是遺留在紹興多年的問題。

  塔山村在2009年、2013年啟動了兩期連片拆遷,500多戶村民搬遷到了東南景園、柳橋下家園等設施完備的城市小區中。

  “剩下的都是較小的區塊,拆遷的難度和成本相對較高。這些區域被居民住宅包圍,就像是村裏的‘插花地’。”塔山村村張寶福説。

  而按照相關規定,歷史城區內城市更新禁止“大拆大建”。作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紹興古城內要“搞拆遷”,總不免會牽動人們的神經。

  “塔山村的拆改不是‘大拆大建’,是對古城的保護,不是破壞。”作為越城區人大代表,張寶福連續多年在區兩會上,提議加快塔山村剩餘區塊的拆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塔山村有些村民,大冬天夜裏,還要露天走一段路才能到廁所。

  在離魯迅故里景區不到一公里的塔山村駙馬池區塊,留著一排平房。臨近中午,住在這裡的人們在室外支起小方桌吃午飯。“房間太暗、太擠了。下水道經常堵塞,我們還要自行定期處理。”祝茹珍説。

  古城保護,不是讓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品質停滯不前,而是要讓人民共用保護和發展的紅利。

  “紹興古城要探索推進‘社區景區合一’發展模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紹興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2023年《越城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力破題塔山村整片拆遷改造,為打造世界級文旅會客廳和古城申遺創造條件。

  拆遷前,相關部門對塔山村各區塊進行了細緻地前期調查、研判,用足了繡花功夫,最終決定啟動拆遷。

  此次,塔山村拆遷改造,不涉及古建築,主要是對上世紀80年代建的一批磚混結構村民自建房進行拆改。“相關地塊中未涉及文物古跡,”謝澤炯説,“對於周邊土地涉及的古建築、古樹名木,會做好保護和保留。”

  古城保護專家阮儀三就對紹興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他認為,紹興古城保護不是把居住區變成只有商業和旅遊功能的“空殼”,而是充分考慮群眾的利益,從而留存了活的地方文脈,體現了生活的延續性。

  古與新

  如果把紹興城比作一棵古老的香樟樹,那麼城中村就像伴生在大樹上的藤蔓植物。

  “現在,到了給最後一支藤挪個地方的時候了。”編寫塔山村志的老人孫祉廣很感慨。

  塔山村拆遷騰出的150畝空間,能讓紹興古城更少一些跼踀,更多一些空間和餘地。

  今年10月,《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其中提到,要彰顯特色風貌,提升人居環境,優化歷史城區整體功能結構,實現“閱古、文旅、人居”一城三面。

  據悉,此次,城中村拆遷騰出的土地主要用於古城的肌理修復和風貌改善。其中未來將進行統籌利用,主要以改造提升、公共服務為主。

  按照規劃,紹興要在古城全域建設未來社區。

  古與新,歷史與未來,在紹興古城相遇。古城裏的未來社區,會是怎麼樣的風景?

  這從塔山村村民們將要搬進的安置小區裏可見一斑。小區建在紹興市延安路畔,為6層精裝洋房,村民們添置傢具便可入住。大面積綠化、足量停車位等設施一應俱全。

  “親子空間、鄰里空間,口袋公園,生活品質實實在在提升了。”今年77歲的村民徐成娟,開始暢想未來的新生活。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看來,紹興在古城保護利用上的一系列探索,既是為了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産,也是為了城市可持續協調發展。

  在離塔山村拆遷地塊不過10多米,紹興延安路的中央,留存著一株編號11001的古樟樹。它已經1000多歲了,樹冠幾乎蓋住了整條馬路,見證著塔山村、紹興城的變化。

  大樟樹下,或許陸游走過、徐渭走過,周氏三兄弟走過……樹下的風景總在改變,但紹興的城市基因沒有變。文脈千年相傳。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王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