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連續第三年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
發佈時間 | 2023-12-25 08:55:57    

   又近年關,連續第三年開展的全省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即將“交卷”。

  遇上這場覆蓋全省、百姓高度關注的“治漠”專項行動,浙江的黨員幹部都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好辦的事,不會列在這張清單上。必須拿出攻堅的態度,抓一件、成一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由浙江省紀委監委牽頭、多部門答題的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正是落實落細之舉。“專項治理不搞大呼隆,就選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突破。”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説。

  今年以來,“治漠”專項究竟怎樣和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真正“對上焦”?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到底解決得怎麼樣?一年一度的專項治理怎樣避免運動式、一陣風?

  我的心事被聽到了

  “治漠”利劍,如何精準聚焦“吐槽”熱點?

  “今年,終於下決心種了右邊三顆牙。” 景寧縣居民鍾女士不久前在該縣人民醫院口腔科完成種牙手術。以前因為種牙價格太貴,鍾女士只好先換掉實在痛得受不了的牙。聽説今年治理“種牙貴”,價格便宜了,她馬上趕到醫院。

  鍾女士算了算,今年種一顆牙的費用是5000多元,與去年相比,足足省下一半的費用。“這樣的治理,實實在在。” 她説,種牙雖然是小事,但真的辦好了一樁每天困擾她的心事。

  該院口腔科主任周銀環感慨,通過省一級集中採購,種牙費用一下降低了,還能進醫保,種牙門診人數和治理前比翻了一番。“山區老年人以前是有牙沒東西吃,後來是有東西吃沒了牙,種牙太貴捨不得手術。現在種牙便宜了,大家種牙的熱情一下高了。”

  “種牙貴”治理,就是今年十大“治漠”專項之一——省醫保局牽頭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提質降費專項治理。

  “治漠”專項,能不能治到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上,關鍵看選題準不準。怎樣讓“治漠”選題精準對上百姓急難愁盼事,考驗智慧。

  “我們力求選準百姓最關切需求和各領域工作重點的公約數,推動攻克難題。”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説。

  從2022年全省信訪熱點領域和高頻事項的“問題池”,到浙江11個設區市“12345”平臺2022年度政務熱線受理接聽中的民情熱點,再到各省屬單位、各設區市紀委監委推薦選題……省紀委監委通過組織調研走訪、會商研判、選題徵集等方式,廣泛聽取各層級各方面意見建議。

  “信訪和‘12345’的高頻事項,就是群眾‘吐槽聲’最集中的地方。一些單位自薦選題,如果不能對上民意熱點、難點,就不會進入專項治理的視野。”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讓選題更精準對焦“民聲”,省紀委監委今年2月向全省開展“治漠”專項“請您來點題”活動,共收到群眾意見5600余條。其中,“種牙貴”也成為意見集中的問題之一。

  調研走訪、會商研判、選題徵集、網上點題、綜合研判……2023年度的專項治理選題,從一開始的70多個,最終鎖定到百姓最關心的十大專項。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專項治理也在廣泛聽取“吐槽”聲中,回應群眾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

  除了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提質降費專項治理,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的噪聲污染專項治理、省建設廳牽頭的老舊小區改造監管不到位問題專項治理等,一系列事關人居環境品質等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新問題、具體事,都入選了今年的十大治理項目。

  投訴高、治理難度也高的噪聲問題,也很典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噪聲污染防治狀況也隨之改變。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型噪聲不斷出現,室外活動噪聲和室內噪聲污染也日益多發。去年,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受理的環境污染投訴總數為3.9萬餘件,其中噪聲投訴佔總投訴量的三成左右。

  “事不避難。噪聲問題涉事方多元,取證難執法難問題一直比較突出。但群眾有呼聲,就必須拿出治理成績單。”噪聲治理專班負責人、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負責人説。生態環境廳專門制定噪聲污染投訴重點問題清單,目前一批長期困擾百姓的問題已“對賬銷號”。

  呼聲高,需要持續治理的項目,一年接著一年幹。如省公安廳牽頭的電信網路詐騙專項治理、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的農村回遷安置慢專項治理,已經堅持開展兩年,持續回應群眾關切。

  一些普通消費者較難發現、潛在的侵害群眾利益問題,也被相關職能部門主動擺上治理的臺面。

  “僅僅從投訴量來説,燃油加油機計量準確性問題並不是很熱門。因為一般消費者沒有發現和判斷加油槍準不準的能力,難以察覺這方面的問題。”省紀委監委駐省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負責人説,加油槍如果校得不準,那麼少加出去的油,就是消費者被商家侵害的利益。

  經過排摸,派駐紀檢監察組和省市場監管局黨委主動提出把燃油加油機計量準確性問題作為“治漠”方向,以專業眼光和能力幫消費者“挑刺”。

  為難題找到答案

  “骨頭難啃”,如何以創新思路攻堅?

  噪聲難治,老潘深有感受。

  老潘的家,就位於杭州市拱墅區東新街道。窗口對著馬路,馬路對面就是一個廣場舞場地。從早上6時到中午,太極、交誼舞等各色隊伍輪番登場;晚上7時到8時,各色廣場舞隊伍互相比拼。與之相伴的,是讓老潘頭痛的響亮音樂聲。

  投訴一次,好一次,而後噪聲又會捲土重來。本來就對聲音敏感的老潘,忍無可忍,和老伴一起搬了家,還把房子租了出去。不曾想,租客去年也因為噪聲退了租。

  小區噪聲,在老潘等居民眼中,成了一道“無解的題”。

  全省噪聲污染專項治理啟動後,這道題找到了新解法。杭州市生態環保局拱墅分局把常住人口1.27萬、業態豐富、各類噪聲問題突出的老潘家所在小區,作為“寧靜小區”試點。

  拱墅區層面建設了全過程智慧監管平臺,建立了聲源樣本庫,錄入廣場舞噪聲、沿街商鋪叫賣聲、交通噪聲、非道路移動機械噪聲等100多種特殊聲源,搭建聲學分析雲平臺,實現了噪聲實時監測、聲源智慧識別、聲源追蹤定向、事件推送等功能。

  在小區裏,生態環境部門不僅設置了噪聲自動監測點,還在廣場舞活動點,安裝了一個新傢夥——定向音響。在現場,記者感受到,音樂只在固定區域內保持響度,走到場地兩邊和稍遠的距離,定向音響的音樂響度已與普通的環境音無異。

  在杭州市生態環保局拱墅分局副局長江斌煥的眼中,噪聲治理不僅是環保技術問題,更是社會治理問題,“要在煙火氣中尋找和諧寧靜”。

  為了系統治理噪聲,在數智系統之外,拱墅區還重塑了以街道為主體,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公安、交警、住建等多部門聯動的噪聲治理體系。噪聲超標預警後,系統推送給基層網格助理員勸導;如果未解決,再派單給相關執法部門開展專項執法;如果還未解決,就啟動“監管一件事”聯合執法和議事協調。1分鐘派單、5分鐘到達、60分鐘解決,成為該區解決一般噪聲問題投訴的承諾。

  “馬路對面的小區居民,旁邊的社區書房和幼兒園,關於噪聲的投訴大幅減少。老潘也搬回來了。”社區社工謝越峰説。

  現在寧靜小區建設,已在拱墅全區推廣。據統計,從4月整治以來,該區噪聲投訴一直呈明顯下降趨勢。

  針對新問題、突出問題,提出創新思路和打法,在“治漠”專項的推進中比比皆是。

  有關孩子的問題,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吃得好不好,省教育廳牽頭以中小學校食堂採購問題為切入點,在全省開展專項治理。

  4月到11月,由高校、地市教育局160多名業務骨幹組成的專家團,帶著問題清單,先後三輪奔赴全省11個地市36個區縣152所學校開展“點題式”異地交叉督查,對中小學食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大起底。

  “在小切口治理突破,我們注重推動食堂管理品質的整體提升,各地從監督、管理等各個方面想了許多新辦法。”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調研員苗建華説。

  在湖州,教育系統不僅在全市開展中小學食堂採購問題自查自糾、交叉檢查和全市重點督查,還在中小學食堂每週推送菜譜、每日教師驗菜、每日領導陪餐的基礎上,邀請家長參與監督食堂管理,積極探索家長陪餐制度。

  德清的徐平華是家委會成員,就參與過家長陪餐。9月的一天,他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起隨機來到了德清一所中學參觀食堂、體驗陪餐。

  從食堂採購價格、食堂工作人員健康證、油鹽醬醋保質期、原材料、菜品封樣到窗口,有兩個孩子的徐平華,看得格外仔細。他説,大家生活水準提高了,專項治理不僅要治關鍵問題,還要推動學校食堂管理更規範、資訊更透明、服務更高品質,這樣才能追上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在溫州,教育系統還圍繞食堂管理中“師生不愛吃、食材比價難、監督評價體系不健全”三大緊迫問題,建設中小學智治管理平臺,為學校食堂採購、配送、驗收等環節提供高效運營支撐體系。

  讓更多百姓有感

  放大成果,如何從治一次到長久治?

  “浙江有多少把加油槍在使用中?56999把。‘治漠’不是治一次,我們要通過‘治漠’把這些加油槍長效管好,維護好消費者加油的權益。”省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副處長劉聿楠説。

  他介紹,通過“治漠”專項行動,省市場監管局對全省3982家加油站檢查全覆蓋,嚴格處罰“短斤少兩”問題,同時摸清數據,構建“放心加油”數智平臺。

  不僅要“線下+線上”管,今年,該局還在全國率先推動加油站誠信計量新體系。“我們希望,誠信計量示範加油站,成為更多浙江加油站經營者積極爭取的新名片。” 劉聿楠説。

  來自嘉興平湖的計量監督員、中學教師陳愛華,感受到了職能部門為消費者“亮劍”、推動行業規範提升的決心。他被邀請參加了一個和省市縣市場監管部門面對面的座談會,為《誠信計量示範加油站建設規範》的制定提意見。誠信體系建設後,有關部門對風險隱患較低、信用評價較高的加油站適當減少檢查頻次,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風險隱患較高、信用評價較低的加油站加大檢查力度,對違法者“高懸利劍”。

  “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汽油這種特殊商品確實很難做到有效維權。有關部門這樣做調動了企業誠信經營積極性,讓更多消費者利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保護。”陳愛華説。

  對於“治漠”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各有關部門積極用政策“打補丁”,讓治理成果更長久、更廣泛地惠及老百姓。比如,自中小學食堂採購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省各地各校共出臺相關管理制度128項。省教育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6個部門起草《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見》,目前已完成第7輪專家論證和意見徵集。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中,聚焦培訓評價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省人力社保廳出臺《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動方案》等政策,通過差異化補貼政策引導補貼資金優先用於先進製造業、急需緊缺領域人才培養。

  除全省統一的“治漠”專項外,各市、縣還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同時推動開展當地特色的“治漠”專項。今年以來,全省市級自選項目12個、縣級自選項目32個。

  在海島旅遊城市舟山,由於蔬菜自給率低、外地蔬菜採購環節多、運輸成本高等原因,“買菜貴、買菜難”問題,是當地蔬菜種植戶、市場經營者、居民、網民都集中“吐槽”的問題。今年以來,舟山市紀委監委將“菜籃子”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作為市級“治漠”專項自選項目。市紀委監委推動市商貿集團發揮國企龍頭作用,創新蔬菜直採模式,引進山東壽光蔬菜直髮舟山,建立由本市飯店、菜店、配送單位組成的産銷對接供銷網路,形成聯合採購優勢。同時,創新價格預警模式,確保採購價格優勢能夠體現在直供店零售定價上,真正做到讓利於民,“菜籃子”直供店蔬菜零售價低於農貿市場32%。

  專項整治前後,在整體市場菜價出現反彈的情況下,該市蔬菜價格總體下跌,其中部分蔬菜降幅達55%,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治理成效。

  通過“百姓點題、紀委監督、部門答題”,專項治理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查辦了一批案件,完善了一批制度。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曾經治理過的項目,如何避免搞成運動式;治理效果好不好,如何科學評議等。

  今年的專項治理也針對問題作出相應調整。為避免“一陣風”治理,一些單位已部署開展2021、2022年度專項治理回頭看,確保“老問題”整改全面徹底。

  再比如,今年的專項治理,還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通過委託第三方開展滿意度調查、媒體問政等形式,接受群眾評判。今後,專項治理效果如何,也能明確給出“好評”或“差評”。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戴睿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