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月薪1.4萬招不到機械專業學生!學生早被其他廠二三十萬年薪簽走
中國經濟週刊 · 李永華 | 發佈時間2022-04-29 09:27:13    

  從人口紅利,到工人紅利,中國製造的未來已經清晰。

  招工難,是幾乎所有製造企業共同的呼聲。廣東外貿製造中小企業招工現場,老闆比求職的工人還多;北京央企説,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製造巨頭吐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薪依然搶不到人。

  然而,工人緊缺的另一面是就業難,特別是千萬級應屆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結構性矛盾清楚地表明,不少人對工人的認知依舊停留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流水線服裝女工的水準,“臟繁重累”的集體記憶尚未消除,新的多元、自由就業理念又形成新的衝擊,曾經一崗難求的製造業似乎不再是就業的首選。

  未來,工人從哪來?未來的中國製造又需要怎樣的工人?

  年輕人選擇哪,哪就有未來。無可否認的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年輕人正在遠離流水線,而流水線企業正在向國內外成本更低的區域轉移産能。

  幸運的是,裝備製造巨頭説,技術工人都將轉型為工程師。大國工匠説,今後,技術工人就是企業的寶,像老中醫,越老越吃香。《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多方採訪中發現,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帶來的新環境正刷新年輕人對工人崗位的認知,技術工人在企業內部的地位持續上升,大國工匠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職業追求,一支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正成為中國製造未來競爭力的支撐。

  轉變在路上,“中國創造”向未來。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2021年6月29日,在頒發“七一勳章”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專注焊工崗位50多年的艾愛國説。

  艾愛國是黃紅軍、黃紅兵兄弟的偶像。2000年出生的黃紅軍已經是一名工齡5年的焊工。

  2017年,他和雙胞胎弟弟黃紅兵從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畢業後,進入中聯重科(000157.SZ)工作。5年後,兄弟雙雙成為中聯重科結構廠裏的焊接高手,弟弟黃紅兵尤其出色,在中聯重科“工匠杯”新人焊接技能競賽中奪得了第一名;在被譽為“焊接世界盃”的“‘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上獲得三等獎。

  中聯重科車間文化墻上介紹黃紅兵的一段文字寫道:“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有高超精湛的焊接技能。焊條電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TIG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等多種焊接技術都有很高的造詣。現在小臂班從事關鍵核心焊縫X射線探傷合格率達到99.9%。”

  在他們兄弟進入工廠成為一名新産業工人的2017年,我國開啟了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2017年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産業工人隊伍建設,而制定和實施《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就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專門進行謀劃和部署,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尚屬首次。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

  然而,2021年8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接受採訪時介紹,我國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要達到2以上。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的總量佔比在不斷提高,但是與龐大的勞動力人口對比來看,比重還是偏低的,現在還不到30%。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的技能人才總量佔比能夠達到70%——80%。

  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認為,與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相比,産業工人隊伍目前還存在技能素質總體不高、技術工人總量不足等問題。必須加快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産業工人隊伍,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人力支撐。 《“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就業領域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新趨勢。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勞動力供求兩側均出現較大變化,産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對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養培訓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現象進一步加劇,“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將成為就業領域主要矛盾。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楊偉民表示,當前,就業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製造業普遍缺少技術工人;另一方面,青年的失業率高。

  1995年出生的全國人大代表、建築産業工人鄒彬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當前,建築工地上確實青黃不接,施工現場大部分工友都是50後、60後。自由度較高的行業越來越多,年輕人就業選擇越來越廣泛,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建築行業。

  江西一家製造業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劉斌説,很多的技術工種已經出現了斷代現象,沒有年輕人去做去嘗試,而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我國正處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需要培育和弘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從而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奇跡得以延續。

  王東明認為,無論是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還是應對國際産業鏈供應鏈調整重組、維護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高産業工人隊伍素質都是基礎和關鍵。

  那麼,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中國製造業能否吸引年輕人進入工廠?數字化、智慧化、全球化新時代,未來的技術工人將呈現哪些獨特的風采?

  3月31日,73歲的艾愛國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説,掌握工藝流程的産業工人是企業急需的“香餑餑”,就算企業未來智慧化、智慧化也都離不開自己的工匠。

  《中國經濟週刊》廣泛調研發現,未來的工人將不再是我們陳舊印象中的“又臟又黑”的藍領,他們正在告別“危繁臟重”的工作環境,掌握著專精尖的技術,成為市場上備受青睞的高端人才,享受著越來越好的就業機會,逐漸成為高收入群體,也贏得社會與政府越來越高的尊重與認可。

  依靠精湛的技術,黃紅軍、黃紅兵這對從湖南耒陽貧困家庭走出來的年輕人,不光在老家蓋起了新樓房,而且正計劃著在長沙置業、買車。黃紅軍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我有些玩得好的(同學、朋友),有的做生意,有的搞工程,還有的打工,好像都沒有我過得好。我們做的工作是累了一些,但是幸福感是蠻高的。”

  中聯重科人力資源管理中心主任李曉虹説,隨著公司智慧工廠建設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工人將轉型為現場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將成為同一序列。

  江鈴集團HR領域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在探索建立新技能人才的內部培養機制,公司內部新技能相關技術崗位均已優先向內部員工開放,幫助從事普工和傳統工種的員工向新技能人才轉型。

  不光是黃紅軍兄弟這樣的技術工人,新能源、積體電路、工業自動化等行業受到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的青睞,一些傳統被視為藍領性質的崗位不乏博士、海歸的身影,藍領與白領之間的分隔線正在逐漸變得模糊。

  1.4萬月薪搶機械專業學生,專場招聘卻“一個人都沒走進來”

  《“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指出,注重發展技能密集型産業,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延伸産業鏈條,開發更多製造業領域技能型就業崗位。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佈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這100個職業中,43個屬於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智慧製造”領域缺工程度加大,汽車生産消費領域需求旺盛,“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工”“汽車飾件製造工”“汽車維修工”等職業新進排行;智慧製造領域“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職業排位上升,缺工程度加大。

  供需決定走勢。緊缺,意味著技術人才在市場上的身價更高。

  3年前,劉軍從西安一所高校土木工程畢業,在一家建築公司工作近一年後離職,考研考公都未成功,先後去了粉筆教育、奈雪的茶,還運營過一段時間的美團外賣店。

  現在,25歲的他回顧自己的經歷,“闖了幾年感覺沒有掌握一個拿得出手的特長”,未來希望能紮根一個行業,找個有點技術門檻,又能進去學習提升的工作。

  25歲的尹琦,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去過手機組裝廠,待過汽車工廠,還曾在一家網吧混網管,主要是為了蹭免費的遊戲。今年春節一過,他終於決定去學木工。

  不管是曾軍還是尹琦,他們都明白,高技能意味著高工資,更何況一技在手,終生不愁。

  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系統分公司總經理彭再武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現在各個製造型企業裏面,急需高技能型工匠人才,像高級焊工或者其他特殊工種,薪酬是非常高的。”

  艾愛國認為,待遇是新工人崗位受到年輕人歡迎的根本,這些年,其任職的華菱湘潭鋼鐵廠技術工人的待遇隨著企業效益上揚而水漲船高,“工人來了就不想走”。

  江西車之寶汽車服務廣場負責人龔小紅説,汽修專業全國都缺人,非常好就業,有的技師收入可達年薪20萬元,“你現在拿500名畢業生給我,我都能夠閉著眼睛,隨便就可以給他們安排就業”。

  一家製造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説,今年2月,公司去一家985大學招聘機械、液壓專業學生,給出的月薪高達1.4萬元,“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才給出這樣的標準,是公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專場招聘竟然無人問津,“一個學生都沒走進來”。後來一打聽,這一屆的學生早已被其他大廠以更高的工資提前簽約鎖定。“人家一開口就是年薪二十幾萬三十幾萬”。

  優渥的待遇,讓求職者心中的天平悄然傾斜,就連“網際網路大廠”員工也想“動一動”。智聯研究院發佈的春招行情報告,與2019年相比,2022年春季,6.3%的網際網路從業者求職時期望轉向加工製造業,比2019年提高2個百分點。

  從全球製造産業發展史來看,伴隨我國製造産業的整體升級發展,技術型工人必然越來越受歡迎。

  四川大學教授陳維政認為,在德國、日本這些製造強國,技術工人非常吃香,大學生畢業找個大製造業的公司入職,當一個工匠型的技術型工人,那是工廠的一個寶。

  艾愛國則説,未來技術工人“像老中醫,越老越值錢”。

  從工人到工程師,告別“危繁臟重”,這是一門體面的工作

  《“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推動簡單重復的工作環節和“危繁臟重”的工作崗位儘快實現自動化智慧化,加快重大安全風險領域“機器換人”。

  與黃紅軍同在一個車間的95後焊工劉晴,今年通過測試以後,最近以“現場工程師”的新身份在中聯重科上崗,原來的藍色工裝換成了新的西裝,“今後工資是按照公司研發技術序列來發”,而其工作也將更多是操作焊接機器人。

  黃紅軍説,他正計劃報名去讀本科,今年也申請轉為現場工程師,“今後,我們轉到智慧産業城去工作,那裏都是智慧産線,廠子大到看不到邊。”

  中聯重科智慧産業城佔地面積近1萬畝,預計建成後將是世界工程機械領域最大規模的單體園區。

  在已建成的挖掘機生産車間,《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看到,這裡配備了眾多充滿科技感的自動化設備,AGV全自動機器人、RGV有軌輸送小車、涂膠機器人,實現高度智慧化作業。中聯重科官方資料稱,每6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挖掘機。

  目前,中聯重科有近萬名技能工人。中聯重科人力資源管理中心主任李曉虹介紹,“十四五”期間,智慧産業城全面建成之後,中聯重科的“現場工程師”將達到1萬名。

  不光是中聯重科,在格力電器(000651.SZ)、華菱鋼鐵(000932.SZ)以及眾多製造企業,還有一些服裝生産企業,高度智慧化的車間,已經改變了製造業曾經給人留下的“危繁臟重”陳舊印象,不少原來“危繁臟重”的工種要麼徹底消失,要麼脫胎換骨。

  以前,油漆工是技術工種,塔機涂裝需要很多工人手工操作,但油漆工作累,且容易患職業病。現在,作為全球最大的塔機製造商,中聯重科採用智慧製造之後,涂裝全部是機器自動化操作,車間裏面已經聞不到油漆的異味。

  即便是看起來最臟最累的垃圾處理行業也在改變,在盈峰環境(000967.SZ),《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到,小型智慧化設備使用率正在普及,環衛工人勞動強度下降;而永清環保(300187.SZ)的垃圾焚燒站,初看貌似一座花園,垃圾全程封閉運輸進站,無人化作業處理,工人們只需要在螢幕上操作就完成絕大部分工作。

  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安全風險高是傳統建築業的特點,年輕人不願意幹是行業共識。

  鄒彬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其所在的中建五局一方面研發建築機器人,標準化程度高,取代一些危險性高的重活累活;另一方面“將很多傳統在施工現場的工作,轉移到了工廠車間,也是把施工現場的建築工人帶到了工廠,轉變成為産業工人,開展專業技能提升培訓”。

  中建五局裝飾公司洋湖人才公寓項目總工何昱明介紹,該項目工地設置了集中加工間,配備除塵設施,採用幹式除塵技術統一處理現場粉塵,打造“無塵”工地,保護現場作業人員的呼吸健康。

  各製造企業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向外界傳達這樣的資訊,獲得更多年輕人的認同。

  江鈴集團HR領域相關負責人説,70後、80後員工更關注薪資水準、職業發展,而90後、00後則更關注工作中的自由度、工作環境和被團隊關注,公司近年來採用新興的自媒體渠道立體化宣傳,改變年輕人對於製造業風格刻板的印象。

  安徽聯寶科技的産線工人宛俊龍説,他也曾經現身説法,説服了25個親戚朋友來自己的工廠上班。“是有很多人會考慮去送快遞、送外賣,但我會告訴他們,現在工廠工作環境很好,不是想像中的臟亂差,還可以包吃包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工廠上班你會有學習和晉陞的空間,通過學習技術和積累經驗,你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十四五”規劃:“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準和社會地位”

  作為一名95後,鄒彬説,“我們更加在意自己的一個成長空間、社會地位,這是我跟父親那一輩的最大區別。”

  然而,江西一家製造業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劉斌則認為:“現在的技術工人沒有了當年的那種自豪感,給外人的印象就是一個賣苦力的。所以會出現工人社會地位偏低的情況。”

  20世紀50年代,我國實行八級工資制,工人的技術等級與工資等級掛鉤。八級工不僅待遇高,地位也極高。

  “我爺爺是個木匠,是八級工,工資比廠長還要高,退休之後每年都有省領導來鄉里看望。”説起爺爺當年的榮耀,湖南邵陽的禹先生至今仍感驕傲。

  鹿新弟是道依茨一汽(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發動機裝調工,曾七獲省部級科技獎,是赫赫有名的“大國工匠”。據新華社報道,2019年,鹿新弟參評正高級工程師時,卻被公司拒絕,理由是:“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正高級工程師,你評上了,怕別人有想法。工人沒有資格評。”

  鹿新弟所面對的現實,表明工人社會地位確實亟待提高,而改變正在發生。

  2020年,酒鋼集團能源中心的一線技術工人、首席技師杜均破格獲得正高級工程師職稱。2021年7月,鹿新弟終於評上正高級職稱。

  2022年1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表示,既要捅破技術工人往上發展的“天花板”,還要打通職業橫向發展的通道,為技能人才在待遇水準、激勵保障上提供一些新的舉措。

  “泥瓦匠”鄒彬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一事實本身就表明國家對産業工人的高度重視,也可以説是對社會價值觀的一種引導。

  鄒彬是1995年出生在湖南新化縣一個小山村,初中沒畢業就跟著長輩到建築工地打工,成了一名“小泥瓦匠”。2015年,在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中,鄒彬拿到了砌築項目優勝獎,為中國捧回該項目的第一塊獎牌。2018年,22歲的鄒彬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468名,佔代表總數的15.70%,較上一屆提高了2.28個百分點。

  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關於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明確提出,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

  江鈴集團HR領域相關負責人認為,如果要提高工人的社會地位,一方面教育系統應圍繞國家倡導的工匠精神,逐步轉變大家對於工人社會地位的認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各企業在用工過程中,充分重視工人的發展,尊重關懷工人,提升工人福利待遇,以點帶面逐步實現工人群體社會地位提升。

  艾愛國則説,關鍵是待遇,如果技術工人待遇高,工作環境也好,社會地位自然會上升。

  目前,技術工人的職業發展評價是五級,即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

  今年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我國正在為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即由低到高,在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的基礎上,再增設首席技師。

  華峰化學(002064.SZ)新的“八級技工制”,給一線高級技術工人開出百萬年薪。

  不光是漲薪升職,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技術工人納入股權激勵範圍。2021年6月,格力電器推出員工持股方案時就包括一批技術工人。董明珠稱,漲薪留人效果並不理想,今後格力將重點通過員工持股計劃來留住人才。

  李曉虹説,中聯重科授予股權激勵的核心人員與企業骨幹名冊,有近百名技能人才名列其中。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和技能等級認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準和社會地位”。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撰稿:李永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撰稿:李永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