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這類“網紅”對於引領就業價值觀有益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5-09 15:59:16    

  一個標題為“90後女孩大學畢業收廢紙”的新聞上了熱搜榜。在社會化就業越來越與時代進程合拍的環境下,這樣的新聞會日漸變為“常聞”。

  無獨有偶,前幾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一位年輕的副教授不選擇去一個年薪高達60萬的企業而是選擇在高校潛心研究,也被人們認為“很奇特”。

  在這些“異類”選擇的背後,可以隱隱約約看到多元化就業時代個人價值觀的影子。

微信圖片_20220509160042.png

  01

  發生在浙江金華這則新聞很簡單:90後的鄧汝慧大學畢業于商務英語專業,她做過文員、出納,還自己創業賣過衣服。六年前,她租下500平廠房,開始“繼承家業”回收廢紙,還專門定制了一台粉色打包機,如今年入20萬元。鄧汝慧的感受是,廢品站也可以漂漂亮亮,心情都會變得更好一些。

  另外那則新聞是:浙江省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95後 “學霸” 張志維,被博士生同學稱為“學術大佬”——因為他5年讀研期間,以第一作者共發表了10余篇SCI論文,其中有8篇論文發表在電路領域權威期刊。這個成績遠超同齡人。

  他曾于2021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Vincent Fusco教授指導下開展研究,併合作發表了5篇SCI論文,在Vincent Fusco教授看來,張志維在微波毫米波功放領域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除了“躺平”“啃老”以外,所有自我選擇的就業方式都應該得到尊重。因為中國的確正在進入一個多元化就業方式的時代,各類就業方式,包括打工、創業等等,都是一種就業方式而已,沒有所謂明顯的孰對孰錯。合適的就是正確的。

  02

  就業觀念的變遷史就像一部經濟、文化變化的歷史。曾經就職于國有單位的豪邁和流落民營企業的低眉順眼伴隨過中國一段經濟發展的歷程。

  而如今,在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推動下,人們就業的機會和選擇就業的方式在迅猛增加和發生著快速的裂變。

  收入固然是重要的考量元素,卻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元素。興趣、愛好、舒心、最大化個人價值正成為重要的就業選項。

  就如上述的這兩個例子,之所以被“追捧”、被“網紅”,有著觀念變遷的細節因素。

  這是在物質條件逐年改變以後,很明顯的一種職業選擇的變化。以往大眾一致認可的邏輯正在被新的邏輯替代。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就業的“隨意性”比比皆是。所謂“白領”“藍領”收入距離的拉近使得就業觀念變得“五彩繽紛”,一個以往相對趨近的觀念變得更加符合就業者內心的呼召和興趣所在。

  這是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理性選擇,更加遵從工作快樂與否的人性理念。

  03

  科技的進步打破了以往的“常規”就業觀念,它在“消滅”一些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催生出許多新的、更加個人化的職業。尤其是“自由職業者”正在快速成為現代就業的一種選擇,而配套政策也在默認這樣的就業方式並非“不入流”,比如社保正在把“單打獨鬥”的他們包容進去。

  新聞媒體以此説事,其實也蘊含著一種社會評價:退掉60萬年薪的offer決心當教授,一畢業即被評為副教授,等等,都被作為“新聞點”。放棄意味著對於一種“正常”觀念的破壞,而這樣的破壞正在日漸成為“主流”。

  一切皆有可能。社會應該隨時包容這類“可能性”的職業。甚至,未來的就業幾乎沒有非常統一的判別標準,每個人的個性化就業方式也會造就社會的五彩繽紛。

  這是科技力量的推動,也有時代的新的特質。對於精神的、興趣的追求,將引領一個時代就業的五彩繽紛。肩負共同富裕示範區使命的浙江,走在中國經濟“領頭羊”前列的浙江,這種就業觀念的變化,也會成為日日顯現的常規現象。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