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湖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湖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湖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于2024年3月31日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規劃》是我市落地的首部“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是生態文明新時代背景下對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謀劃部署,是指導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編制縣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
本輪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範圍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市域範圍為湖州市行政轄區,包括吳興、南潯兩區和德清、長興、安吉三縣;中心城區範圍為吳興區、南潯區所有街道及織裏鎮、八里店鎮、道場鄉、南潯鎮等鄉鎮的城市建設用地集中分佈區及其相關控制區域,總面積441平方公里。
發佈會現場
發佈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
作了回應↓↓
問:湖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和國家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在如何平衡耕地、生態保護與推動鄉村振興關係方面,《規劃》有哪些硬措施?
徐建洪:
實行最嚴厲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是保障高品質發展的底線,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意志和國務院工作部署的具體要求。在《規劃》中已進行了嚴格落實。同時,湖州作為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和國家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堅持“規劃也是生産力”,突出保護與發展並重,致力探索新路徑、硬舉措,具體表現在:
一、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本輪《規劃》始終將嚴格落實省政府下達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作為第一要務,優先將集中連片、用途穩定、具有良好水利設施和水土保持條件的長期穩定利用耕地納入永久基本農田進行特殊保護。規劃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著力推進“耕地智保”應用,構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嚴格監管耕地用途變化。同時,加強部門合作,持續推動耕地品質提升,深入實施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優化耕地佈局。推進“多田套合”,統籌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産功能區佈局,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成為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
二、嚴格保護生態空間,築牢生態安全屏障。《規劃》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嚴格保護“3個自然保護區+13個自然公園”的自然保護地、水源地等生態空間,確保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典型生態系統、自然遺跡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整體保護。同時,強化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修復提升濱湖溇港地區、平原水鄉地區、山林地區生態本底,錨固綠色通廊、濕地水系等重要廊道,構建“兩屏三廊多脈”的多層次網路化市域生態空間格局,併合理挖潛生態資源價值,引導林下經濟、文旅産業、創谷經濟發展。
三、加強要素保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規劃》緊密銜接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等有關精神要求,加大對鄉村産業用地支援力度。鼓勵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將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保障發展鄉村産業項目。要求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農村公共公益設施、新産業新業態、鄉村文旅設施等建設需求。
問:湖州市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遺存豐厚,請問這版《規劃》是如何充分彰顯、發揚湖州獨特山水人文魅力的,文化遺産的整體保護和系統利用有哪些新亮點與抓手?
李氳:
湖州是一座擁有2300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人文資源豐厚。《規劃》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彰顯湖州獨特的生態優勢與文化價值。在規劃內容安排上,體現了以下方面的亮點與抓手:
一是堅持讓山水人文資源保底色、出特色。綠色是湖州最靚麗的底色,《規劃》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嚴格守護生態和安全底線,讓城市留下文脈,讓鄉村留下鄉愁,為進人文新湖州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的鎖定,嚴格控制國土開發強度不超30%的宜居城市警戒線,劃定了風景名勝區控制線和歷史文化保護線。
二是堅持把歷史文化資源找出來、展出來。《規劃》在全市範圍內構建起世界遺産、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等保護體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規劃》建立健全文化資源保護臺賬,加強文物考古工作,加快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文化驛站等文化設施,將進一步豐富歷史文化展示空間。
三是堅持讓優秀文化遺産活起來、亮起來。《規劃》堅持保護文化遺産與低碳發展、民生幸福、生態宜居相結合,打造系列特色歷史文化展示利用路徑。如依託太湖溇港、大運河等世界級文化遺産,建設文化公園,開展主題文化活動;依託南潯古鎮、新市古鎮等大運河古鎮集群,以及衣裳街、小西街等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特色文旅景區、度假區、旅遊休閒街區;依託“絲、瓷、筆、茶”等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打造主題文化景區,煥發地域文化生機與活力。
今年起,在《規劃》的指引下,全面啟動湖州市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整合各類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優化激活利用渠道,培育一批現象級文化標識,為“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品牌建設貢獻文旅力量。
問:目前,在軌道交通的支撐下,長三角區域網路化、同城化發展特徵越來越明顯,請問《規劃》在交通方面會給湖州市民帶來哪些新期待、新亮點?
黃勇:
通過本輪規劃,進一步提升湖州在長三角的能級和地位,引領共建長三角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打造長三角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樞紐和上海大都市圈的西翼門戶,構建更加開放、高效、生態友好的現代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本輪規劃在交通方面的新亮點主要體現在:
一是全面建設樞紐門戶城市,奮力實現交通強市。充分發揮湖州長三角地理中心、十字高鐵交匯、鐵公水多式聯運等交通組合優勢,加快構建溝通全國的十字綜合運輸通道,實現湖州30分鐘到達長三角核心城市、1小時到達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到達中部地區核心城市,5小時到達京津冀城市群和粵港澳核心城市。鐵路方面,加快實現“縣縣通高鐵”的目標。進一步提升“東西互通、南北互聯”的區域十字交匯樞紐能級,加快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網路化的市域鐵路系統。近期加快滬蘇湖、宜湖等高速鐵路以及如通蘇湖城際、水鄉旅遊線等城際鐵路建設,形成面向“上海、杭州、環太湖、安徽”的四向輻射鐵路網路。公路方面,加快實現“鎮鎮通高速”的目標。強化中心城區、各區縣、重點鎮之間的聯繫,構建多通道、高暢達的公路網路。航運方面,全力打造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先行示範區,全面形成湖州港“一港六區”的空間格局。航空方面,積極利用空域資源,發展通用航空,預留民航機場建設空間。
二是加快建設城市快速路網,努力實現高效聯通。公共交通方面,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架、中運量公交為支撐、常規公交為主體、輔助公交為補充,多方式分工協作、統籌城鄉的一體化公共交通系統。快速路網方面,強化各片區、各組團、各樞紐之間的高效、便捷聯通,構建與帶狀組團型城市空間形態相匹配的內暢外聯快速路網體系。休閒慢行方面,構建完整連續、安全安心、優美宜人的休閒慢行網路體系,打造高品質慢行空間,規劃因地制宜推行城市“窄路密網、開放街區”的道路佈局,完善城鄉串聯的“沿河、濱水、向湖、登山”的休閒綠道。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湖州發佈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