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由引導到自為:寧波鄞州防疫“合夥人聯盟”的治理啟示
中國網 · 趙定東 鄔冬驥 肖聖華 | 發佈時間2022-05-10 15:24:09    

   常態化下的新冠疫情作為現代風險的一個典型案例已經凸顯出突發性、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迅速擴散性等特徵,考驗著我國基層社區治理的應急能力和建設成效。

  欣慰的是,在各級政府主導下,社區工作人員、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和社區居民

  廣泛參與,形成了一張運轉有序的基層治理大網,解決各種因疫情防控出現的應急問題和生活常規問題,保證了社會穩定有序。

  但也看到,社區疫情治理“最後一公里”仍存諸多堵點,如“社區服務人員少與服務對象多”的力量矛盾、“防疫政策的剛性要求與居民個性化柔性需求”的空間矛盾、“政府積極作為與居民主動參與力不夠”的轉換矛盾、“政策資源和物資資源配置的部門許可權與基層網格化的點位責任”的協同矛盾等影響著基層疫情治理績效。

  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居民自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社區作為面向居民、服務居民的第一線,繁重的任務使之疲憊不堪。社區的壓力如何化解?社區獲得的支撐是否足夠?社區的活力如何體現?社區的定力在哪?

  這些問題也困擾著寧波市鄞州區,潘火街道等地創立的防疫“合夥人聯盟”機制將居民志願服務力量由發動和引導轉向居民的自覺和自為,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出了一條值得引發關注和重視的路徑。

  通過整合居民參與激情實現治理聚力合夥,構建了以社區資本為主導的自在鄰里共同體。

  社區資本是指居民之間及居民與社會之間的社會聯繫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網路結構、社會規範和社會信任,它以在疫情爆發時對社區管理制度的正常運作帶來了挑戰和破壞,在常態性管理制度受到災害影響而暫時“缺位”時,作為一種非正式制度發揮獨特作用的社會力量的整合。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爆發之初,政府實行扁平化指揮,且協調應急、衛健、商務、教育等部門全面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但人力不足、社情不清等嚴重影響著防疫的精準化,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的情況下,街道及時激活眾多社區能人站出來當志願者,同時組織居民、企業、社區社會組織等構建自在鄰里共同體,打通物資配送“最後100米”、維持核酸秩序以及照顧獨居孤寡老人等。

  如金橋水岸花園、殷家花園在陽性初篩確認後,街道在統籌村社、機關及區級支援力量的同時,通過建立責任到人、聯繫到戶到基層治理“微網格”,形成了“辦事處——社區——樓道——戶”聯防聯控的管理體系。自此,街道轄區內“三區”範圍包含的7個社區、5家公寓、2家市級大型行業商場、1家商業綜合體和1家工業園區,涉及人口47164人(其中封控區居民257戶701人,管控區居民3510戶9341人,防範區居民14796戶35622人),以638個“微網格”為主體,自發劃分為“掃樓組”“核酸檢測組”“機動組”“物資配送組”4個小組,小區居民自覺加入防疫志願者,他們利用門戶清、人情熟等優勢,在一線防疫的同時,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政策宣傳、糾紛調解、心理疏導等工作,構建了一張暢通高效又凝聚溫暖的疫情治理社區資本,成為政府防疫工作的最重要幫手,有效擴展了防疫戰線、聚攏了人心。

  通過現代數字化技術實現治理聚智合夥,構建了以居民認同為主導的社區自為共同體。

  “自為的社區共同體”是居民有意識地突破鄰里空間束縛,將互動範圍從鄰里互動擴大至社區互動,主動參與社區層面的集體行動,以建構一個最大化的利益共同體,其中解決疫情期間資訊的不對稱等導致的居民心裏恐慌問題是維持社區秩序的關鍵。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首先完善資訊發佈機制。如殷家社區組建了1個微網格員聯絡群、2個居民微信群,19單元的微網格長再組建單元居民微信群。20多個微信群基本覆蓋社區1443戶居民。微網格員可以隨時隨地在微信群反饋資訊;其次利用大數據整合完善精準服務機制。如他們製作出“鄞防疫”恰時整合鄞州公安、衛健等16個部門的數據,立體建模,將每一戶資訊都詳細列出。利用小程式自動篩查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體,方便突擊隊員標注“四特人員”的特點、訴求,做好精準服務。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鄞防疫”已為50余支“鄞領”突擊隊、1000余名突擊隊員推送數據10萬多條,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累計為近3000名老幼孕殘以及慢性病患者提供了精準服務。

  通過現代數字化技術實現了居民資訊認同、措施認同和行動認同,居民在做好自我防範的同時,為疫情防治提供了秩序保障。

  通過規範社居民參與機制實現治理聚心合夥,構建了以居民責任為主導的自決共同體。

  社區作為一個蘊含現代性和公共性的基層單元,社區居民也被賦予了一種社會公共責任和道德意識的價值理念。這要求居民關注點從私人領域、社區領域擴大至社會公共領域,形成一個由居民構成的相互聯繫和彼此依賴的“自決的社會共同體”,透過居民行動等方式,引發私人生活邊界與社會行動主體之間的重構,使得居民獲得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進一步保證了居民充分享有公共福利的權利。在疫情期間,這對於賦能社區“四特”群體、增進社區公共利益維護、增進社區疫情防治功效具有重要影響。

  首先他們開闢閉環就醫機制,保障了居民參與社區行動的社會公共責任維護措施。如殷家社區處於管控區期間,人員只進不出,而社區裏有不少老人需要定期配藥或者到醫院就醫,針對這一情況,他們在對接防疫部門後,決定對緊急就醫人員開闢閉環就醫通道。規定,緊急就醫人員須在在街道防疫指揮部統一調度下,由120專車接走,並閉環轉送至定點醫院就醫。返回社區的居民需要定點醫院出具相關證明,然後由街道防疫指揮部統一安排專車接送,採取點對點形式接回社區,再由防疫人員接送回家,全程閉環管理。除了緊急就醫,類似居民需要採購藥品等事務也是安排專人對居民的用藥需求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由醫生代為採購藥品,並通過社區防疫志願者送到居民手中。

  其次,他們創立了社工+志願者合作機制,保障了居民參與的組織性和有序性。如潘火橋社區傳奇裏小區,1名社工帶動53名居民志願者,在8幢樓建立居民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每個團隊的隊長、副隊長組建一個志願者隊長群,採用輪值的方式,規定2人負責守樓且登記進出情況,3人在現場掃碼登記、維持秩序以及機動,有序完成2213人的核酸檢測採樣,展現了社區居民有序參與和拓展社會公共責任的力量。

  眾所週知,基層社區治理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為基層群眾服務;第二重境界是在為群眾服務的過程中提高服務能力;第三重境界是組織基層群眾自己建設自己的美好生活。

  當前基層治理實踐過於偏向為基層群眾服務,偏向為群眾做好事,偏向讓群眾有獲得感。這種實踐背後的思想根源認為,群眾是需要服務的客體,是等待服務的對象,而沒有看到群眾的主體性,沒有看到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建設性力量。

  然而,不動員群眾,不組織群眾,不依靠群眾,基層治理肯定無法做好。鄞州防疫“合夥人聯盟”的治理案例通過聚力合夥、聚智合夥和聚心合夥構建了自在鄰里共同體、社區自為共同體和自決共同體,強化居民自發自為參與引領貫穿于社區疫情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發了社區居民自我治理的內生動力。潘火街道通過優化工作流程,依託微網格挖掘小區居民自治力量,構建“雙體系”微網格居民服務體系並高效運作,實現社區治理從“常態體系”到“應急體系”的無縫銜接,從“政府主導”到“居民自治”的快速轉換,既減輕了政府負擔,又凝聚了防疫合力,實現了治理重心由“引導”向“自為”轉變,有效破解政府責任過重與居民參與力薄弱發揮脫節問題,激活了社區活力,為實現政治引領“有態度”、社區治理“有力度”、群眾服務“有溫度”的基層治理現代化路徑新格局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趙定東(杭州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鄔冬驥(寧波市鄞州區潘火街道宣傳委員)、肖聖華(寧波市鄞州區宣傳部志願服務處主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趙定東 鄔冬驥 肖聖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趙定東 鄔冬驥 肖聖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