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甘肅天水麻辣燙”,已經成為江浙滬美食愛好者的“圈粉運動”。這股吸引力,將來自上海、江蘇等地的“吃貨”,聚到杭州臨平一處夜市。
電動三輪車組成的小吃攤位,像“魚咬尾”一樣連接不斷,組成了這個熱鬧的夜市:“天水麻辣燙”“東北燒烤”“武漢黑鴨”“皮蛋餛飩”等花花綠綠的招牌,飄著各自香氣。
3月18日晚,沒到開工時間,“甘肅天水麻辣燙”攤位前已經排起長隊。潮新聞記者探訪獲悉,不少排隊者聽説杭州濱江一家甘肅麻辣燙老闆累得歇業了,只能到臨平吃,這裡的人比上周更多了。
冒雨排隊數小時 就為一碗來自天水的“熱辣滾燙”
在近十分鐘的尋找後,記者終於找到了“甘肅天水麻辣燙”攤位所在地,但這個攤位既沒有招牌,也沒有三輪車,更沒有吆喝與吵鬧,有的只是一條長長的隊伍。
可是沒有攤位標誌,他們如何知道這裡就是吃“甘肅天水麻辣燙”的地方?
排在前列的兩位食客小楊和小丁下午4點前就從臨安趕來,“來了三次了都沒吃上,就想嘗嘗天水麻辣燙好不好吃”。小楊告訴記者,他們是在小紅書上加了該攤位的群聊,了解清楚位置後提前來給攤主佔位的。而排在他們身後的食客們,也大多如此——三十多位排隊的食客裏,聚集了許多這家麻辣燙的“粉絲”,甚至還有從麗水、上海、江蘇等地趕來的食客。
當天18時,從紹興過來的西安人朱女士,忍不住來回張望:“説好6點來的,怎麼還沒來啊?”
直到18點20分,攤主出現。然而就在快要停車時,攤主的三輪車卻不小心撞到了隔壁攤位,一時半會兒轉不過來。
在這“臨門一腳”的時刻,食客們不約而同焦急地引導攤主倒車,“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往這邊!”“慢點慢點!”……幾分鐘後,隊伍終於開始涌動,正式進入了“熱辣滾燙”的階段。
從排隊拿串,交代口味和想吃的主食,以及付款、等餐、打包,到吃上熱乎的甘肅天水麻辣燙,每個人都是分秒必爭的。“我們排了兩個小時了!別插隊!”一位穿著家居服的女孩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剛下車湊近攤位的年輕人,並示意他們到後面排隊等候。
短暫的挑選菜品過後,煮菜和刷醬的環節終於登場,空氣中瀰漫著的辣椒香味越發濃郁,現場不少麻辣燙愛好者稱,“情不自禁地開始流口水”。
天色漸暗,濛濛細雨已經變成了黃豆大的雨點,“啪啪啪”打在小攤雨棚上,但排隊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此時,也有很多好心食客,主動站出來維持秩序——
“拿好菜的往我左邊來排隊!”“放心往後排,不要站到馬路上,我給你們後面擋好了!”“不要插隊!”…… 在來自湖北恩施的黃先生指引下,攤前儘管人多,大家都在冒雨遵守紀律。
“你多拿點面筋,它能挂住很多醬汁,超級香!”家住附近的熊女士,不厭其煩地向食客推薦菜品,仿佛招待自家遠道而來的客人。
到20時,攤位冷櫃中的菜品只剩下薄薄的一層底。“一般出攤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就差不多賣完了。”一旁的羅先生告訴記者,這次找了朋友一起排隊才順利吃上。
後來,攤位前的食客終於變少了一些,黃先生也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人群中,記者沒有再看到他,也不知道歷經幾小時淋雨後,他是否吃上了一份天水麻辣燙。
火爆超出預期 天水攤主每天被催著上班
“串不完,真的串不完”,這番生意繁忙的場景讓創業僅10天的攤主安然遇上,她到現在還是懵的。
安然告訴記者,原本創業賣“甘肅天水麻辣燙”是希望實現上班自由,結果現在每天卻被顧客催著上班。“經常是我還沒到,顧客就提前在我擺攤的位置排起隊伍。”
安然的小攤,位於臨平區南歌幼兒園附近的夜市,頗受食客的喜愛。營業僅十天,每日客流量能達到150-200人。
開業前三天,並沒有什麼來人光顧,她曾一度以為創業要中道崩殂,如今卻火爆到超出她預料。這段時間,每人平均排隊得1小時以上。而她自己也盡可能地多準備一些菜品,希望更多的顧客能吃上一碗正宗天水麻辣燙。
“原本只有我和嬸嬸,這段時間我把家人和閨蜜也都叫來幫忙了,每天上午10點左右起來備貨,所有的洋芋丸子都是我們現炸的,菜也是我們現串的,保證新鮮。”
較于其他品類的麻辣燙,小攤上的食材以蔬菜為主,以竹籤串起,一元一串。安然告訴記者,自己並沒有做過多的本地化處理,在食材的選擇和經營模式上,採用地道的“天水模式”。僅僅只是在口味的鹹淡上,會進行些許本地化的調整。為了保證口味的地道,大約每兩到三天,就會從甘肅補貨辣椒和花椒。
談起為什麼創業,安然告訴記者,自己從小也是麻辣燙的“忠實粉”,“初中的時候,零花錢不夠,常常會攢一個星期的錢,去吃一碗麻辣燙。”在天水,大家愛吃嗦粉,就像南方人頓頓離不開米飯。一條巷子,大約就有兩三家麻辣燙的店舖。
翻看過去一年的外賣記錄單,安然告訴記者,自己點的最多的是麻辣燙,有重慶麻辣燙、東北老式麻辣燙等,卻很少能吃到一碗地道的“甘肅天水麻辣燙”,而自己家鄉的麻辣燙也獨有滋味,或許在杭州也會有人喜愛。
説幹就幹,今年春節期間,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辭掉穩定的工作創業,帶著甘肅的麻辣燙“走”出去試試。
於是她便和嬸嬸提議,當時嬸嬸一口答應,跨越一千多公里來幫助安然。
安然的嬸嬸,和麻辣燙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依稀記得最初是愛吃麻辣燙,為了將這門手藝學會,曾免費幫僱主幹了三個月的活。
“看到自己製作的麻辣燙,能被這麼多食客喜愛,我很開心,很驕傲。”安然告訴記者,在未來,她將會把更多的美食帶來杭州,如涼皮、漿水面、魚面等。
除了線下的火熱,線上社群也十分的熱鬧。“老闆,別睡了起床串菜了;老闆,洋芋丸子炸的怎麼樣……”記者在安然創建的社群中觀察到,不少“線上的食客”,正催著老闆,製作一碗熱乎的天水麻辣燙。
麻辣燙“治愈”大眾 首次創業攤主要開店了
“忙,最近真的很忙,忙到腰都要斷了。”談起近期,安然告訴記者,自己的新店正在籌備開業。白天除了要準備麻辣燙的食材,也常常會去店裏當監工。
儘管這是她第一次涉足餐飲業,但她感到非常暖心,“我是第一次開店,很多流程並不熟悉,營業執照仍未順利辦理,有很多餐飲業的同行,在等待麻辣燙的時候,會很耐心地教我們怎麼申請營業執照,去哪申請,開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等。”
老鄉的支援,也讓她倍感動力。安然分享到,自己的回頭客中有百分之六十都是甘肅人,“好吃,味道很正宗”“沒想到,在杭州能吃到一口家鄉味,很驚喜”……取餐間隙的閒聊,讓她更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很值得。
然而,在擺攤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受到一些質疑聲,“這個麻辣燙不正宗”“現場排隊秩序混亂,出餐慢,餐不齊”“和我在天水吃到的不一樣”。她坦言,任何一種美食,要走出原生之地,走到他鄉去,必然需要一定的包容性,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做出一些改變。而她要做的,是儘自己所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讓千里之外的人,能嘗一嘗西北的風味;讓遠在異鄉漂泊的人們,能感受到來自家鄉的味道。
同樣的還有熱心市民黃先生,他一邊吆喝指揮秩序,一邊向身邊的食客娓娓道來介紹著自己家鄉的風景美食,“我們恩施的小馬鈴薯是最著名的,非常好吃!我們恩施的大峽谷,很好玩!”
黃先生坦言,自己曾在蕭山做過餐飲生意,如果有機會,也想開一家“恩施麻辣燙”,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了解天水一樣了解湖北恩施。
無論是麻辣燙攤主安然,還是熱心市民黃先生,她們都期盼著,以食物為媒介,打開公眾認識自己家鄉的窗口,讓家鄉熱熱烈烈地走到公眾面前。
從淄博燒烤、爾濱凍梨到天水麻辣燙,細看如今的文旅市場,“食”力出圈已成為錦囊妙計。從入口到入心,食物的相聚,促進當地文旅相融發展。
正是這種簡單又原始的味蕾刺激、熙熙攘攘的“煙火氣”,讓人們看到熱氣騰騰的生活,經由短視頻的擴散式傳播,激起大家追求心中的“詩和遠方”,食物所帶來的不僅是舌尖上的“記憶力”,更是風土人情的“治愈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吳越 潘駿 實習生 藍昕宇 李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