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只能看到某個未來的方向。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於是以為這就是自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很少試著掙脫並想像自己的未來還有其他可能性。”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裏這樣寫道。
未來,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代表著重塑,意味著變革,是與過去不一樣的無限可能。
5月27日,在高規格的全省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浙江第一批28個未來社區正式命名。3年前未來社區建設啟動之時,它們或許還只是一個概念,但共同的名字“未來社區”,讓人們對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充滿想像——以未來為坐標,浙江要對現有的理念、思路方法和體制機制進行一場前瞻性、牽引性、系統性的升級,落地“一統三化九場景”,建設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園。
如今,走進這些未來社區,在很多個“不一樣”裏,人們感受到,未來已經呼嘯而來。
不一樣的生活
華燈初上。杭州上城楊柳郡未來社區裏,美好生活的氣息更加濃郁:遊樂區裏洋溢著孩子們的歡笑,架空層裏廣場舞的步伐整齊劃一,健身房裏年輕人揮汗如雨,鄰里客廳裏一對父女沉浸在閱讀中,烘焙店透出溫暖的燈光和誘人的香氣……
“生活太方便了!”在遊樂區裏遛娃的吳女士,雖説不清“未來社區”到底是什麼,但卻能真真實實地體驗到,未來社區是不一樣的:
在她原來住的社區,托幼、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配套,大多數在小區外,她必須走出小區去“找”,有些還有點遠,有時還挺麻煩。但在楊柳郡,只要下個樓、不用出社區,就能在“5—15分鐘生活圈”裏,便捷地享受公共服務、鄰里生活、商業配套,公共資源“圍著她轉”。
“與傳統社區相比,未來社區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通過物理空間的營造,將公共服務資源‘主動地’匯集到居民身邊,成為共同富裕現代化的城市基本單元。”省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專班辦公室(省風貌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傳統社區建設的思維中,住宅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是割裂的。但未來社區通過“一統三化九場景”的落地,在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中系統性地考量住宅與服務的關係,解決了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現象,從造房子迭代到造生活。
首批命名的28個未來社區,在公共服務空間打造和功能提升等硬體建設上,各個可圈可點。像楊柳郡,居民平均年齡3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社區就圍繞居民全年齡段需求,重點打造“生活一張圖”:社區內就有幼兒園和小學,以及幼兒一站式成長中心、青年成長之家和活力老人頤樂學院等;以東西公園、智慧健康站、未來健康屋和養老中心串聯健康場景,居民“小病不出小區,養老不出遠門”;通過空間置換,打造以“鄰里+公益”為核心的800平方米雙層鄰里客廳等;在郡約廣場、商業步行街等空間裏還有鄰里集市,為居民創業提供攤位和服務支撐……
如何讓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是全社會關切的民生熱點。聚焦“一老一小”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更是未來社區建設的重頭戲。據介紹,在首批未來社區的“5—15分鐘生活圈”中,托育服務設施、養老服務設施、老年食堂、婦兒服務驛站、智慧健康驛站、24小時無人藥房等方面的配置,都比較齊全。
在德清武康街道東部的新豐未來社區,每天中午11時多,社工就來敲68歲的居民夏奶奶家的門。“是社區來送餐了,葷素搭配,味道很好。”讓夏奶奶天天眉開眼笑的,就是新豐未來社區的社區食堂,針對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推行疫情下的“第三方製作+城配物聯公司配送+社工送貨到府”的服務模式,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吃上健康餐。在衢州柯城鬥潭未來社區,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幼和遊樂需求,設置了托育點、全齡學習幸福學堂等,減輕家長們的育兒焦慮。
未來社區的“生活圈”,不僅能為居民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公共服務,還通過政府的資産盤活,實現更優惠的價格,讓服務更具普惠性。如楊柳郡養老服務中心,雖然是由社會化養老機構中大朗頤在運營,但中心主任淦岳琴告訴記者,床位費每月3000元至4000元,對社區居民打六折;護理費每月2000元至6000元,社區居民能打七折,“因為社區給我們免了房租。”
“從某種意義上説,這就是‘擴中提低’。”省風貌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未來社區作為“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單元”的題中之意。
不一樣的鄰里
城市化,將村民變成了市民;未來社區,則要把市民重新變為“村民”。
在首批28個未來社區裏,守望相助的新型鄰里關係,是它與傳統社區在人的精神塑造上最大的不同。
紹興市柯橋大渡未來社區,現轄5個小區、2.5萬多常住居民,其中六成以上不是本地人,還有500多位外籍居民。如何讓大家更加和睦?社區做了一個極具特色的“大渡社區文化”數字化應用,打造“家頭條”“鄰里幫”“文E家”三大文化應用場景,包括“小DO假日樂園”“一起拼多多”“大渡知乎”“共用工具箱”等17個四級任務。
每個週末,“小DO假日樂園”就會成為社區裏最“鬧騰”的地方:手工製作、趣味遊戲、農耕體驗、清廉家風主題教育等活動,吸引了社區許多“鐵桿”家長、孩子光顧參與。“家裏線上報名,下樓就能體驗到不同形式的課堂,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們大人也有了新圈子。”居民王琴開心地説。居民需要縫縫補補、修鞋配鑰匙,社區了解到不少老年居民有這方面特長,於是成立了達人工作室,讓老人可以發光發熱,也為居民提供一份便利。有一手磨剪子好手藝的居民陳百富,每天擺攤,成了社區裏的“達人”。
“通過未來社區多跨文化場景落地,社區的文娛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鄰里關係更加和睦溫暖,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了,精神世界也‘富’起來了。”大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曉鴻説。
未來社區不僅能讓更多人參與到社群生活中,還讓人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主動,成為社區真正的主人翁。
每天下午4時,杭州市濱江區奧體實驗小學的同學們,沿著畫著藍線的“無憂通學路”,踏上了安全的回家路。“無憂通學路”以繽紛未來社區的五個小區為起點,全長1.5公里,通過硬體、志願者護學、數字雲守護相結合的多維安全保障措施,讓孩子不用家長接送,也能安全上下學。而這個“金點子”,正是在繽紛未來社區的議事大廳裏,被首次被提出,並通過社區的積極落實,成為了全國首條。
杭州余杭良渚文化村未來社區裏,有一個家喻戶曉的“陽光議事團”。在黨建引領下,“陽光議事團”由社區、居民代表、法律人士、開發主體、物業五方構成。社區裏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小到居民養貓、樹木修整,大到漲物業費、劃停車位、疫情防控等,都拿到“陽光議事團”議一議,形成方案後公示徵求文化村“村民”意見並實施。良渚文化村社區黨委書記徐一峰介紹,如果居民有投訴,還可直接通過手機小程式上報,先由物業運營人員判斷和處理,若不能處置可上報社區,社區可選擇直接處理或再上報,居民還能對處理進行評價,形成閉環。
省風貌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社區的創建,本身就是一個構建新型社區關係的過程。創建之初先調研,發現社區的真正需求;創建過程中不斷徵求居民意見;驗收時評測居民滿意度,滿意度低的不予通過驗收。“未來社區好不好,老百姓説了算。”
眾人事,眾人議。這就是未來社區著力打造的“以社區為家、在社區當家”的新型鄰里關係。
不一樣的使命
未來社區是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三大板塊之一。未來社區,有了最具浙江特色的新使命。“未來社區不只是為本小區服務的,還要擴大影響。”省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杭州濱江區西興街道的繽紛未來社區,就是這樣一個率先將未來社區從“盆景”變為“風景”地方。繽紛未來社區屬舊改類未來社區,包括3個社區、覆蓋5個小區。當記者走進繽紛未來社區服務中心,迎面見到一個“笑臉”,正是“一濱辦”的標誌:三個社區的服務事項,在這裡都能辦。
西興街道辦事處主任周翔告訴記者,亮點就在一個“跨”字上——將3個社區、5個小區的資源管理打通,通過跨社區聯建、跨部門執法、跨區域物管、跨業態統籌,將“三化九場景”的覆蓋範圍做到了最大化。未來,這種做法還將在整個濱江區鋪開。
未來,代表著重塑、意味著變革,未來社區在建設中最難的,但也是浙江最想探索的,是體制機制。
譬如,為社區提供的各種服務,是不是一定需要政府的補貼“輸血”?能不能找到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激發社區自身的“造血”能力?
長興縣的齊北未來社區裏,有一個2016年開業的浙北商業廣場,之前商鋪長期空置,所提供的公共服務也非常有限。在創建過程中,長興縣文旅集團,長租下1.2萬平方米,投資2840萬元,打造百葉龍文體培訓中心,提供大眾性的體育鍛鍊、普惠性托育服務、普惠性素質教育和公益性職業培訓等服務。從去年4月開業到年底,營收約1800萬元,預計今年10月即可收回全部投資。通過統籌運營,浙北商業廣場出租率從2020年不到69%提升到2021年底的93%,資産被徹底盤活,實現多方共贏。
也有一些未來社區,在探索通過服務整合,把賠錢的、不賺錢的、賺錢的三類服務統籌起來,實現資金平衡。
良渚文化村未來社區成立良渚策略開發運營中心,統籌社區裏文化、産業園、物業、養老等。比如,將玉鳥流蘇一期創業産業園的租金盈利,用於反哺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和隨園養老運營的成本開支,以盈利覆蓋虧損,做到盈虧平衡,持續推動社區有序生長。
未來社區也承擔著房地産轉型的使命。“房地産企業成本越來越高,老百姓卻覺得房子品質越來越不行,政府覺得監管壓力越來越大。”省風貌辦相關負責人感嘆,各方主體面臨著怎麼樣去解決房地産轉型的問題。
未來社區建設“堅持家園屬性、防止房地産化傾向”,突出探索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新路徑。一方面,全面推行開發商整體參與投建管運一體化模式,鼓勵總承包式綜合運營,全鏈條考慮資金平衡;另一方面,在政府層面土地帶方案出讓,將配置要求納入土地拍賣條件中,實現社區內外居民共用。通過這些方法,引導房地産開發商向城市運營商、生活服務商轉型。
就在幾天前,浙江第五批未來社區創建名單對外公佈,186個新項目入庫,至此,浙江未來社區創建項目擴容到467個。浙江的目標是到“十四五”末,未來社區覆蓋約30%的城鎮社區,並形成“浙江經驗”對外推廣。
在不遠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浙江人,在不一樣的未來社區裏,追求美好生活的N種可能。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方臻子 孫良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