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兩批近四百個試點村先行先試 “浙”裏鄉村未來長這樣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肖淙文 錢關鍵 陳久忍 通訊員 羅意 | 發佈時間2022-04-18 08:30:48    

   今年,浙江鄉村的春天似乎來得格外早。在水鄉、在山區、在海島,萬物萌動。盎然的春意之下,正醞釀一場從“美麗”到“未來”的鄉村躍遷。

  繼2月浙江公佈首批100個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後,日前,第二批試點共278個未來鄉村創建村名單也新鮮出爐。這些村將圍繞未來産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場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引領數字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鄉村新社區。帶著對未來的嚮往,人們將對詩意田園的期待投映至鄉村,這些先行先試的村莊,也已陸續出發,用實幹回應期待。

  同為“未來”系列,未來鄉村與未來社區的打造有哪些異同?如何站在“美麗鄉村”的基礎上,探尋鄉愁可寄、夢想可承、未來可期的“未來鄉村”?春天裏,記者深入衢州、台州等地,走村入戶,尋找答案。

  包容

  多元意味著要更加因地制宜

  春雨微涼,上午9時,台州黃岩區沙灘村,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從村中踩點歸來。隨水汽撲面而來的,還有他正在謀劃的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二期開發新思路:在東塢村打造創新創意中心、數字實驗中心、房車露營基地等項目,與沙灘老街區塊實現聯動發展。

  沙灘村是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之一。10年前,楊貴慶率團隊來到黃岩西部山區,資質平平的沙灘村成了他們踐行“中國新鄉土主義”的在地實驗室。這期間,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成立,成為國內首批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小村以開放姿態迎接新生,大批心懷田園夢的年輕設計師、創業者也將目光重新投向鄉村,前來考察、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今年5月,楊貴慶計劃在村中舉辦一場鄉村振興共富論壇,借著未來鄉村的東風,他覺得“是時候了”。“未來鄉村是時代的召喚。” 楊貴慶説,浙江鄉村建設從“新農村”到“美麗鄉村”再到“未來鄉村”持續迭代升級。如果説一村一鄉的振興探索是實驗室內的碰撞,那麼未來鄉村建設便是整個鄉村實驗場在“美麗”基礎上的轉型提升。

  浙江鄉村邁向“未來”的這一步,醞釀已久。去年7月發佈的《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便對未來鄉村建設進行部署,提出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迭代升級未來鄰里、現代産業、公共服務、鄉村文化、特色風貌、綠色低碳、鄉村善治等場景,建成一批引領品質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示範性鄉村新社區。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實現主導産業興旺發達、主體風貌美麗宜居、主題文化繁榮興盛。

  “未來鄉村是浙江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現代化的基本單元。”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起,浙江省每年將建設200個以上未來鄉村。到2025年,全省建設1000個以上未來鄉村。

  “很振奮。”面對遠景目標,不少鄉村建設者摩拳擦掌,但同時,作為探路者也對未來的建設方向抱有猶疑。

  “‘未來’的不確定性要求未來鄉村是開放多元、百花齊放的。”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祝立雄給出自己的解讀,建設未來鄉村首先要在認識上開放包容,不把未來鄉村限定為某一種固定模式、不拘泥于幾個僵化場景,而是在堅持基本方向的基礎上,將未來鄉村作為一個開放平臺。“某種程度上,只要是體現了現代化內涵、産生了鄉村活化的客觀結果、營建了優質公共服務場景,都可認定為未來鄉村。”

  多元也意味著要更加因地制宜。鄉村的地理位置、歷史因素等造就的多樣性,正成為它創造未來的可能性。《指導意見》指出,首批100個建設試點將本著“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建什麼”的原則。“這不是要打造各項都平均的普通生,‘未來鄉村’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鍛造‘特長生’。”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鎮所高級工程師洪祎丹,也是浙江省未來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創始團隊成員,在她看來,未來鄉村不僅要補短板、鍛長板,還要創新板,且更要注意“運營思維”,這一點其實和未來社區是共通的,要著眼長遠,創造更開放、更具生命力、更可持續的未來。“未來鄉村不是要創造一個100萬人只來1次的地方,而是要打造讓1萬人重訪100次的地方。”

  人與人緊密連結,城鄉要素充分涌流,未來的生活方式因鄉村特質更多彩……“未來鄉村提法的核心價值,正反映在它對未來的探索精神。”楊貴慶説。

  現代

  數字化場景是最明顯的特徵

  前不久,中國意象表現繪畫作品全國巡展第一站來到衢州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未來鄉村。10天的展期中,中國意向表現繪畫工作室的60件作品在此展覽。現場的參觀者中,既有高校教授、農民畫畫家,也有不少普通村民。“我能感受到這裡的村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富足,余東完美詮釋了當藝術遇到鄉村時的那種美好。”浙江傳媒大學教授、策展人楊大偉感慨。

  在村裏看畫展,對余東村村民來講不算新鮮事。在這裡,每日擦肩而過的可能是知名畫家,定期開展的藝術沙龍匯聚各界名流,步行500米範圍內,咖啡吧與酒吧沿河而立。不少來訪的遊客驚嘆,這個小村,很現代。

  “‘現代’才應是未來鄉村的主體形態。”祝立雄説,就像余東村正在顛覆人們對傳統鄉村的認知一樣,未來鄉村的形態應是鄉土味的人居環境,加上城市現代化的公共服務。現代的産業形態、服務形態和技術形態,是吸引城鄉要素流動的條件,也構成了未來鄉村的基本特徵。

  其中,數字化場景的營造,成為未來鄉村最明顯的特徵。當現代化手段成為鄉村的技術形態,智慧“微場景”開始讓更多優質公共服務下沉鄉村。

  在余東村,患有高血壓的村民余冬英最愛沿著河邊的智慧健康步道散步,300米長的步道兩端均設有智慧設備,村民路過即可刷臉打卡,不僅能記錄運動里程,還能累計健康分兌換禮品。去年,步道盡頭建起了一座24小時自助健康驛站,余冬英省去了幾乎每週一次的外出求醫,借助“智慧醫務室”,溝溪鄉中心衛生院的醫生能為她視頻問診,線上開具電子處方。遠端家庭醫生、數字化健康檔案的設置,讓更多慢性病患者享受看病不出村的福利。

  鄉村中普遍存在的“一老一小”照護需求,在龍遊縣溪口未來鄉村被重點關注。村裏為老人家中安裝門磁、手環、煙感報警器等設備。眼下,針對老幼群體的安全守護,已實現了人員異常報警、健康監測、摔倒檢測等6個智慧場景應用。

  而鄉村建設理念的現代化,構成了未來鄉村更深層的肌理。

  在黃岩的“鄉村實驗”中,楊貴慶嘗試融入現代的鄉村安居理念,即摒棄大拆大建,用適用性改造讓鄉村“修舊如故”。“與‘舊’不同,‘故’是看起來模樣和風貌沒變,但內裏引入適合當下生活的現代功能。”為此,他總結出未來鄉村建設的“三適原則”——“適合環境、適用技術、適宜人居”。

  村中,一座由老糧站改造成的“糧宿”民宿,充分體現了“適用性改造”原則。山村裏的低矮房屋最怕潮濕,走進糧宿屋內卻頓感幹爽舒適,楊貴慶倒了一杯水向民宿外墻潑去,只見水不但沒有滲進墻體,反倒四散濺開。原來,外墻使用了最先進的綠色環保防水塗料,能有效破解防潮難題。類似多項技術被應用到糧宿改建的方方面面,解決了墻體隔熱保溫、雨水迴圈利用等問題。“這個案例是整合示範,如果大規模推廣到農房改造中,成本將大大降低。”

  更多小規模的微改造融入村莊。沙灘村路面改造摒棄了柏油路,基本採用當地自然石材、植草磚、碎石等透水性強的材料,修老屋多餘的瓦片被用來裝飾地面,與周圍景色相得益彰;余東村則見縫插針利用閒置農房織補公共服務功能,農村舊農房、舊公房、舊廠房等“三舊”建築優先用於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和活動場地,滿足村中全齡段人群的“現代鄉村”想像。

  共富

  發展産業構築堅實的“桃花源”

  如果説未來社區是城市居住單元,那麼未來鄉村便是産居一體的發展單元。在未來鄉村的九大場景中,未來産業場景被置於首位。在不少專家看來,這體現了“未來”理念從城市延伸到鄉村,建設導向的本質變化。

  根據《指導意見》,首批100個試點村要完成常住居民收入縣域領先、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為縣域村均1.5倍以上的“小目標”。洪祎丹以做菜為例生動比喻:如果把産業比作西藍花,在未來社區中,它們就像是牛排的配菜,而在未來鄉村中,則變成主菜,目標是做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清炒西藍花。

  産業成為鄉村建設的核心,以此構築的“桃花源”才有堅實的基礎,才能持續進行自我更新、持續供給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祝立雄將其看成鄉村“活化”的過程,“有人來、有活幹、有錢賺,才是未來鄉村成敗的關鍵。”

  如今,眾多“掌勺者”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利用手中現有資源做好這盤“菜”。

  “食材”常常是零散的,龍遊縣詹家鎮的浦山村邁向“未來”的第一步,便是統籌村中閒置資源,確定發展機制。浦山有著畬族特色村的基底和天然的地理優勢,距離縣城5分鐘車程,北接龍遊花海,西臨姑蔑生態園景區,環抱眾多資源,又有著特色村的“網紅潛質”,基於此,浦山確定了整村打造“樂活浦山,富美畬鄉”的發展定位。

  要將村中零散沉睡的資源整體利用,首先要解決的是鄉村開發建設中的投入和運營問題。相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浦山選擇了村企共建,引進社會資本的模式。2020年以來,通過牽線搭橋,杭州聯眾集團先後6次到浦山考察,最終達成合作。村集體通過農房流轉,盤活了12棟閒置農房,作為親子遊樂基地,設施涵蓋遊客服務中心、兒童圖書館、親子民宿、共用餐廳等主題館,交由聯眾統一運營。如今,每年可為浦山村帶來20萬元保底分紅和凈利潤20%的合作收益分紅。

  在余東,當地則以小場景探索如何讓村民共用鄉村發展紅利。村中一家叫“土灶頭”的餐館,店裏沒有常駐廚師,菜品主要靠“眾籌”。毛筍豬肉煲、媽媽蒸蛋、桔殼醬……每到飯點,顧客點餐後,農戶便從家中端出拿手好菜,匯成一桌鄉土美食。去年3月,村裏下發“英雄帖”,號召有手藝的巧廚娘競爭上崗,得獎的10余個菜肴統一冠名為“余東十碗”品牌,向遊客進行推介。如今,12戶聯盟成員每年增收上萬元。57歲的肖美仙,不僅是“余東十碗”的明星廚娘,去年,還開出了自己的“媽媽味道”餐館,家庭收入超過20萬元,帶動三四名農婦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以基礎較好的村莊為核心,帶動片區連動式發展的模式,也成為未來鄉村探索的方向。為避免出現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網紅村”玉環市幹江鎮上棧頭村,聯合周邊7個村組成立追夢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集體+公司”眾籌投資模式運作鄉村旅遊項目。“衛星村”的開發建設各有特色,當地濱海漁村白馬岙村擁有優良的沙灘資源,古村落炮臺村坐落著明代抗倭基地,聚焦紅色旅遊……三個村村集體出資1500萬元建成濱海觀光小火車,串起紅色之旅、玻璃滑道等項目,2021年以來累計旅遊收入已超過1100萬元。

  未來,因未知而迷人,那隱含的無數可能,讓人始終心嚮往之。一百個人心中,或許有一百種理想鄉村的模樣,擁抱美好鄉村,從這個春天開始。

  【專家觀點】

  讓未來鄉村充滿想像力

  未來鄉村是在對鄉村未來圖景的憧憬之下,對鄉村“未來化”建設發展的開拓探索。

  回望過去,“千萬工程”久久為功,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2003年以來,我省相繼創建一大批國家級、省級特色村,包括美麗鄉村精品村、森林人家特色村等近16種類型,涉及10余個部門,總數近6000余個。未來鄉村是特色村的高級形態,未來鄉村一定是特色村,而特色村不一定是未來鄉村,但特色村最有條件創建未來鄉村。未來鄉村建設要優先在特色村的基礎上,補齊村莊現代化短板,以“現代化+特色化”為導向,打造新時代浙江鄉村建設標誌性成果。

  著眼當下,未來鄉村沒有標準,只有典型案例。今年2月,我省印發關於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開始探索鄉村的未來在哪。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未來鄉村建設總體處於試點探索階段。探索階段,未來鄉村只有方向、只有典型案例,沒有具體標準。未來是多元的,切勿在萌芽之初把未來鄉村固化在僵化的指標、標準之上,限制了創造性、壓縮了想像空間。

  展望今後,未來鄉村應內外兼修,追求硬核創新。浙江的鄉村已經走過了大規模的改造建設階段,已到了改革活化的新時期。未來鄉村建設不追求表面華麗、不追求短暫的熱鬧,應更多地與市場交互、以改革挖潛力、與産業謀創新、與機制塑變革,以“活化”為未來鄉村建設的根本目標,利用鄉村資源形成可持續的生命力。

  (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 祝立雄)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肖淙文 錢關鍵 陳久忍 通訊員 羅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肖淙文 錢關鍵 陳久忍 通訊員 羅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