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給食品“穿金戴銀” 可能面臨法律制裁
南方日報 · 杜瑋淦 | 發佈時間2022-03-15 10:03:38    

   金箔壽司、金箔牛排、金銀巧克力蛋糕……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在食品中添加金銀箔粉。這些造型時尚的食品往往價格不菲,卻有不少消費者願意買單。

  “穿金戴銀”的食品看似高端,實則潛藏安全風險。1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關於依法查處生産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通知》(下稱《通知》)。記者發現,《通知》實施至今仍有商家違規生産、銷售含金銀箔粉的食品。

  電商平臺仍有售且未標注生産資訊

  金銀箔粉是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瀚介紹,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生産實行許可制度,目前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標準明確規定,金銀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用於食品生産經營。

  《通知》印發後,北京、遼寧、寧夏等地疾控部門陸續發佈提醒稱,金銀非人體必需營養物質,若攝入過量或會造成機體中毒。疾控專家也提醒,市面上所謂的“食用金箔”,還可能是其他重金屬和色素結合的假金箔,安全性難以保障。

  記者檢索發現,《通知》印發以來,各地已開展針對金銀箔粉食品的執法檢查,但仍有商家鋌而走險。《通知》還重點督促網路交易平臺嚴禁平臺內經營者銷售含金銀箔粉食品,但記者近日在重點電商平臺搜索發現,仍有網店出售該類食品或食品添加劑。

  3月14日,記者在某大型電商平臺上輸入“可食用金箔”“可食用銀箔”,均顯示“沒有找到相關寶貝”。但用“金箔”這一關鍵詞搜索,發現不少相關商品在售,部分貼著“烘焙”“食用”等標簽。

  記者進入一家網店看到,該商家有標識“日本進口24K金箔銀箔”的商品在售,0.5克金箔售價258元,0.5克銀箔售價48元。記者詢問網店客服“商品是否可以食用”,客服回答稱“我國沒有把金箔納入食品類……可以吃下去只是沒有明文規定”。該商品並未標注任何生産資訊,客服介紹稱該商品是在國內封裝。記者多次要求其提供商品標簽,均遭到拒絕。

  記者在另一家大型電商平臺檢索發現,仍有商家出售“金銀箔粉”添加劑,且在商品資訊處介紹可以用於蛋糕壽司裝飾,當記者私信向客服諮詢時,對方明確表示可以食用。在某食品點評網站,有不少網友曬出含金箔的飲品、蛋糕、刺身等食物。

  專家建議向生産或經營者索賠

  《通知》明確,各級海關部門要督促食品進口商落實主體責任,不得進口含金銀箔粉食品,已經進口的,立即停止銷售。

  張瀚認為,如果商家進口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金銀箔粉等食品添加劑且提供虛假材料的,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

  張瀚解釋,在食品中添加微量金銀箔粉能否被解禁,取決於未來能否通過法律程式證明添加金銀箔粉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其安全性。他判斷,考慮到對用量等因素的監督困難,短期內金銀箔粉作為食品添加劑在國內解禁基本無望。

  消費者如因食用違法添加金銀箔粉的食物導致健康受損,應如何維權?張瀚支招:既可以向生産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除了要求賠償損失,還可向生産者或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而且增加賠償的金額至少是1000元。

  有關部門正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近日,汕頭市檢察院對一起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該案當事人是地方網紅食品“潮汕鹵鵝”加工商,其使用工業松香對生鵝、生鴨進行脫毛處理並銷售,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支付懲罰性賠償款300萬元。

來源:南方日報    | 撰稿:杜瑋淦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南方日報    | 撰稿:杜瑋淦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