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特約 | 王仙桃雜文:靜初,方能行高遠
中國網 · 王仙桃 | 發佈時間2022-03-23 11:37:45    

   春分,通俗地講,就是春天過了一半。

微信圖片_20220323113910.png

  這個時節,江南最為愜意,晴天,風和日麗;雨天,和風細雨。相較于之前的春寒料峭和往後的逐漸燥熱,這時段的大自然一切都顯得那麼溫文爾雅,恬淡閒適,給人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也讓人的情緒舒緩地平靜下來。

  但是,有時候人沉靜下來不免有些心有不甘。比如,當下的這場雨,從春分那天開始下到今天已經足足四天了,而且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除了起初因“喜雨”而有點興奮,現在倒有點麻木了。因為這雨淅淅瀝瀝,滴滴答答,雨速不緊不慢,雨聲不高不低,始終一個節奏,沒有起伏變化,漸漸地,我看得審美疲勞了,聽得百無聊賴了。

  於是,為了提起和激發我對雨的欣賞興趣,挽留和延長我對雨的美好印象,今夜,我特意沒開燈,而是點一根蠟燭,倒一杯紅酒,獨自蜷縮在落地窗前的沙發裏,試圖再次靜靜感受宋人蔣捷“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聽雨”情懷。遺憾的是,厚重的雙層中空玻璃將雨聲徹底阻隔,窗外仿佛正在播放一部無聲電影,只有竹影婆娑之間,被雨水洗滌過的片片竹葉隨風搖擺,在路燈的映照下爍爍閃耀著點點亮光,我陰差陽錯地落入了東坡先生“莫聽穿林打葉聲”的意境。

  不過,“聽”著“聽”著,我反而感覺人更淡定了,心更安靜了。突然,一個奇特的想法涌上心頭:竹子一節一節,而人往往會把時光裁成一段一段,並且會不自覺地在這段時光裏回味那段時光。

  是的,人一旦靜下心來,一些陳年舊事便會不自覺地浮現腦海。此時此刻,我突然記起,曾經看到過一個小男孩蹲在地上盯著幾隻螞蟻饒有興致地看了小半天,任憑他母親怎麼叫喚也不捨得離去。我不禁在心中自問,漢朝人如果不是靜靜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怎麼會有“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樂府形式出現呢?這絕不是古人吃飽了飯沒事幹,而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體現。

  不得不説,人往往會受某種特定環境的影響而安靜下來,有時也會因為某些事而平靜下來,但這些一般都是階段性的、暫時的。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紀,心態大多才能沉靜下來。但這即便是正常現象,也不具有普遍意義。並不是所有的人到了某個時間節點就能自然而然地沉靜下來的,只有經歷過人生風雨,並能對現狀泰然處之,安之若素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是看穿了世態炎涼,才能實現“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心靈凈化;是超脫了凡塵俗事,才能達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神清高。這是一種通達從容且優雅大方的人生境界!

  但不管怎麼説,人能安靜下來都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對自己有好處。放下七情六欲,靜思己過,三省吾身,進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有益於身心健康。木心先生説:“從前的時光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時代變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大輪盤,人在其中不得不被動地跟著旋轉;又好像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變成打了“加力”的飛行器,“坐地日行八萬里”了。於是乎,一些人因為走得太快,行色匆匆間忘記了來時的路,並且因為拼命狂奔而損壞了身體,因為急功近利而殘害了精神,甚至因為“失重”而墜落下來。因此,能有機會停頓下來、安靜下來,靜靜聆聽一下自己的呼吸是否均勻、心跳是否正常、血液迴圈是否順暢,像汽車維保一樣,給身體做個“保養”,並視情修復疲憊的身心,完全有必要。

  當然,這也要看各人主觀上怎樣看待這個靜。哲學意義上的靜是與動相對的。我認為,這個靜,既不是閒靜下來無事可做了,也不是靜止下來不想再做事了,而是處於一個以靜制動的階段或狀態,是一個對自身狀態主動作出適時調整,對自我角色自覺進行定位轉換的難得機遇。就像一場籃球賽剛打完上半場,現在屬於半場休息的“更衣室”時間,還要及時恢復體能,調整戰術,為下半場做好充分準備。

  另一方面,人能安靜下來對社會也有好處。拋開身外之物,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把舞臺讓給後生晚輩,有所為有所不為,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不給年輕人找麻煩,不跟年輕人搶風頭,並與他們美美與共,本身就是不給社會添亂子的自覺行為。否則,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浮氣躁,憤懣不平,看這也不順眼,看那也不習慣,拿年輕時參與搞慣了政治運動那一套東西來要求和約束現代人,説落伍話,出“餿主意”,辦“吃力不討好”的事,甚至腦子一熱,心血來潮,指手畫腳“瞎折騰”,像“文革”那樣搞極“左”,使出與時代不符的“昏招”,那就不是給社會作貢獻,而是徹頭徹尾的給社會添亂了。

  然而,我覺得僅僅不給社會添亂還不夠,還要盡其所能,發揮餘熱,主動為社會作貢獻。當然,為社會作貢獻有很多種方式方法,這要根據各人的自身條件和能力量力而行。但不管怎麼説,有些事情還是不難辦到的。比如,年輕人衝在一線,你打個下手,遞個工具,幫襯一把總可以吧。再比如,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去扶貧、去支教,也不可能去到貧困村當“第一書記”了,但結個“對子”,搞點資助,行點善事總可為吧。如果你不願意做慈善,那麼就不花任何成本,在不苛求“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情況下,發揮自身優勢,言傳身教,做好力所能及的複製和粘貼工作,把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傳授給年輕人,把優良傳統賡續傳承給子孫後代,教育引導他們“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總是可行的吧。

  總而言之,人一旦安靜下來,就要善於抓住並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儘量避免低頻率的情緒出現,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寬容、正直、喜悅、善良和向上的狀態上,自然就會擁有人生的完滿境界。一句話,安靜下來的樂趣有很多,安靜下來的高尚情趣也很多。關鍵就看你怎樣去做這道“選擇題”。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眼下,西伯利亞寒流已停止了襲擾的腳步,東南沿海溫帶、亞熱帶季風尚未生成颶風席捲而來,處在兩種極端天氣結合部的江南,正是難得的氣候平穩、平和的“窗口期”;南方人也有個“春捂秋凍”的説法和習慣。“若無閒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既然如此,不如趁勢而為,把這個自然界的氣候“窗口期”變為人生修身養性的戰略機遇期,在霏霏細雨中讓自己安靜下來,回歸靜初,不忘初心,靜納百川,靜待花開。

  如斯,便能懷瑾握瑜,高風亮節。因為只有靜初,方能行高遠!

  ——2022年3月22日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王仙桃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王仙桃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