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不足五層樓高的老廠房內,工人們早早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點焊、繞線、馬達組裝、氣密性測試……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小廠”全自主設計、研發、生産的攜帶型電動船用推進裝置,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二。
寧波海伯集團深耕漁具製造36年,是新晉的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以下簡稱“單項冠軍”)。最近公示的工信部“第八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顯示,寧波新增單項冠軍21家,累計總量攀升至104家,連續7年蟬聯全國第一;浙江新增單項冠軍44家,累計總量達233家,時隔5年首次被山東反超。
一進一退,榜單背後折射了浙商哪些進與退?
全國首個“百冠之城”,寧波何以向“新”?
什麼是製造業單項冠軍?專注如東方電纜,20多年深耕“一根纜”,在細分領域擁有絕對份額;翹楚如舜宇光學,全球每3部安卓手機就有1部採用其製造的鏡頭;硬核如一舟股份,産品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三,主持或參與制訂國家標準9項、行業標準8項……
個體漸成群像,稱雄全國的第7年,寧波亦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單項冠軍突破100家的城市。
浙商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告訴《浙商》記者,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單項冠軍是觀察區域製造業發展特色、成果、趨勢的一扇窗口。而寧波,無論是單項冠軍的數量還是品質,都成色十足。
“單項冠軍的成長相當不容易,既需要企業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形成 ‘獨門絕技’,也需要政府在培育機制、智慧財産權、人才、金融等方面構建良好生態。”秦詩立認為,寧波製造業發展的基礎好、生態好,而且身處對外開放的前沿,企業自帶站上全球舞臺的天然稟賦,企業與政府的良性互動,使單項冠軍成群結隊地成長在這裡。
蟬聯“單項冠軍第一城”的第7個年頭,這一群體的面貌有哪些變與不變?數據顯示,寧波的104家單項冠軍中,民營企業達99家,佔比超過95%,持續發揮“主力軍”作用;從産業結構看,新增的21家單項冠軍中,新材料企業數量最多,佔據三分之一。
新材料的單項冠軍增多,秦詩立將其歸功於該産業的科研人才集聚、“大BOSS級別”鏈主引領。“這兩大因素,加之寧波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製造業基礎和生態,使傳統製造不斷被創新為先進製造,成為寧波單項冠軍成長的後勁所在。”
“單項冠軍第一省”旁落,向“掃地僧”學什麼?
縱觀前八批國家級單項冠軍,“基礎好、生態好”加持之下,一貫遙遙領先的不只寧波,還有浙江。
浙江、山東、江蘇、廣東等經濟大省長期位居這張國家級榜單的第一梯隊,但新一年的你追我趕中,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量,浙江均被超越。根據公示名單,山東以238家的單項冠軍累計總量反超浙江,晉陞“單項冠軍第一省”;廣東則以61家摘得單項冠軍增量全國第一,江蘇(55家)、山東(54家)緊隨其後,將浙江(44家)甩出增量前三強。
浙江製造“掉隊”了嗎?
“我不這麼認為。”秦詩立給出了否定答案,“榜單裏的一時起落很正常,不必過分看重。因為現在的製造業發展和過去不一樣,過去更注重‘製造’本身,現在更注重‘製造’的全産業鏈發展,涉及設計、生産甚至物流、金融等後端增值服務,是多個環節的相輔相成、多個區域的合理分工,比如製造業服務化的發展成果就無法體現在這張榜單裏。我對浙江製造的基礎和後勁有信心。”
在秦詩立看來,榜單顯露的趨勢更值得關注——單項冠軍將越來越集中到高端裝備、人工智慧等“新質生産力”領域;新興産業也將從單打獨鬥邁向跨界融合,不斷延伸出新的産品。“打造先進製造業,浙江要進一步把産業集群做大做強,完善産業發展生態,通過人才隊伍建設等方式強化創新策源。”
向“新”圖強的定力與活力,同樣被浙商寫入企業實踐裏。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浙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位居東部經濟大省第一;其中,民營企業同比增長13.5%,拉動增長9.2個百分點。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榮耀。”
“70年了,我們只做電池。”
“保持長期競爭力也沒什麼秘訣,還是那兩個字——創新!創新!創新!”
堅守、專注、創新……走訪單項冠軍企業、政府主管部門,這是《浙商》記者反覆聽到的高頻詞,浙江製造業“掃地僧”們數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
不求最大,但求最強。或許正如寧波一位單項冠軍企業主深耕30餘年的心得:“做企業就像撐傘,只有緊緊握住傘柄,才可能在風雨裏走得更穩、更遠。”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李若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