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百億分紅彰顯浙江農村發展思路的魄力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4-11 10:05:25    

   如果不是共同富裕這個大背景,城市的目光還會和以往一樣很少投向不遠處的鄉村。而農村在新時代共富的藍圖中,開始扮演日漸重要的角色。

  昨天,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傳來一個好消息:2021年浙江農民通過集體股份分紅總收入超過100億。

2.jpg

4月10日,在仙居縣下各鎮馬垟片農田,農民駕駛農機翻耕水田,準備播種早稻。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王華斌 攝

  01

  這一份洋溢著自豪的報告裏,記述了浙江農村2021年經歷的富裕之路。

  數據顯示,這一個百億分紅的背後,有著2021年浙江707億元的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做“背書”。

  回顧近期歷史,2019年是浙江農村農業歷史上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浙江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

  在此基礎上,2020年浙江啟動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2020年、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規模分別增長8.4%、16%。農村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財産,大批農民成“股東”,在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中受益。

  這無疑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點。尤其是放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放在浙江“山海協作”二十多年不屈不撓的努力下。

  02

  浙江有浙江的特色,浙江有浙江農村走向富裕的路徑。那些在高山峻嶺間安置度過幾代人的農村,都在依賴古老的歷史文化及綠水青山的自然稟賦尋找致富的門路。

  其中,利用集體思維,發揮集體力量,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浙江農村走下大山,“強村富民”的共識。

  思路決定出路,決定共富路上的速度。

  通過鄉村整合改革,探索擴權賦能,一大批行政村創新經營機制,全資、控股、參股或抱團成立1000余家“強村公司”,平均每家年盈利超200萬元;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試點地區集體經濟總增益近8億元;破解地域發展瓶頸,564個“飛地”抱團項目為相關村集體收穫13.65億元的年度回報。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浙江成績。

  變通務實的思路,尋求最現實的方式,贏得了可圈可點的結果:如今,浙江年收入20萬元以上、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比例高達98.8%,2021年度分紅村社超4600個,比上年增長1倍有餘。

  尤其是被浙江格外關注並成為“山海協作”工程合作對象的山區26縣,年度分紅村社數增幅亮眼:麗水年度分紅村數量是2018年的3倍多;衢州年度分紅村已從2018年的3個增至2021年的500余個。

  浙江農村正在通過“標準地改革+農業雙強”“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市場化改革+集體經濟”“數字化改革+強村富民”等一系列鄉村整合改革,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一半以上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

  03

  若論發展稟賦,浙江的現實條件有目共睹:“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對其擁有的土地資源的歷史性總結。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卻有著穿越高山大河,尋求富裕之路的傳統和勇氣。

  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同時,浙江一直關注著大山裏那些鄉村的發展,關注著農民的收入。也因此贏得了一份傲人的“成績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連續37年居全國省區第一位。

  這其中就有著思路變革帶來的財富增長紅利,也有著城市鄉村“手拉手”方式的“山海協作”工程連綿不絕的“輸血”功勞。特別是前者,那是“不用揚鞭自奮踢”的自我激勵精神,在靈活、務實的思維框架下尋求財富之路。

  而村集體所扮演的“領頭羊”的角色,在這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被認可的經濟收入增加的重要“板塊”,他們數年來嘗試的“股份制”的合作方式也使得集體與村民整合“利益共同體”,散發出巨大能量,也讓農民走向富裕有了真實的注腳。

  這一百億的分紅像鋪張在浙江這“七山一水二分田”省份的一張亮麗名片,繼續推向全國,並向世界展示。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