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地處台州、金華、紹興三市交界,這個“窮山溝”憑啥能代言“綠富美”?
發佈時間:2023-10-16 10:20:46    

   10月9日,細雨濛濛,霧氣氤氳,天臺三州鄉比平時多了朦朧之美。寬闊平整的柏油路,錯落有致的房屋,清澈見底的溪流……美麗村莊掩映在綠水青山間,倣若世外桃源。

  “我們村通往牌門村的這條路,去年從水泥路改成了柏油路,更寬更平整了。”談起村裏近些年的變化,下屋村村民陳正祥有説不完的話。

  三州鄉位於天臺縣西北部,因地處台州、金華(婺州)、紹興(越州)三市交界而得名,由於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發展一度相對滯後。近年來,該鄉以“千萬工程”為引領,實施美麗城鎮建設,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昔日“窮山溝”華麗蝶變,成了“綠富美”的代名詞。

  三“帚”掃出美麗人居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三州鄉對照市縣兩級人居環境整治“賽馬比拼”新標準、新要求,深入實施三“帚”掃出凈富美人居環境整治“提速提質”行動,並建立“周查月評季考”機制,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由點到面、由表及裏、由粗到精梯次提升。

  “所謂三‘帚’,一‘帚’是領導帶頭掃,二‘帚’是幹部創新掃,三‘帚’是百姓參與掃。”三州鄉農辦主任葉威武介紹。

  5月16日,牌門村黨支部發出倡議書,號召黨員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倡議書一發出,黨員都很積極,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今年光是清理垃圾,我們就清理出了300多車。”牌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亭明説。

  步入牌門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法長廊,這也是該村的“門臉”。作為天臺縣唯一的“浙江省書法村”,該村在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將書法元素融入其中。從村口沿著潔凈的村道往上走,沿途不時看到書法文化墻。此外,“一米菜園”“一米花園”也隨處可見。

  “這些地方原先都是豬舍、雞舍,我們利用拆除違建房屋留下的磚瓦,將其改造成菜園和花園,在廢物利用的同時,美化了環境。”張亭明説,在9月份的評比中,牌門村獲得全鄉人居環境整治第一名

  看著村莊環境一天天變好,牌門村村民陳清法喜笑顏開。“在村幹部的帶頭下,大家都主動清理自己家門口。”他説,現在村莊不但乾淨,而且十分美麗。

  開拓農産品“出山”致富路

  三州鄉坐落于群山之巔,平均海拔400米。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蘊育出了西瓜、蔬菜、茶葉、小筍等農産品。靠山吃山,該鄉深諳發展之道。

  每年4月,漫山遍野的小筍破土而出,村民紛紛上山拔筍,品嘗春日“第一口鮮”。在該鄉,沙嶺村沙思坑自然村的小筍尤其多。

  “鮮的小筍只能存放幾天,如果要售賣,只能進行加工。”經過幾年摸索,沙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俞永溪與幾位村民一同研製出了小筍罐頭。“我們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採用傳統油封的辦法,保質期長達一年。”

  2021年,在三州鄉的積極爭取下,沙思坑小筍共富工坊被列為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項目。今年,該工坊正式建成投用,引入自動腌制、烘乾、殺菌等設備,實現小筍罐頭量化生産。

  10月9日下午,在沙思坑小筍共富工坊內,村民正在加急包裝小筍罐頭。這批200瓶小筍罐頭,將發往杭州。30多位村民過上了在家門口上班的日子。

  “在天臺縣政協委員、新鄉賢俞永峰的聯繫下,小筍罐頭放在了沸頭和園·農業生態山莊展示和售賣。另一位新鄉賢王白雲幫忙聯繫了台州銀行天臺支行,我們借助該銀行的‘生活圈’,線上售賣小筍罐頭。”俞永溪説,“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一下子打開了小筍罐頭的知名度,今年已經賣了近2萬瓶,銷售額50余萬元。

  當前,三州鄉高山蔬菜綜合體項目主體建設已完成,下屋村茶葉綜合體項目也已開工建設,三州鄉農産品“出山”致富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掀起鄉村紅色研學熱潮

  10月6日,天臺小學四(2)班學生來到三州鄉開展紅色主題實踐活動。“人民為先、祖國至上、誠實勇敢,自律自強……”同學們右手握拳舉至耳邊,左手拿著國旗置於胸前,在梅枝嶺國防教育主題公園莊嚴宣誓。

  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三州鄉均是革命活動重要地區之一,至今仍保留著“第九辦事處被服廠”“浙東遊擊支隊軍事會議會址”“軍事勝利慶功宴址”“臨天仙工委成立地”等多處紅色遺址。近年來,該鄉修建梅枝嶺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紅軍嶺健身遊步道等,將紅色遺址串點成線,大力發展研學産業,打響“紅鄉綠地”旅遊品牌。

  道士岩村是浙東人民解放軍三五支隊的革命根據地,走進該村革命歷史紀念館,衝鋒號、子彈殼、煤油燈等各式紅色老物件琳瑯滿目。“今年,我們以‘微改造、精提升’為契機,對紀念館進行翻新,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紅色研學基地。”三州鄉村鎮建設和旅遊辦公室負責人説。

  除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外,道士岩村還擁有“天臺坐唱”“三州吹打”“牛腿琴製作技藝”等非遺文化,以及搗麻糍、舞獅子、烘白術等地方文化。該村因地制宜,推出了“紅色+非遺”“紅色+勞動實踐”“紅色+茶旅”等多種複合型研學路線。

  “每年來我們村開展研學活動的學生特別多,有時候帶他們採茶,有時候帶他們編草鞋,活動挺多樣的。”道士岩村村民陳春苗説。

  去年,三州鄉共接待學生近萬名,研學産業收入40余萬元。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台州 張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