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共用電動車投用冷熱不均,浙江如何求得更優解?
發佈時間 | 2024-05-01 14:40:57    

  正值五一假期,寧波街頭的共用電動車,成為市民遊客的“出行神器”。

  共用電動車,是解決城鄉最後3至10公里日常出行的方式之一,也成為許多人的“心頭好”。今年,浙江多個城市就共用電動車發展進行了政策調整。有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國內眾多城市引入共用電動車,拓展了公共交通服務半徑,但考慮到行駛安全、車輛停放、電池安全等,不同城市仍對此態度不一。

  共用電動車在浙江發展情況如何?兩個輪子上的便利,牽涉哪些治理問題,如何求得更優解?

  發展冷熱不均

  從寧波站到天一廣場的路程,記者體驗了本地企業浙江小遛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共用電動車。3公里路程,用時15分鐘,跟打車相差不多,但僅需4元。

  小遛創始人朱波介紹,2017年公司創立以來,業務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擁有超6000萬騎行用戶,提供了10億多次安全服務。

  此前,杭州主城區有多家企業投放了共用電動車。但隨著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發佈《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重申不鼓勵發展共用電動自行車,杭州等城市明確“暫不發展”態度。同年國慶前,杭州進行了一波共用電動車清退。

  浙江以外,全國多地也採取了不鼓勵、不發展態度,濟南曾表示“暫不宜投放”,齊齊哈爾因低溫期長等因素未發展,鄭州不允許市區三環內投放共用電動車……

  但近年來,“一刀切”情況正在改變。

  記者從杭州市城管局了解到,2021年6月,杭州在濱江、錢塘、余杭開展共用電動車試點工作,穩步增量投放。據統計,2023年以來,共用電動車日均週轉4.47次/輛,日活躍率89%,遠高於共用單車數據。

  此外,曾表示“暫不發展”的南京,今年提出鼓勵引導企業有序發展共用電動自行車。但與此同時,成都擬出臺意見,強調主城區不發展共用電動車,並已有車企將車輛進行清理。

  不同城市之中,共用電動車發展冷熱不均。多家運營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浙江多個城市僅允許郊區縣投放共用電動車,寧波、嘉興等城市則允許在主城區進行投放,這取決於不同城市發展策略和準入態度。

  共用出行與城市治理的碰撞

  《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部門,根據當地道路交通、公眾出行等因素,制定網際網路電動自行車的投放政策,明確允許投放範圍、數量和相關管理要求,並向社會公佈。

  “儘管可以因地制宜進行投放,但經歷了共用單車發展的潮起潮落,國內城市對共用電動車發展大多持謹慎態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錢塘學者特聘副教授汪翼表示,“借車難、停車難”問題,影響使用者的出行體驗,停車空間資源進一步緊張則帶來城市治理問題。確實,國內一些城市,曾出現過共用電動車投放過多,佔用道路資源、影響交通出行。

  2017年清退共用電動車時,杭州相關部門約談運營企業時指出問題:車輛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騎行人未經過安全培訓且不固定、可充式電池易引發火災、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車輛改裝較多存在隱患等。

  就政策層面,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仍處於模糊階段,尚未達成共識。再加上,直到現在,共用電動車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戴頭盔、違法載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依然存在,各地難免會顧慮大量投放後會給公共管理帶來一定負擔。

  “國內共用電動車發展,目前仍處於探索、改善階段。”在汪翼看來,共用電動車技術、企業調度管理系統、城市治理、用戶習慣以及産業盈利性,五大方面尚在演化,地方政府也在摸索有效管理機制。

  如何求得更優解

  共用電動車漸成規模,已成客觀事實。如何平衡共用電動車監管與方便市民出行之間的關係,也成為未來城市公共治理中不可回避的一環。

  近年來,為引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已投放超5萬輛共用電動車的寧波多部門協同,採取組織行業法規政策制定、研究部署行業規範管理工作、更新監管平臺、制定重點區域運維測評方案等舉措。

  記者了解到,今年,就共用電動車發展,浙江多個城市有新動作。

  杭州正在推進“擴大試點,控制總量”工作,加快《杭州市公共租賃單車管理條例(草案)》研究。寧波正計劃實施新一輪共用電動車保有量測算,了解行業底數、市民出行需求及運營車輛發展體量,為行業規範化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在保障出行安全方面,嘉興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在全省首創“摘盔斷電”“防載靠背”等措施。今年計劃進行技術升級,探索智慧化識別使用者是否扣好頭盔扣子。

  與此同時,運營企業也在不斷通過技術迭代,解決行業痛點。

  朱波告訴記者,小遛已相繼推出90°無樁停車、AI視覺停車、車櫃電一體化等業內先進技術,助力共用電動車規範停放和安全出行,也便於對電池安全的集中監管。

  杭州金通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晶介紹,近年來公司推出“電子圍欄”、AI驛站牌等技術,規範共用電動車停放,已在幾十個城市相繼落地,並可根據城市需求,提供從公共服務到市場化模式的適配方案。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投放總量管控、企業技術迭代,運營企業與更多城市加強溝通、凝聚共識,將有助於共用電動車行業高品質發展。

  談及共用電動車未來發展,汪翼認為,不同城市不同態度,也為摸索管理機制以及市場規模化部署提供更多可能,“各個環節的持續優化加上更細化的管理,將為共用經濟發展提供助益,少添公共治理煩惱,多添市民出行便利。”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楊一凡 魯傑 通訊員 徐庭嫻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