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你真的了解産後抑鬱嗎?這是産婦人生中的 “至暗時刻”
中國網 · 李曉一 | 發佈時間2022-03-24 15:19:25    

   生産不僅會對女性的身體造成改變乃至傷害,在心理上也會産生巨大影響,並且相比于生理上的變化,這種心理的變化更加難以察覺。這是一種長久以來一直被人所忽視的心理疾病——産後抑鬱。

微信圖片_20220324152016.jpg

  這是産婦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沒有生過孩子的人可能會覺得,生孩子的痛苦,頂多也就在分娩階段。但事實上,對産婦來説,從懷孕到生完孩子後的這一年裏,都是她們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因為産後激素變化的原因,她們敏感、脆弱、情緒不穩定。

  她們看著胖了幾十斤、身上滿是妊娠紋的自己,覺得非常噁心;周圍的人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絲毫不在意她們的感受;婆婆的指責和丈夫的不作為,更讓她們感覺痛苦和孤獨……

  孩子滿月後

  她甚至想過抱著孩子跳樓

  小張,女,27歲,在某知名企業任職,性格開朗,工作能力強,一個月前誕下與丈夫愛的結晶。

  小傢夥很健康,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可是在孩子滿月後,家人發現小張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她白天總是無精打采,晚上總是睡不著覺,心情壓抑、煩躁,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容易發脾氣。

  小張還總擔心孩子會生病,擔心自己不能養活孩子,甚至有過想要抱著孩子去跳樓的可怕念頭。

  為了怕自己害死孩子,小張就強迫自己不去靠近,無論家人怎麼開導、勸解和鼓勵,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無奈之下,家人只能將小張送到醫院。小張隨即被確診産後抑鬱。

  經過兩周治療,小張的情況明顯好轉,臉上又見到了笑容。往日自信、開朗、健康的小張復活了。

微信圖片_20220324151406.jpg

  産後抑鬱

  産後抑鬱是以情緒持續低落為基本特徵的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通常發生在産後2——6周。

  産婦表現為心煩、易怒、焦慮、自卑、自責、強迫症狀、各種軀體疼痛,可伴有失眠和疲勞乏力等,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甚至産生自殺或殺害新生兒的異常行為。

  産後抑鬱的核心症狀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缺乏、樂趣喪失。

  産後6周是産後抑鬱症的高發時期,産後心理諮詢及心理干預是産後抑鬱管理的有效方法,而且有研究顯示,孕期採取諮詢、教育、個別指導等干預措施可以降低産後抑鬱的患病率。

  治療産後抑鬱,目前主要採用生物療法和心理干預。

  生物療法

  生物療法花費少、副作用少,主要有治療性睡眠剝奪療法和光照療法。

  睡眠剝奪是一種對重度抑鬱快速起效的治療方法,能數小時內戲劇性減少重度抑鬱患者50%——60%的症狀。在短波睡眠剝奪階段以聲音刺激抑制,但並未喚醒受試者,短波睡眠剝奪對抑鬱症狀效果的自評、研究者評定均顯示,受試者抑鬱症狀顯著減少,而警覺性未受影響。

  光照療法以人造光線調節抑鬱症患者紊亂的生物(如褪黑素分泌)節律,減輕抑鬱症狀。

  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分為四部分。

  建立社會心理支援系統。社會支援是PPD發生相關性最強的因素之一。孕婦學校、導樂分娩、分娩鎮痛及産後訪視的社會心理支援可降低産後抑鬱的檢出率和發生率。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育兒問題是困擾産後抑郁女性抑鬱階段的主要問題。因此,家庭關係、育兒知識應在孕婦學校、住院宣教、産後訪視等環節加強。

  情志相勝療法。中醫講“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憂、悲勝怒”。用各種方法讓産婦高興,以克制其憂傷情緒。

  行為激活療法。行為激活療法可幫助患者識別維持其抑鬱的具體問題,解決諸如親密關係、朋友間或工作中的人際衝突。常見的方法有開發增加成就感和愉悅感的激活任務,問題解決,大目標分為小目標和學習減少回避問題的技巧。

  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通過改變不良認知(思維方式)以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CBT應用於臨床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PPD的功能失調性認知,干預有效率達89.6%。CBT聯合藥物治療比單純藥物治療更能增加PPD女性的治療依從性,且調整患者負性思維方式,可有效抑制其病情反覆。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産後抑鬱症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要樹立克服生活困難的信心,也要儘量培養適應新的生活狀態的能力。要明白作為母親不可推卸的職責,也應深刻體會自己付出母愛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保持心理平衡。

微信圖片_20220324152023.png

  本文作者:李曉一,主任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生,碩士,天津大學EMBA。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心身醫學科主任。民盟浙江省委醫藥專委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杭州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浙江省心理諮詢與治療協會委員。浙江省科技廳及衛健委科研專家,浙江省司法廳司法精神病及精神障礙醫學鑒定專家。浙江省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巴林特聯盟學組秘書長。

  長期從事腦認知功能研究,擅長對睡眠、情緒、疲勞、疼痛、癡呆及行為障礙等的診療;對青少年教育、兒童智慧發育及婚姻家庭關係有深入研究;提供各種精神疾病的中西醫結合全病程治療及聯絡會診醫學。心理危險干預,司法鑒定。發表SCI論文等50余篇,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獲省級科研成果獎3項。獲民盟中央委員會及民盟浙江省委員會抗疫先進個人。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李曉一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李曉一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