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三地聯動,世界首顆具備鐳射測碳能力衛星成功發射
澎湃新聞 · 趙俊淇 易靈 董長哲 | 發佈時間2022-04-16 13:18:46    

1.jpg

4月16日2時1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圖

  2022年4月16日2時16分,長征四號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本發任務的星箭均由八院抓總研製。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世界首顆具備CO₂鐳射探測能力的衛星,能夠大幅提升全球碳監測和大氣污染監測能力,衛星在軌應用後將實現對生態環境、氣象和農業等多領域定量遙感服務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設計運作于70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整星發射重量約2.6噸,裝載了大氣探測鐳射雷達、高精度偏振掃描器、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及寬幅成像光譜儀等五台遙感儀器,是一顆集CO₂鐳射主動探測、細顆粒物立體探測、氣態污染物探測和地表環境探測的多要素綜合監測衛星。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在CO₂探測手段和精度上,在細顆粒物主被動探測和偏振交火探測體制上,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主動鐳射CO₂高精度、全天時、全球探測,探測精度大幅提升至優於1ppm,達到國際最高水準,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最精準的遙感數據支撐。同時,大氣探測鐳射雷達通過對大氣進行分層“CT”掃描,國內首次實現全球氣溶膠光學厚度、形狀和尺寸等垂直分佈資訊的獲取。

  在國際上首次採用了主被動結合、多手段綜合的探測體制,通過裝載不同類型、不同原理的載荷,將主動發射鐳射接收的回波信號和被動接收的太陽光反射信號相結合,綜合反演多種遙感數據,實現對近地面細顆粒物(PM2.5等)濃度的高精度監測,為大氣污染精準防治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在國際上首次採用融合反演級偏振交火探測技術,獲取氣溶膠光學厚度、粒子尺度等多種參數,通過空間、輻射和偏振維度的資訊融合,大幅提升細顆粒物探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此外,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及寬幅成像光譜儀也將大幅提升氣態污染物以及地表環境監測能力,紫外譜段高光譜大氣觀測以及寬幅多光譜觀測空間解析度提升一倍。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應用,標誌著我國在大氣遙感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八院透露,“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發射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組網觀測,進一步提升我國天基碳監測能力和水準。

  此次任務為本年度長四型號運載火箭首次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高密度發射形勢下,試驗隊員需要從上海、酒泉、太原三地集結。嚴峻的疫情形勢給本發試驗隊進場也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為此,上海試驗隊員提前一週進入封閉管理狀態,跟隨産品專列奔波90多個小時,順利抵達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另外一部分隊員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完上一發任務,乘坐了三十幾個小時汽車,長途跋涉轉場;還有一部分隊員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完長征六號改首飛任務後,留守繼續執行本發任務。隊員們協同作戰、三地聯動,為了保證試驗隊員沒有後顧之憂,八院積極了解隊員實際困難,送去生活必需品,讓隊員和家屬們安心。

  本發火箭採用的統型WRP002運載火箭地面測發控設備,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使用,至此,八院已實現了測發控系統的小型化、自動化和無人值守統型。

  本次發射是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第90次發射,是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7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16次發射。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趙俊淇 易靈 董長哲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趙俊淇 易靈 董長哲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