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杭州為無人駕駛車輛立法 離商業化運營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24-05-07 08:55:31    

  如今,走在杭州街頭,遇見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高鐵站、機場、景區,甚至單位樓下都有它們的身影。

  5月1日,《杭州市智慧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意味著杭州成為除經濟特區外,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明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具體流程的城市,也是全國首個為低速無人車立法的城市。同時,杭州也在全國率先開放全市八城區共計3474平方公里作為測試應用區域,實現全市建成區全覆蓋,服務人口超1000萬。

  杭州的做法,會為這一産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聰明”的車配上“智慧”的路

  駕駛艙內,雙手置於膝蓋的安全員和自主轉動的方向盤,形成了一靜一動的鮮明對比。而這種看似“危險”的無人駕駛車輛,在杭州試運作的幾年來,沒有發生過一場主動的交通事故。

  截至2023年底,杭州市智慧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開放區域達到1912平方公里,面積位居全國第一。眼下,杭州道路測試與應用開放區域再度擴容,有何深意?

  “行駛安全,是車輛上路的首要條件。”杭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想要讓一輛汽車擁有足夠的“智慧”去判別路況,除了需要安裝感知設備外,離不開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精準演算法。

  “去年八月,我第一次在杭州坐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當時車輛還在調校階段,乘坐體驗和普通車輛還有些差別。”負責人説,經過半年多的實地道路測試,人工智慧演算法在源源不斷的道路數據“餵養”下變得更具智慧,乘坐體驗大大提升。

  記者也實地體驗了這輛安途AutoX設計的RoboTaxi。外觀上,它比普通車輛多了四頂“小帽子”,車上搭載了50個車規級感測器,包括4D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等。車輛行駛後,過斑馬線主動減速、快速路上主動加速、十字路口提前開啟轉向燈……如果不扭頭看看駕駛艙裏靜坐的安全員和“忙碌”的方向盤,你根本不會發現這是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

  更廣泛的測試區域,也意味著更多樣的測試場景。“不同路段的上下班高峰期、夜間場景、天氣環境等,都是智慧網聯車需要積累的道路數據,不斷打磨演算法模型,做出更精準的決策判斷,才能在複雜的道路環境做到行駛安全。”安途AutoX副總裁林泰來説。

  同時,想要讓智慧網聯車安全地上路,不僅需要“聰明”的車,還需要“智慧”的路。通過在路面添加感測器,將感知到的交通事件,如紅綠燈、斑馬線、行人等資訊數據發送給車輛,才能提升車輛運作的安全性和平穩性。

  在《條例》第八條中提到:“將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建設工程的,應當與道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步驗收、同時投入使用。”這也意味著,未來在建造新的路段時,將會同步設計相應的智慧設施。

  “我們之前在一條普通的路上添加智慧設備,需要和交警、城管等多個部門協調溝通,不僅耗時,還會出現設備和原有設施功能相排斥等情況。”浙江海康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的解決方案總監黃浩説,如果能在道路建造階段就提前介入,將會大大便捷智慧設備的接入。

  商業化運營 描繪更大的“無人”藍圖

  除此之外,《條例》的一大亮點是在全國率先探索商業化模式,明確在創新應用過程中向不特定對象收取費用的,應用主體應當提前七日向社會公佈有關計費規則。

  而商業化,正是不少智慧網聯車企業曾經十分苦惱的問題。浙江海康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市首條自動駕駛接駁示範線路”承建商,去年亞運期間正式開通試運營,以地鐵良睦路站公交站為起終點,全長5公里。

  前幾日,記者嘗試在“自動駕駛接駁示範線”的微信小程式預約了這輛自動駕駛公交車。在頁面上填入上下車站點後,無需支付費用,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張乘車二維碼,憑碼上車。

IMG_3395.JPG

  自動駕駛接駁示範線 見習記者 祝依凡 攝

  從車輛的外觀看,除了車身外側加裝了多處高科技感知設備外,和普通的公交車沒有太大差別;在乘坐體驗方面,整體行駛平穩,進出站也很“絲滑”。

  “這條自動駕駛公交接駁線路從去年9月開通以來,已經有2100余名市民前來免費試乘體驗,車輛行使超8300公里。”黃浩告訴記者,要想自動駕駛公交接駁線路這樣“絲滑”,不僅需要配備“聰明的公交車”,還需要道路的智慧化和網聯化建設、雲端平臺的部署。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條自動駕駛接駁線路項目的落地成本超千萬元。

  高額的成本,讓商業化運營變得迫在眉睫。黃浩曾經查閱了杭州乃至全國針對智慧網聯汽車的相關規定,發現在“商業化”的實施細節界定較為模糊,多數區域仍處於試點示範階段。

  同樣,林泰來也認為,商業化對於産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技術多先進,如果沒有正向的現金流補充,最後都會導致這項技術不能真正給所有群眾提供服務。”去年4月,AutoX獲上海市首批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收費示範運營許可,上線享道出行App展開收費服務。在杭州,企業也想做類似的嘗試。

  此次《條例》的出臺為項目的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浙江工業大學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偉強看來,這一做法除了能讓企業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外,也有利於企業及時獲取消費者的反饋,改進産品性能、降低生産成本,讓産品真正走入大眾生活。

  此外,杭州市經信局負責人稱,《條例》中也放開了“主駕無人”的測試應用場景,明確規定在發生特殊情況時,測試主體、應用主體應當立即採取遠端接管等措施,杭州有望在下半年開始落地實行。

  産業的“下半場” 機遇挑戰並存

  2015年,杭州獲批國家5G車聯網應用示範區。十年間,汽車産業也從上半場的“電動化”,逐步走向下半場的“智慧化”。

  期間,深圳在2022年率先頒布《深圳經濟特區智慧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成為我國首個智慧網聯車地方立法。隨後北京、上海、無錫、蘇州紛紛緊跟腳步,因地制宜開展制度創新,試圖在産業的“下半場”闖出一席之地。

  杭州市經信局副局長李明松在《條例》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爭創全國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標桿城市,是杭州的下一個目標。”

  2023年,杭州智慧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實現産值2798.6億元。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下半場”,杭州又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從産業發展來看,吳偉強認為杭州確實有成為産業“標桿”的底氣:“首先,杭州集中了很多科技創新企業,在車、路、雲三方面都具有很多技術的積累和優勢;其次,這些新科技有廣泛的應用測試場景,能夠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最後,法律的保障能讓産業在規範的架構下健康發展。”

  目前,杭州已形成從上游晶片、演算法、底盤、制動、傳動,到中游乘用車、商用車、雲平臺、地圖,再到下游運營服務、基礎設施的完整産業鏈。在汽車晶片、車聯網、智慧座艙等諸多領域,也培育了一批代表性企業。據了解,作為全球車載鏡頭銷量最高的舜宇光學,去年出貨量為9081.2萬顆,市佔率超三成。

  不過,由於智慧網聯汽車需協同“車、路、雲”三方的數據,方能發揮車輛最大的“智慧”,但誰來保障各方數據的真實性,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路側提供的道路數據,我認為是準確可信的。但車企並不這麼認為,萬一數據出現問題,責任如何判定目前還未知。”黃浩表示,這樣的情況導致目前三方的協同尚存問題,未來可能需要機構或第三方的組織對設備或者數據進行統一檢測,樹立三方認可的評判標準。

  十年前,宛如“新生兒”的智慧網聯車産業在杭州萌芽,乘著數字經濟之風在十年間羽翼漸豐。然而,只有實地“跑”起來,才有“無人駕駛”的可能。從2018年杭州發放第一張測試牌照,到頒布地方立法。如今,開放包容的杭州,又一次為産業發展開了一扇門。 

來源: 浙江線上    | 撰稿:見習記者 祝依凡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