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湖南寧鄉:農田建設高標準 “引爆“鄉村“綠富美”
東方網 · 張健 李貞勝 廖米米 | 發佈時間2022-04-12 17:28:47    

   被深冬寒意擁抱著的湖南省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並未因一場大雪顯得落寞,反 而在積雪消融的滴答聲中,你能夠聽到大地甦醒萌動的交響。

  貪吃俠公司的大型養殖桶裏,敏捷如梭的鱸魚爭先恐後搶食,翻身一躍在水面掀起浪花朵朵;臻彬生態農業公司的池沼中,時不時有氣泡從淺水處冒出,那是肥碩的甲魚在酣睡中伸著懶腰;大綠湘農場起壟整齊的菜地上,紅菜薹、白菜薹脆生生地長得旺,摘菜的農家嫂子笑聲灑滿阡陌……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生機勃勃、和諧美好。

  然而,你可能難以想像得到,這裡曾經是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組織軟弱渙散、集體經濟負債、田地大量拋荒的 “空殼村”。鵲山村是如何發生了脫胎換骨一般的變化?故事要從2014年的春天説起。

  黨建引領,“鵲山模式”向陽而生

  2014年3月8日,陳劍懷著一顆回報桑梓之心,毅然放下城裏紅火的生意和優渥的生活,回到家鄉一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秉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思路拉開了鵲山變化的序幕。

  面對薄弱的村級集體經濟困境和複雜的社情民意糾葛,陳劍沒有退縮,深刻認識到只有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才能找出發展突破口,打開基層新局面。

  此前的鵲山村耕地拋荒現象嚴重, 2013年村上雙季稻種植面積不到20%。 針對“有田沒人種、有人沒田種”的現 象,陳劍搶抓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機遇,把全村分散的土地經營權歸集起來,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合作社,對入股的土地按50畝至100畝的面積劃分片區,再釆取競價方式統一對外出租。

  吃螃蟹自然要冒風險,搞改革哪能不遇阻力?陳劍牢牢牽住黨建引領的 “牛鼻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 引領作用,發動黨員幹部示範帶頭簽約入股。他自己更是忙得不可開交,風雨無阻地走家串戶,在起步階段的一年零三個月時間內召開了900多次會議,多數問題迎刃而解,終於在2015年實現整村土地合作經營全覆蓋,全村4200多畝農田實現集中流轉,同時積極盤活原有 的烤煙房、耐火廠、學校等村級集體閒置資産,建起新型農業生産經營體系。

  與此同時,鵲山村對入股的村民釆取“保底分紅+二次分紅”的方式,保底分紅每年11月30日之前發放,“二次分紅”以土地租賃的溢價和股份分紅,一年一次,全部發到了村民手中。還引導村集體、土地合作社入股來勢不錯的農業公戸,享有10%的保底分紅和利潤的“二次分紅”,真正實現“農民變股民、資産變資金、資金變股金” 。

  2016年,土地合作經營的“鵲山模 式”獲評“中國年度十大改革案例”,也為鵲山村的騰飛按下了加速鍵。

  近年來,鵲山村新修了43公里水泥硬化公路、32公里機耕便道,全村主幹道全部黑化,建設了5個美麗屋場,同時建設了25公里的生態水渠主渠道…… 全村的固定資産在13年內增加了近8000 萬元。

  2014年,鵲山村負債213萬元,到 2019年村集體收入一舉盈餘88萬元, 2021年村集體收入114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自然水漲船高,從2014年的1.9 萬元,一路走高到了2021年的3.2萬元, 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民收入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鵲山村在2014年4月陸續成立了老年協會(關心下一代協會)、共青團鵲山村支部、巾幗風釆志願團隊、留守兒童學校等群團組織,將願意發揮餘熱的老同志、幹勁十足的年輕人、婦女和兒童都組織起來,為鵲山村的發展奉獻光和熱。

  如今,鵲山村陸續捧回了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 全國文明村等金字招牌,陳劍也獲評 “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面對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陳劍坦言:“鵲山之變,關鍵在人!我們通過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黨建引領聚合力、聚民心,全村男女老少的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而群團組織的健康發展,不僅成為社會和諧的穩定劑,更為鄉村振興夯實了人才基礎。”

1.jpg

  本土培養,更多新農人鵲山造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鵲山村實行的人才振興計劃中,不僅有從外引進的人才,還有本土培養的新農人。

  “咱們鵲山村團支部于2014年5月4日成立以來,成為全村青年學習提高的陣地,也成為培養青年人才的大本營。”胡彬今年32歲,他告訴筆者,鵲山村通過定期舉行青年大會凝聚年輕人的心,通過舉行學習班、交流會、職業培訓等形式,喚起年輕人對於土地的情感,吸引年輕人熱愛家鄉、返鄉創業,一方面培養了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也儲備了基層黨組織骨幹,為鵲山存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

  “全村4200畝土地經營權整合起來之後,如今有2500畝土地流轉到了25家經營主體手中,負責人很多是黨員和年輕人。”陳劍表示,戲好要靠唱戲人,興村就要先興人。鵲山村激勵吸引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不僅累計引進青年大學生28名,還引導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28人,形成了人才、土地、資金、産業匯聚的良性迴圈,這也是鄉村振興的主要要務。目前,鵲山村每個村民小組都有一名青年組長,而青年與生俱來的開拓創新、競爭進取精神,也讓鄉村傳統風貌為之一新。

  就胡彬自身而言,他能熟練操作各類工程機械,駕駛大型農機更是不在話下。2014年,他受到感召返鄉,參與了村上的農業機械公司管理,為鵲山村在2016年實現整村土地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操作、社會化服務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還經常組織青年新農人外出交流,學習“五化治理”和居民聚集點建設的先進經驗。

  “齊心協力鄉村振興,首先自己要帶頭幹。”胡彬在村上流轉了30多畝土地,註冊了臻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稻田生態中華鱉養殖。經過兩年多的精心飼養,池子裏的鱉長到了兩三斤一隻,今年陸續上市,估計收入能達到10萬元以上。而在胡彬的計劃中,他想把自家的平房改成特色餐飲店,邀請城市朋友來鄉下休閒散步,也品嘗一 下生態養殖的羅氏蝦、中華鱉以及土又鳥 土鴨等美味。

  同樣是32歲的大學生彭龍于2018 年回到家鄉,在陳劍的支援下,成立了寧鄉市大綠湘農場,通過村上土地合作社流轉了60畝菜地,種植茄子、辣椒、菜薹等普通蔬菜。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彭龍的種植大棚裏花樣可不少,有無土流質栽培,有立體種植,整個大棚設計得像一個迷宮。

  眼下正值紅菜薹、白菜薹上市的旺季,彭龍全家人齊上陣,還雇傭了幾名當地村民一起摘菜薹,每名村民一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今年蔬菜收入30多萬元,畝産值可達8000元以上,我想發動更多的農民學習種菜,帶著父老鄉親共同富裕。”彭龍透露説,他明年計劃引進蔬菜精深加工設備,製作泡辣椒、幹菜、 壇子菜等特色菜品,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以訂單式農業的方式銷往長沙居民區。

  科技興農,養殖不再靠天吃飯

  筆者初次見到丁偉,正是他遭遇挫折之時,他在鵲山村投入70多萬元養殖的小龍蝦,被2017年的那場洪水幾乎全部沖走,三十而立的他頗有些躊躇。但是丁偉表示,他看中的就是“鵲山模式”,同時也因為陳劍的真誠待人和實幹精神留住了他。

  為了讓鄉村振興有領頭羊,陳劍當年多方邀請了28名大學生返鄉創業. 畢業于中南大學的丁偉就是其中一員.

  目前是長沙鵲山貪吃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雖然是一名理科男,但丁偉對於市場很敏感,畢業之後的他就職于上市公司,同時和朋友合夥在成都、廣州等大城市開直銷門店,還入股餐飲業.事業 可謂風生水起。

  “可能是我出生於寧鄉,心裏直就有從事農業的夢想。”在2015年時,丁偉經過前期的考察判斷,陸續將手中的産業岀手,準備集中精力發展水産養殖。

  陳劍得知消息後、馬上和丁偉取得了聯繫、並連續兩個月發出盛情邀請。而在丁偉看來,鵲山村的土地集中流轉岀租“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可以讓他省去挨家挨戶談判的繁瑣,加之水資源充沛的溈江近在咫尺,讓丁偉下定決心落戶鵲山村。

  據了解,丁偉成立貪吃俠公司幾年來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發展建立1000多畝規模化種養基地,包括500多畝稻蝦共養,利用500多畝産業結構調整田養殖鱸魚、鱖魚、翹嘴鲌等經濟魚類,另外還開發了垂釣休閒基地、親子體驗基地、特色餐飲住宿等,2021年公司銷售額超過700萬元。

  “農村天地大有作為,我的公司將持續推進工廠化圈養,實現高密度、零排放、無污染,讓現代化農業、智慧農業在這裡生根發芽,為實施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丁偉信心滿滿地説,他已將理想付諸行動。

  順著丁偉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個水上平臺,16個直徑3米的大型養殖桶整齊列陣。據介紹,這一套工業化圈養設備是華中農業大學何緒剛教授于2019年發明的,一個養殖桶蓄水30多立方米,可養魚1500公斤。

  筆者站在養殖桶邊,只見一條條鱸魚快速游動,爭搶著投喂在水面的餌料,而自動增氧、迴圈系統保證了魚兒的健康成長,食物殘渣和排泄物則通過過濾系統清出,經過發酵變成種植疏菜的有機肥。

  “這套設備在去年正式運營,雖然投入了100多萬元,但是一年有100多萬元産值,關鍵是讓魚類養殖零污染,可以節約95%的土地資源和95%的水資源,基本解決漁業養殖靠天吃飯的宿命。”丁偉還透露,這樣的設備可以有效控製成品魚的上市時間,避免在市場波動較大時受到損失,真正做到可控農業、智慧農業。

2.jpg

  文明鄉風,物質精神實現共富

  “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村民的各類糾紛, 這是我們這些老同志力所能及的事。”今年74歲的楊思合精神矍鑠,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之後,一直熱心村裏的事務,2014年4月,在陳劍的支援下,鵲山村成立了老年協會,楊思合被推薦為協會會長,同時也負責村裏的關心下一代協會。

  別看老年協會22位會員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但他們為群眾辦實事的幹勁卻絲毫不遜色,宣傳禁毒、關愛老幼, 調解矛盾,文明勸導等現場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在今年甘衝組美麗屋場建設當中, 村民張某捨不得拆掉自家的圍墻,村幹部多次到府沒有達成協定,而楊思合帶著老年協會的幾位老同志輪番做工作, 還幫助他家在菜園裏砌菜土溝, 最終化解了矛盾, 張某連聲説“很滿意”,美麗屋場建設得以順利竣工。每當村民家裏準備操辦紅白喜事,村民小組的婦女組長會及時報告負責文明事務的村委委員肖新華,資訊很快就反饋到老年協會,於是老同志們到府進行文明勸導,提倡“新事新辦,喪事簡辦”,村民們大多從善如流。楊思合自己更是帶頭揚新風,此前嫁女娶兒媳婦都是儘量低調,僅僅邀請了同輩或長輩至親,而他家的新樓房落成、七十大壽都只是家人小聚。

  不過,對於90歲以上的老人、當年考上本科的孩子,老年協會並送上1000元慰問金。同時,還經常組織孩子們開展感恩座談會,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徳,給杜會和諧播 撒善良的種子。

  “講好鵲山故事,廣發鵲山聲音!通過黨建引領和群團組織作用的發揮,鵲山村基層黨組織的聚合力、向心力大大提升。”陳劍坦言,通過這些年的發展,鵲山村和村民都在變,而只有實現物質和精神的共同富裕,才能與鄉村振興的時代車輪同步。

  前幾天在新建成的風雨廊橋裏,鵲山村舉行了一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陳劍作為一名全國優秀黨務作者,自然是群眾心目中的最佳宣講員,而村民紛紛表示:“這樣接地氣宣講形式蠻好,欣賞著家園如畫,聆聽著黨的聲音,真是入眼入耳入心!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張健 李貞勝 廖米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張健 李貞勝 廖米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