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的士大食堂,24小時不打烊的“心靈驛站”
發佈時間:2023-12-04 10:35:20    

   浙江寧波,深夜2點多,計程車駕駛員李師傅在送完乘客後,驅車三四公里,一頭鑽進老城區一家名為“的士大食堂”的餐館。

  他熟練拿起碗筷,盛了紅燒肉、蠶豆、海帶絲,外加一瓶可樂,一口氣炫了三碗東北大米飯。老闆孫益輝剛打了個盹醒來,手持收銀POS機,晃悠悠地走上前,“滴”——

  14元。

  在城市“巡遊”23年,李師傅親歷計程車行業從鼎盛陷入困局,計程車司機收入銳減,許多人不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但收入仍不及從前一半。

  年復一年,在時代的霜打中,的哥們馳騁于火車站、機場、鄉間,像陀螺般高速旋轉。人生海海,他們不知哪有暗礁,哪有漩渦,但也不再期待波瀾壯闊的人生。

  於是,在哪吃,怎麼省,成了當下大多數“的哥”的樸素心願。

  “的士大食堂”的出現,讓這個心願變成了現實。10元吃飽,15元吃好,每天超300斤米飯,24小時不打烊,這一幹,就是9年。

  三餐四季,他們默契般地匯聚于“的士大食堂”。這個始終未曾停歇的地方,不僅是寧波的哥隨時能吃上熱乎飯的“定點餐廳”,還成了他們卸下一身疲憊的“心靈驛站”。

  菜價便宜 分量足、味道好

  走在寧波街頭,門頭名為“XX大食堂”的餐館有不少,但像“的士大食堂”這樣,門口停滿計程車的,還挺少見。

  上午11點半,“的士大食堂”迎來了第一波就餐小高峰,不到200平方米的空間裏,同時有近百人就餐。

  狹窄的過道時不時有人端菜經過,相向而行的其中一人,要退後讓道。一張四方桌,光半個小時內,就換了三四波人。

  雞鴨魚肉、蒸蛋、蠶豆、新鮮蔬菜、豆腐湯、時令鍋仔……60道菜品擺放在看菜臺上,葷素搭配、菜品豐富。

  潮新聞記者在這裡看到,和很多大食堂不同,在這裡,客人像在家一樣,可以自己打菜、盛飯,還能免費續飯、接開水、泡茶葉。

  就餐的人,大多數是計程車駕駛員,還有一些附近的裝修工人、路過的居民。

  “上午賺了多少?”“不到100塊,都是短途。”“下午去不去機場?”一張桌上,的哥們一邊夾菜往嘴裏送,一邊討論著“生意經”。

  文大姐是就餐人群中,為數不多的女司機。她是“的士大食堂”的常客,每天早上6點出車,除了中午吃飯時間,白天不休息。下午跑完回家,再換丈夫開晚班。

  她也不知道食堂什麼時候開起來,只是有一天在市區轉的時候,突然看到“的士”這個醒目熟悉的大字,就被吸引過來。

  “這裡菜價便宜,分量足,味道好。”這幾年,文大姐已經很少去其他地方吃飯了。即便有時去機場送完客人,也會有意識地往這個方向接單。

  每次吃完,她也不耽誤,趕著回到計程車上,文大姐開了20多年計程車,馬上60歲了,她説,要趕在退休前多掙點錢。

  從進店到用完餐,每位客人平均耗時15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半個小時。“開計程車,賺錢就是同時間賽跑,吃飯時間也不固定。”老闆孫益輝説,他開這個24小時營業的店,除了賺錢,還希望“兄弟們”隨時都有口熱飯吃。

  晚上9點多,“的士大食堂”的菜品還在不斷上新,滋滋冒著熱氣。客人絡繹不絕,有的剛收工,有的準備上夜班。淩晨一兩點,仍然有客人進出。

  每個深夜,吃著熱乎飯菜,嘮著家常,對孫益輝和客人來説,已然成了一種習慣。

  司機的驛站,一起抱團取暖

  今年51歲的孫益輝,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人,人生大半都在同計程車打交道,他開了18年計程車。2015年,他轉行開了這個主要服務於計程車駕駛員的食堂。

  這份堅持的背後,是孫益輝對計程車行業的感情,和對的哥謀生不易的感同身受。

  全年幾乎無休,吃飯不定時,上廁所要小跑,頸椎病、腰肌勞損成了職業通病;而大多數的哥都是開了二三十年的老師傅,轉行困難,只能咬牙堅持到退休。

  今年52歲的徐師傅,上午從火車站接了6單生意,入賬近200元,中午他在“的哥大食堂”多點了幾個肉菜犒勞自己,統共18元。

  用完餐,他提起開水機旁的水杯,抓了一小撮綠茶葉,灌滿熱水,站在門口抽了根煙,很快坐上計程車,把水杯往駕駛座旁邊一放,一腳油門踩到了2.5公里外的寧波火車站。

  徐師傅跑出租近30年,吃到了上世紀90年代計程車巔峰時期的紅利。20世紀開始,私家車普及,公共交通不斷改進,網約車嶄露頭角,計程車行業受到巨大衝擊。

  這幾年,他明顯感覺生意大不如從前。儘管每天入賬三四百,但每月公司扣除租車費,再加上管理費、油費等等,到手工資也不過三四千元。

  根據交通運輸部2022年度的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擁有巡遊計程車數量僅為136.2萬輛。受網約車衝擊,計程車業務量正在逐年下降,其中,巡遊出租汽車客運量208.20億人,比上年下降22.0%。

  網約車強勢闖入後,不少計程車駕駛員感受到了競爭壓力,紛紛開啟線上接單模式。徐師傅沒有下載,他還是習慣每次在路邊有客人招手攔車,遇到趕火車、趕飛機的,他會抄近道、遠離堵車點,然後收穫乘客的感激。

  “幹我們這行的,好處就是相對自由點。”徐師傅心態好,他也不盲跑,每天的行車路線,規劃得好好的,固定在火車站接單。

  他住在寧波海曙區,每天早上5點半,從家裏驅車30分鐘到火車站排隊,接完一單,再調轉,路上要沒人攔車,繼續排隊。車少時,半個小時就能輪到他;高峰期,他要等1個多小時。

  離火車站14公里外的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徐師傅去過幾次,每次都要排三四個小時,實在吃不消,除非去送人,他後來很少再去了。

  “去機場要看運氣,一般打表到市區五六十元,多點就百來塊,但如果拉個短途,你這幾個小時就白排了。”徐師傅説,很多打短途的客人會碰到脾氣不好的司機,這可能是主要原因,“賺的都是辛苦錢。”

  機場附近,有少許賣盒飯的流動攤販,徐師傅買過一次,一葷兩素,15元。“還是他(的士大食堂)便宜,不管你什麼時候去,飯菜都熱乎著,是真的好。”

  徐師傅的老伴在物業公司上班,每月到手3000元不到,家裏全靠他跑車,他也不敢生病,實在累了就休息一天,好在除了行業通病,身體沒啥大毛病。

  “賺的多就吃好點,賺的少就吃便宜點,反正日子總是要過的。”在的士大食堂,徐師傅結交了不少同行,在這裡,大家或分享接了大單的喜悅,或一吐煩心事的不快,“這就是驛站,大家都是同行,一起抱團取暖,心態好了,生意也會來。”

  “還會繼續開下去,不能讓兄弟沒飯吃”

  孫益輝一直保持平價,直到今年第9年才漲了一塊錢,“司機師傅賺錢不容易,能省一點是一點。”

  價格低,不打烊,意味著孫益輝要付出更多。

  過去24小時,他斷斷續續只睡了三四個小時。從上午8點忙到次日深夜三點,等客人少點,再換妻子來接班。每隔兩三天,深夜忙完後,他還要驅車前往奉化的方橋菜市場進貨。

  “累肯定是累的,他們開車一天到晚坐十四五個小時,你説不辛苦嗎?不辛苦沒有錢賺的。”孫益輝的眼皮耷拉著,壯實的身體透露著睏倦,始終是一副沒睡飽的樣子,但一提起的哥的不易,説話聲音都提高了好幾分貝。

  孫益輝72歲的老母親,因為心疼兒子和兒媳婦,也經常過來幫忙,“晚上打著瞌睡,半個小時來一個客人,1小時來一個客人,就算沒有客人也要等著,他有時候站著都能睡著。”

  事實上,由於夜班計程車司機變少,下半夜的食堂是不賺錢的,有時候甚至還虧錢,“以前可以做一兩千元,現在也就幾百塊可以做。”孫益輝説,每個月電費近1萬元,四五個員工的工錢,這些都是硬成本。

  儘管如此,孫益輝也表示,會堅持做下去,“如果我不開了,那些兄弟去哪吃?苦一點就苦一點。”

  嫋嫋熱氣和撲鼻香氣,足以慰藉每個異鄉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不安;一份將心比心的善意,讓人得以窺見一座城市的辛勤、真實、溫暖。

  大眾點評上,寧波帶有“24小時營業美食”關鍵詞的門店就有40多家,只是這些門店中,麵店佔一半以上,菜館也要50元起步,這對於每天辛苦入賬三四百元的計程車司機來説,的確有些奢侈。“這裡無論什麼時候,都有熱騰騰的大米飯。”孫益輝説。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李師傅,今年42歲,來自安徽,和他一起在寧波跑車的,有不少老鄉。他仍記得,第一次進入“的士大食堂”的場景。老闆跟他説,“你隨便打,你打少點我給你算少點,打多點我給你多算點。”

  “別看老闆長得兇,但心地很善良,他們一家人人品都很好。”李師傅説,的士大食堂讓他感受到了熱情,從此種了草,這一吃,就是9年。

  抓起紙巾抹了抹嘴,跟老闆打完招呼,李師傅裹緊外套,嘴裏哈著暖氣,又邁進冬日凜冽的夜裏。

  夜深,路上行人稀少,車輛寥寥無幾。路上駛過亮著頂燈的計程車,“的士大食堂”不眠的門頭亮光,以及街角暖黃的燈光一道,匯成一隅的璀璨。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許伊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