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繁榮城市活力 寧波憑啥成為“顯眼包”?
發佈時間:2024-03-22 10:04:59    

   日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發佈《2023中國城市繁榮活力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全國41座主要城市的“活力韌性”進行系統性分析。

  根據報告,寧波的城市綜合活力在全國41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9位,超過深圳、長沙、西安等兄弟城市,僅次於武漢、北京、上海、杭州、重慶、成都、廣州、蘇州。

  那麼,寧波做對了什麼?這份報告的評價體系,給寧波提升“活力韌性”帶來哪些啟示?

  5年新增百萬人,寧波成為“顯眼包”

  報告採用以“人”為核心的城市活力評價方法,將常住人口吸引力(基本活力)、外來商務人口吸引力、外來休閒人口吸引力(功能活力)作為評價城市綜合活力的核心指標。

  其中,衡量常住人口吸引力的指標,參考2020-2022年間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量。而評估外來商務人口吸引力、外來休閒人口吸引力的數據,分別抽樣于工作日(2022年11月8日至10日)、節假日(2022年10月2日至6日)中目的地為本市的日均外來到訪人次。

  在常住人口吸引力(即基本活力)方面,寧波位居全國41座主要城市第2名,成為僅次於武漢的“顯眼包”,超過廈門、成都、長沙、杭州等其他熱門城市。相形之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這一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印證近年“逃離北上廣深”的社會現象。

  與超大城市相比,寧波作為“新一線城市”,生活居住的性價比更高,且不失製造業、外貿等領域的就業機會,故常住人口增幅數量可觀——2019年-2023年,寧波的常住人口數量從854.2萬人增至969.7萬人,5年內增量達115.5萬人,距離“千萬人口”只差“臨門一腳”。

  另據《2023年寧波人才藍皮書》,2021年以來,寧波每年新引進就業的大學生均保持20萬人以上。高學歷人才的加盟,不僅助推産業升級,還有利於拉動消費,讓城市活力十足。

  寧波的功能活力(即外來商務、休閒人口吸引力)也有不錯的表現,位居全國41座主要城市第13位,較前一年上升2位,接近寧波GDP在全國的順位。除了寧波外,上海、南京、福州、廈門等華東城市的功能活力同樣上升明顯,而不少西南、華北地區城市的功能活力則下降較快。

  據此推測,華東地區密集的人員往來流動,也讓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寧波“沾”到一定的地利之便。從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看,寧波和杭州、上海、紹興、台州、舟山、蘇州等江浙滬周邊城市,在工作日和節假日期間,均保持良好的雙向互動,為經濟活力“添彩”。

  此外,報告根據41座城市的活力程度,將其分為穩定型、活力型、改善型、提升型四類。寧波作為綜合活力、基本活力、功能活力“三高選手”,和杭州、蘇州、南京、合肥等長三角城市一起躋身“活力型城市”行列。

  吸引“85後”,寧波名列前茅

  如何讓城市保持活力?

  報告指出,吸引青年人是關鍵。並且,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根據不同年齡段人口的凈遷入量,觀察不同年齡段青年的城市選擇。

  根據報告,寧波是全國41座主要城市中最吸引“85後”(即2020年30-34歲人群)的10座城市之一。

  報告認為,青年的發展過程可分為求學、立業、安居等三個階段,分別對應“00後”、“90後”與“95後”、“80後”與“85後”的年齡層。對立業階段的“90後”和“95後”而言,“北上廣深”等超特大城市的吸引力更強;而安居階段的“80後”和“85後”,不再偏愛北京和上海,更願意選擇“新一線城市”。

  寧波具備吸引“85後”的相對優勢,和它“宜居宜業”的特性密不可分。

  “緊張的服務設施供給和更高的生活成本,降低了超大城市對安居階段青年的吸引力。根據偏好因子識別結果,‘80後’‘85後’的人口凈遷入量,和公共服務因子的相關性,較‘90後’‘95後’顯著增強。寧波建設青年人才驛站,免費提供7-14天的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了滿足人才不同階段住房需求的典型案例。”報告指出。

  同時,報告梳理了寧波2010-2020年期間各年齡段青年的凈遷入量——20-24歲、25-29歲、30-34歲、34-39歲的人群規模,分別為25.35萬人、30.24萬人、22.7萬人、14.05萬人,在全國41座重點城市中分別位居第22位、第12位、第8位、第12位。

  可見,寧波雖然由於高校數量不足,對“學生黨”的吸引力有限,但在吸引25歲-39歲青年安居樂業方面尚有不錯的表現。寧波“單項冠軍之城”的産業基礎、“港通天下”的開放型經濟優勢、“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活體驗,成為匯聚人才的“加分項”。

  促進城市活力,寧波還能做什麼?

  消費是城市活力的經濟學投影。報告指出,2023年,城市活力的産生正發生變化。

  根據美團全國41城生活服務類相關品類(餐飲、旅遊、文化演出、休閒娛樂等)交易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平臺訂單數和訂單金額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加58%、74%。消費者更注重休閒、健康、文化等精神需求,對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的需求不斷提升,且規模越大的城市,活力較疫情前的恢復能力越強。

  然而,寧波的城市活力恢復指數,即疫情前後活躍商戶數變化、商戶平均訂單變化、商戶平均消費者變化等,在全國41城中僅位居第24名。也就是説,2023年的寧波消費活力,雖然較疫情前有所復蘇,但回暖程度遠不及南京、長沙、西安等特大城市。

  一方面,這和城市人口基數有關,城市規模越大,商戶類型越多元,自我調節的能力越強。寧波常住人口規模雖逼近千萬,但人口分散在縣域,城區人口規模在300萬人至500萬人之間 ,尚未達到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的標準;另一方面,寧波地處交通末梢,尚未嘗到“網紅”旅遊城市的“潑天富貴”。

  寧波該如何向全國“出圈”?

  報告建議,地方特色資源的挖掘和多元微業態的供給,有助於為城市吸引大量的外來人流。比如,上海建設“演藝之都”,2023年上半年累計舉辦營業性演出2.2萬餘場,實現票房收入8.32億元;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挖掘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長沙在黃興路步行街營造“煙火氣”;成都用“詩和遠方”點亮夜經濟,現有各類酒吧2500余家,數量排全國之首……這些案例,都有值得借鑒之處。

來源: 中國寧波網    | 撰稿:嚴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