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縣市傳真 新聞詳情
“快遞員”“推銷員”“代購員”……海寧暢通服務渠道讓群眾放心安心靜下來
中國網 · 通訊員 朱勝偉/文 | 發佈時間2022-04-10 14:50:38    

   疫情出行受限阻擋“救命藥”,黨員幹部化身“快遞員”與時間賽跑;基地內蔬菜滯銷,黨員幹部秒變“推銷員”,及時暢通渠道,將本地農産品納入海寧市物資保供系統;轄區寶寶奶粉告急,黨員幹部又成為“代購員”,及時幫孩子們備足“口糧”,解決家長們的燃眉之急……

  在海寧市馬橋街道,這樣的暖心事每天都在上演。廣大黨員幹部和志願者多重身份的背後,是馬橋街道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各種努力。海寧“4.2”疫情暴發以來,馬橋街道建立健全“網格連心、組團服務”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在化解共性問題堵點的同時,針對特殊群體,想方設法開設“綠色通道”,提供各項暖心服務,讓群眾放心安心靜下來。

  “快遞員”愛心接力為生命護航

  “真的非常感謝,我的‘保命藥’拿到了!”昨天,高女士説起藥品代送的事情後,一連道著感謝。原來,因為疫情出行受限,原本在前幾天就想去杭州採購藥品的高女士遇到了難題,眼瞅著藥品快要吃完了,這可急煞了她。如今拿到藥品後,她一直懸著的一顆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1.jpg

  高女士家住馬橋街道桐溪社區,因患肺癌,一直服用靶向藥恩沙替尼片,醫生也多次叮囑她要堅持服用,一天也停不得。4月3日,原本是去杭州配藥的日子。然而,因桐溪社區出現一例陽性感染者,小區被列入“三區”範圍。隨後,海寧啟動Ⅰ級應急響應,出行變得更為不可能,這讓他們全家心急如焚。

  “我們接到求助後,一邊向街道社會事務辦反映情況,一邊與杭州方面協調溝通,最終經各種努力,終於讓這一難題有了轉機。”馬橋街道桐溪社區黨委書記周曄告訴記者。出於疫情防控考慮,最終雙方決定採用接力方式,由杭州方面協調快遞員將藥品送至兩地最近的交界處,再由馬橋街道工作人員將藥品帶回。

2.jpg

  李躍豐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與病人家屬取得聯繫,隨後又馬上與杭州配送人員進行聯絡。“雖然我們雙方都再三確認了線路,但比預定的時間還是推遲了一些,在對外包裝進行全方位消毒後,我一點也不敢耽擱,終於順利將藥品交到了家屬手中。”李躍豐説,能夠圓滿完成“快遞任務”,心裏很高興。

  “推銷員”助力解決蔬菜銷售難

  馬橋街道民勝村的種植大戶葛明初從事蔬菜種植快30年了,目前共承包了近800畝菜田,並經營著一家蔬菜有限公司。如果沒有疫情,蔬菜基地這段時間每天的産量約在2噸左右,主要有南瓜、西葫蘆、黃瓜、花菜等。“最發愁的就是西葫蘆和黃瓜,時間一過就不行了,這可真的急死我了。”葛明初説。

  了解到這一困難後,民勝村及馬橋街道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實際上,在整個海寧市,類似這樣的難題並不僅僅是葛明初一個人的。“一些種植大戶出現了銷售難題,我們海寧保供中又需要大量蔬菜,我們就想到了要在供應端和需求端架好橋梁。”海寧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張偉鋒説。

4.jpg

  在排摸情況的基礎上,海寧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相關部門制定了《海寧市本土農産品消納方案》,助力解決本地種植大戶銷售難題。該方案明確,在自産蔬菜銷售方面,先由各鎮(街道)自行消化,各地在配送中優先選擇本地蔬菜,多餘的蔬菜再由市級統籌,由市調配中心進行調配。

  “昨天接到了海寧市供銷總社的採購電話,總共採購了3000多斤,今天又採購了5000多斤。”葛明初説,現在心裏一下輕鬆了很多,真是多虧了政府部門的“推銷員”,讓他的滯銷蔬菜有了這麼好的銷售渠道。

  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快遞員”“推銷員”“代購員”……黨員幹部多重身份的背後,是海寧馬橋街道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不懈努力。“當前最迫切、最關鍵的是要強化社會面管控,讓城市‘靜下來’,我們暢通渠道提供各項暖心服務,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廣大群眾放心安心靜下來。”馬橋街道黨委書記章如強説。

5.jpg

  無論是採購藥品,還是諸如購買奶粉、尿不濕等個性化需求,在馬橋街道都可以盡力滿足。據介紹,在手機點單的同時,該街道各村(社)均落實專員負責群眾需求的登記,匯總和代購工作,初步形成了“居民下單、村(社)代購、志願者送單”的人性化關懷服務形式。如桐溪社區、先鋒社區、柏士社區、利眾村、民勝村等均設立了便民服務點,全力滿足轄區群眾各類生活保障需求。

  抓好“菜籃子”才能“安民心”,生活物資的保供應是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工作。“保供大戰”背後,也是一次應急考驗,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昨天是第二批生活物資發放的日子,馬橋街道全體黨員幹部聞令而動,爭分奪秒,在及時歸納總結首批物資發放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更加科學有效的配送方案,如針對家中沒有開火條件的群眾,及時調整優化。生活物資的及時發放,讓廣大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馬橋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街道將進一步深化“網格連心、組團服務”機制,週密細緻地把基本生活物資、醫療救治、人文關懷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全力暢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朱勝偉/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朱勝偉/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