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湖州 新聞詳情 A- A+
生態補償,“先行者”安吉打出這張牌
發佈時間:2023-11-22 11:18:24    

   日前,安吉縣被列為全省唯一的省級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計劃用4年時間,探索健全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並在拓寬補償資金來源、重點探索市場化資金籌措機制上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安吉經驗。

  讓保護環境的人不吃虧、能受益。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安吉,在去年出臺了《安吉縣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成立黃浦江源生態保護基金,對産業發展幫扶、流域生態保護、耕地生態保護、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12個方面進行補償。目前,該縣已兌現水稻濕地生態、以竹代塑等獎補金4.4億元。

  自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生態綜合補償試點以來,10省50個縣都在積極探索綜合補償的有效方式。作為浙江省生態補償“先行者”,安吉做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綜合補償,怎麼補?

  生態綜合補償,關鍵在“綜合”兩字。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高度關注生態綜合補償,但真正落地實施仍有難度。”安吉縣委生態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縣委辦副主任葉志強在生態補償研究中開展過很多調研,他告訴潮新聞記者,單要素生態補償政策在實施中多以部門為主導,系統性、整體性不足,導致要素分割、管理職責交叉,補償資金難以形成合力,政策疊加效應不明顯,也會出現生態補償資金支援的項目儲備不足、資金使用績效滯後等問題。雖然許多地方都在期盼生態綜合補償,但綜合什麼、怎麼綜合、誰來牽頭等都還不明確。

  葉志強所在的安吉生態文明辦,就專門牽頭生態綜合補償這件事。“去年推出的《實施方案》,就有我們對‘綜合’上的考量。”

  過去這一年,安吉的生態補償已從過去較為單一的河流、公益林、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補償向地區均衡發展綜合補償、生態資源保護分類補償、生態環境治理激勵補償等領域全面拓展,方式更加綜合化。具體來説,是在推動産業發展幫扶、優化流域生態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實現農村環境高位改善等12個方面進行補償。

  範圍上也更廣。除了涵蓋縣域,安吉還積極與相鄰區縣開展合作,形成了跨省市縣的區域合作立體化補償體系。比如安吉與長興、德清分別共同設立西苕溪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資金,根據水質考核標準,按年度撥付;安吉夏陽與上游安徽廣德石俊、石獅、高廟三村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制度,每年補償資金30萬元。

  此外,生態綜合性補償注重“造血”型探索,即不僅僅單純給地區提供資金上的補給,更從政策、人才、技術和産業扶植等層面出發,提高生態保護區的造血功能。如安吉的共富産業園建設就向飲用水源保護區傾斜,並對水源保護區內的公益林大幅提高補償標準,由省定的40元/畝最高提至180元/畝;2022年度規劃的生態保護補償金超過50%(約2.4億元)流向行政村與個人。

  “生態保護區百姓致富的願望十分強烈。”葉志強坦言,出於對生態的保護,一些飲用水源保護區就犧牲了很多的發展機會,而這些地方,往往經濟發展任務重,綜合補償考慮到了當地發展機遇的損失。

  補償資金,哪來?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現如今,“使用者付費,保護者受益”的生態保護補償價值導向已逐漸被人接受。但因補償資金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支出,缺乏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生態補償實施過程中並不能充分體現使用者或受益者直接付費的原則。

  單一的資金籌措渠道,成了生態保護補償融資的“攔路虎”。

  怎麼破?去年,安吉發起成立黃浦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每年統籌資金在5億元左右,資金來源由財政保障、市場交易、公益捐贈三部分組成。其中,做大市場交易,擴大資金佔比是該縣的主攻方向。

  生態産品要通過交易才能實現價值,缺乏有效的交易手段,變現自然而然也就存在困難。近年來,安吉“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以創新改革爭做生態制度先行示範,在生態價值轉化、環境要素市場化交易、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不斷推動綠水青山入市“變現”。

  比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安吉,森林覆蓋率就超過70%,有著豐富的補充林地庫資源。著眼于這一生態優勢,安吉今年啟動林地空間綜合治理項目,在杭垓、孝豐、章村、報福4個試點鄉鎮進行造林2萬畝。同時出臺《安吉縣林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縣內林地指標交易機制並推進林地佔補平衡指標跨縣市調劑交易,實現生態治理與保護可持續發展。

  “今年已與湖州南太湖新區、寧波高新區、紹興鏡湖新區完成林地佔補平衡指標跨縣市調劑意向簽約5500畝,實際交易2000畝,交易金額4億元。”安吉縣林業局竹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雲峰介紹,“這筆收益主要用於縣森林生態修復、森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部分進入生態保護基金池。”

  不止如此,安吉積極研究開展土地出讓生態溢價、生態資源佔補平衡補償、生態權益交易、水資源優質優價等市場化交易的可行性,在用能權、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碳匯交易等領域改革突破,制定環境權益重點領域收儲交易改革機制,並將相關溢價收入納入生態保護基金,每年可為生態保護基金增收億元以上。

  “生態保護基金是一種形式,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模式探索,最終形成財政兜底,市場化交易佔比逐年增長,公益捐贈有效補充的資金籌措模式。”葉志強説。

  綠色紅利,如何享?

  “共護”也要“共富”。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賦石水庫旁的杭垓鎮新上塘村村民收到2022年度飲用水生態補償資金,共計78.3萬元,全村2600多人,人人都有。村集體收到100多萬元生態補償資金,將用於生態環境治理、維護的支出。

  “這筆資金是由環保牽頭進行考核的,只有把生態環境保護好,才能補償到!”村黨委委員雷建國説。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水生態環境科工作人員朱璐敏證實了這個説法,她表示,“就生態資源保護方面,我們從森林、耕地、生物多樣性、流域四個方面進行了立體化生態補償,其實就是通過一些項目建設,促進村集體的經濟發展。”

  嘗到保護環境甜頭的新上塘村,建設了一個佔地600多畝的濕地公園。“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入庫(賦石水庫)水水質,一方面為以後做戶外露營、體驗拓展等新業態打下基礎。”雷建國説,目標達成後,村裏將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老百姓收穫綠色紅利遠不止於此。

  安吉縣民天糧食專業合作社種植的1957畝水稻,因保護耕地用途拿到了39萬餘元水稻生態補償金,合作社負責人程華東直呼農民種糧積極性更高了;全縣納入公司規範管理的1896輛工程運輸車,將全部進行純電動化有機更新,司機在新車購置、舊車更新後可以拿到補償金,補償他們對大氣污染防治作出的貢獻;通過增加農村生活污水運維資金,提升了鄉鎮對管網建設的重視程度……據統計,預計今年生態補償資金將達到5.6億元,並繼續向村集體和個人傾斜,百姓收穫綠色紅利也將越來越多。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目標是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這是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首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地方將陸續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態補償制度。而在生態補償這件事上,安吉也是新起點上再出發,它的先行先試,或許能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落地實踐的“安吉經驗”。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李世超 共用聯盟·安吉 陳麗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