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吳越擬鲿”是啥?浙江遂昌發現魚類新物種
發佈時間:2024-05-22 08:55:12    

  浙江又有物種上新。5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刊發論文,確認在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種新鲇魚,科研人員將其命名為“Tachysurus wuyueensis”,中文名為“吳越擬鲿”。

新物種“吳越擬鲿”。通訊員 周佳俊 攝

  吳越擬鲿作為新物種被發現是在2020年。“我們是在由保護區管理中心組織的綜合科考項目中首次採集到這種魚的,當時漁網裏有一群小魚,除了優勢種光唇魚之外,還有九龍山常見的盎堂擬鲿等,但是有幾條擬鲿特別不一樣。”新物種發現者、浙江自然博物院袁樂洋博士告訴記者,這種魚身體特別細長,也沒有盎堂擬鲿身上的斑紋,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未被記錄的物種,趕緊採樣,同時科考隊成員也潛水拍攝了活體照片。此後,九龍山管理中心科研站的科研人員也多次記錄了該魚類的身影。

  經形態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最終確認其為一種沒有被記錄報道過的未知物種,併為其命名“吳越擬鲿”。“錢塘江曾經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界河,我們推測這個新種除了論文標本採集的兩個分佈點麗水九龍山(烏溪江)和黃山(新安江)以外,可能還分佈于錢塘江流域的一些上游溪流中,所以以此命名。”論文第一作者、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生物多樣性監測所工程師周佳俊向記者解釋。

  吳越擬鲿隸屬於鲇形目,鲿科,是我們常吃的“黃辣丁”——黃顙魚的近親,但是和廣泛生存于江河湖泊的黃顙魚不同,吳越擬鲿是嚴格的溪流魚類,生存在水質冷涼清澈,密布卵石的溪流源頭水域,夜行性,以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等為食。

  由於吳越擬鲿對生活環境選擇苛刻,限制了它們的擴散分佈,使得它們棲息地碎片化,難以被人們發現。“新物種的存在其實由來已久,只是一直沒有被發現,保護區對區內環境的嚴格管理,與科研單位的緊密合作,為新物種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契機。”袁樂洋説。

  此前,遂昌縣農業農村局曾開展《遂昌漁業資源調查》項目,項目主持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頡志剛(原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採集到的部分擬鲿屬魚類標本,經鑒定與新種為同一物種,並最終作為模式標本記錄。該項目還把遂昌縣魚類記錄由《遂昌縣誌》記載的28種增加至70種,表明遂昌縣具有豐富的魚類資源。“魚類是水生生物群落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在大多情況下位於食物鏈的頂層。”頡志剛介紹,魚類多樣性是維持水域生態系統群落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因素,也是衡量和評價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

  據悉,遂昌九龍山地處烏溪江上游源頭區域,保護區內保存有600公頃以上的原生林和老齡林以及其他典型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是眾多珍稀瀕危物種的避難所,生物多樣性資源寶庫。“九龍山峰巒疊障,大山組斷了物種和物種的交流,這種地理隔斷更容易進化出新物種。”頡志剛説。

  近年來,隨著當地與科研單位、院校的合作不斷深入,不但推動了九龍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斷深化,也讓許多隱秘在深山中的新物種露出真容。自建區以來,科研團隊和專家先後在九龍山區域發現了九龍棘蛙、九龍新蝎蛉、麗水鉤瓣葉蜂等11個動物新物種,以及九龍山榧、九龍山景天、九龍山鳳仙花等39種植物新物種。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肖淙文 通訊員 藍倞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