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保護古道是為了留住文明促進經濟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2-26 11:36:56    

   浙江又一個地方立法引領全國。

  昨天,浙江召開古道保護工作新聞發佈會,宣佈《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將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稱這是全國第一部關於古道保護的地方立法。

s1702091909586278950.jpg

圖源浙江省林業局

  01

  任何立法大多都有迫不及待的背景元素。這部也是一樣。

  浙江的這次急迫源於這個省豐富的古道資源以及在當代的利用價值。

  據初步調查,浙江現存古道1200余條,總長9000多公里,其中目前已作為文物保護的古道目前有53條。

  就其分佈而言,浙江現存的古道多分佈于山地丘陵地區,自然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歷史人文薈萃。

  無疑,在一個文化賦能社會、厚重經濟的時代,這是一筆越來越被看重的財富。

  從古代一直到現代,這些古道薈萃于山嶺之壑、村落之間。

  比如有“霞客古道”,有“兩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之稱的“仙霞古道”等,也有承載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英勇鬥爭精神的“茶山古道”等紅色資源豐富的古道。

  他們歷經歲月風雨,或殘破或整潔,依然留在那些高山峻嶺間。

  而依賴古道資源開發新型旅遊,是不少地方的不二選擇。

  據初步統計,浙江省的這些古道沿線有自然景觀資源3800多個,民宿、農家樂3200余家,保存人文古跡2400多處,記載民間傳説1600多個。

  在重視文化旅遊開發的當代,這些古道都是一筆筆有形的財富。

  02

  有人擔憂地評價説,古道是脆弱的歷史遺存。

  為什麼這麼説?

  在過去許多年代,為了發展經濟,許多地方置人文古跡于不顧,盲目開發不説,順帶就把不可再生的古道古跡破壞了,真正被淹沒在了歷史的塵煙中。

  而一經毀壞,如何修復也是附上了現代痕跡失去了些許歷史的韻味和滄桑。

  與全國許多地方一樣,浙江許多古道的貫通性、歷史性、人文性和景觀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比如道路碎片化較嚴重、自然侵蝕較嚴重、人文古跡受損較嚴重等,古道保護管理工作也存在主體不明、經費不足、職責不清等問題。

  古跡是一種無言的人文呼喚,在當代凸顯而出的價值引起有識之士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

  2015年以來,浙江省共投入資金3億多元,其中省級資金1億多元,用於古道的保護修復,共修復古道200多條,總長度超過1500公里。

  保護、修復逐步成為一種文明督促下的共識。

  03

  浙江本來就是一個人文、歷史、文明厚重的省份。而歷史文化遺産都承載著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如果你曾走過浙江的那些山區峻嶺,就會發現,這裡的古代遺跡隨處可見。

  而蜿蜒在其間的古道不僅僅是過去歷史的見證,也是當今復原文化的現實需求。

  古道是歷史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古道就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産。

  即使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看,保護古道資源也是促進經濟騰飛的重要元素。

  據統計,近十年來沿著古道走進森林、走進大山的遊客增加了20多倍,每年達到4億多人次。在古道遊的帶動下,浙江省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産業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成為浙江省林業第一大産業,為山區鄉村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讓飽含歷史風霜的古道重新煥發活力,充分挖掘利用好古道的文化資源,發揮其在詩路文化帶建設中的紐帶作用,以最小干預發展古道經濟。這是一種現實非常迫切的需求。

  浙江在全國第一個出臺這部地方法規,正是在對於歷史文明的研究、對當代古道重要性認識的前提下做出的重要選擇。也會給全國類似古跡保護法規的出臺起到一個引領作用。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趙慧子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趙慧子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