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站在風口上的數字藏品,能起飛嗎?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朱承 | 發佈時間2022-03-08 18:50:39    

   新年疊加冬奧會,讓原本小眾的數字藏品火爆出圈。

  新華社上線國內首套新聞數字藏品,央視網發佈1萬份虎年數字藏品,阿裏、騰訊、百度、京東、小紅書、趣鏈等加速佈局,浙江、四川、湖南、河北......博物館相繼涌入,連國際奧會都難以免俗,在“一墩難求”的背景下迅速與NFT平臺nWayPlay合作發售“冰墩墩”數字盲盒。

  平臺“卷”,用戶也“瘋狂”。無論是9.9元還是119元,數字藏品幾乎與秒售罄畫上了等號。

  數字藏品價值何在?未來去向何方?涌金君與圈內人士聊了聊。

mmexport227f0afad99e48e54b78547414b0ff49_1646736596430.png

圖片來源:nWayPlay

  數字藏品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搞明白,什麼是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最早起源於NFT(Non-FungibleTokens),這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憑證,中文常翻譯為“不可同質化代幣/不可替代代幣”,因其具有唯一性、可溯源、不可分割等特性,因此可以用來代表獨一無二的東西。

  “數字藏品能夠實現精準確權,並且提供對數字內容的生産、流通等全生命週期管理追溯,非常適應數字時代的版權保護需求。”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智慧財産權管理研究所聯席所長黃燦認為,這也將成為文化産業數字化一個新切入口。

  2021年3月,數字藏品最先從藝術圈火了起來。

  數字藝術家Beeple的一幅NFT作品拍出了6930萬美元的天價,人們意識到,數字世界可孕育出巨大的藝術空間和商業潛力。

  “傳統藝術家要和畫廊合作,找藏家、拍賣行認可其藝術造詣,然後面向更廣泛的大眾推出。但NFT藝術顛覆了這一套邏輯,大眾用真金白銀為自己的審美投票,讓數字藝術不再需要傳統的守門員。”紅洞科技首席執行官張貝龍認為。

  經歷漂洋過海的NFT到中國市場演化成為“數字藏品”,與NFT最大的區別是不在公鏈發行,而是由不同的平臺發行在各自的聯盟鏈上。其中,也有浙商的身影。

  萬事利旗下西湖一號則將AI設計與數字藏品結合,為用戶提供了購買、設計、上鏈、發行的一站式體驗,通過區塊鏈技術確保其獨特性與真實性,並實現了數字藏品和實物絲巾的用戶轉化。“我們的用戶畫像正在發生變化。”西湖一號相關負責人劉婧透露,“數字藏品不僅顯著提升了我們男性用戶的數量,還使女性用戶的年齡層變得更年輕了。”

mmexport1646736601886.jpg

《築夢冰雪》數字藏品 圖片來源:西湖一號

  國內為啥會火

  一批年輕的淘金客已經入場。

  “220收一套567、100收一套小青小白,敦煌3500。其他看上就秒。”“999齣一個慢羊羊,要的滴滴。”“今晚21點金毛犬限量108枚衝啊!”……

  在一個數字藏品千人交流QQ群裏,隨著彈窗不斷閃動,短短幾分鐘未讀消息就積累了上百條。

  “買NFT主要為了賺錢。”一名90後OpenSea平臺的資深玩家告訴涌金君,很少有用戶買 NFT 是為了自己收藏,基本都是為了二次轉賣盈利。

  “新興市場、價格不貴、或許還能賺點小錢。”張貝龍調研之後發現——男性用戶近7成,90後接近一半,且大部分具有投機心態。

  但事實上,數字藏品與NFT存在著較大差異:數字藏品主要基於聯盟鏈發行,各平臺存在交易限制且不打通,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閉環。“雖然數字藏品的流動性會受到限制,但價格也會比較穩定,金融風險比較低。”雲象區塊鏈創始人黃步添認為。

  “技術是中性的,看我們怎麼使用它。”黃燦認為,在海外NFT本質上是一種藝術名義的數字金融産品,而在國內數字藏品本質上是探索數字形態的文化新消費,兩者路徑完全不同。

  儘管數字藏品的金融風險較為可控,但大部分業內人士還是期望監管能更早落地。

  “如果監管能在早期就有效介入,和數字藏品的發展一起迭代,會更有利於國內數字藏品可持續發展。”對此,黃步添建議設立監管沙盒,比如要求數字藏品的發行和交易必定期披露,同時逐步完善數字藏品的技術標準和平臺標準。

  未來前景幾何

  雖然爭議不斷,但數字藏品的政策紅利仍在不斷釋放。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就提到“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服務網路和應用支撐平臺,為廣泛開展數字經濟合作提供基礎保障。”

  今年2月,由騰訊、螞蟻集團、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之江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提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技術框架》國際標準項目立項建議獲得通過,區塊鏈數字藏品將迎來首個國際標準。

  毫無疑問,數字藏品站在了風口。但隨著各類平臺井噴式增長,數字藏品模式趨同的瓶頸日益顯現,能否進一步延伸數字藏品價值鏈,成為各大平臺立足的關鍵。

  萬事利提出“人人都是創作者”的理念,依託其AI設計和供應鏈快反優勢,不斷為用戶賦能,從而給實體産業增長帶來新的突破口。“下一步我們還將連結更多的優秀創作者,拓展更多的使用場景,實現多元化的産業應用。”劉婧表示。

  紅洞數藏則將數字藏品視為連接元宇宙的重要一環。張貝龍認為數字藏品必須長期具有生命力,購買後依舊需要持續運營,不斷迭代。“比如剛剛推出的‘無極熊貓’,我們的設想是未來可以在元宇宙裏奔跑。”

  “不過,平臺各自為陣正是目前制約國內數字藏品發展的瓶頸。”張貝龍認為,未來的數字藏品市場應該按照多中心化的思路發展,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鏈和應用分離開來。

  “在實現流動性和合規性的基礎上,如果將數字藏品與收益權結合,將會形成一種新的生態,從而奠定資訊網際網路走向價值網際網路的基礎。”黃步添説。

  讓年輕人“上頭”的數字藏品,到底是商家噱頭,還是大有未來,各位讀者怎麼看?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朱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朱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