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網路“大”時代呼喚指尖“正”能量
中國網 · 胡夢笑 | 發佈時間2022-02-18 22:27:44    

   近日,浙江台州仙居女子崔芳麗一段在丈夫病床前跳舞的視頻被“罵”上熱搜,然而,視頻背後的故事其實非常讓人動容。

  3年多來,崔芳麗對癱瘓在床的丈夫不離不棄、精心照料,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她的精神叫人肅然起敬。從網友的質疑、謾罵到“在不幸前起舞,是值得尊重的堅強”的讚揚,兩度登上熱搜。這個逆襲正説明瞭:網路世界裏,需要多一些對真相的敬畏。

  網路空間是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擁有發聲的權利,也應承擔起共建和諧文明網路生態的責任和義務。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裏,面對各種資訊和觀點,甚至謠言、攻擊和謾罵,尤其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辨別,期待更多“指尖上”的文明和善意。

  多一些共情少一些戾氣。文字可以是撫慰人心的春風,也可以是一把傷人的利刃。崔芳麗一則18秒的跳舞視頻引發大量網友的口誅筆伐,這些帶著情緒和添加了自我想像的“圍觀”等於給她不幸的生活又抹上一層陰霾。能像崔芳麗一樣將這些中傷和謾罵當做生命中的“擦傷”一笑而過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鍵盤俠”們的語言攻擊可能會成為壓垮當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河北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離去,引發了人們對於網路暴力的激憤和深思,那些惡語相向的句子就像一片片雪花慢慢積累,最終引發了雪崩。

  當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為這些辱罵攻擊戛然而止時,我們除了嘆息和同情,更應該思考。脫下“網民”這層虛擬的外衣,每一個參與者都是真實可以被追究的個體,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我們必須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共同維護安全有序、風清氣正的網路環境。

  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揣測。隔著手機螢幕,我們看到的資訊片段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也很難判斷與真相的距離還有多遠。網際網路的記憶裏,網路謠言、輿論綁架時有發生。比如紹興男子過馬路被拍成出軌對象的無辜躺槍、山東濟南老人摔倒事件的反轉,網友們根據資訊片段就開始腦補甚至發出許多尖銳的、極端的評論。

  那些“路過”崔芳麗人生窗口的網友被個人情緒和偏見所主導,而不明所以的人則被這些未經核實的評論和猜測左右了情緒,好奇心、表達欲以及不問是非真假的臆想最終讓無辜的當事人成了受害者。直播時代,充斥著一些無底線蹭流量的亂象,但不明真相之前,我們不應該被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主導,少一些惡意揣測和盲目抨擊,多一些對真相的敬畏和冷靜的等待,或許就能離真相更近一些。

  多一些冷靜少一些浮躁。崔芳麗1000多個日夜的貼身照料只求丈夫能陪她白頭到老。偶爾苦中作樂的視頻背後,是她面對生活不易依舊追求快樂的樸素心願。而山東“拉麵哥”3元拉麵15年不漲價走紅和“菜饃奶奶”人老了應該有個價值火爆後,大批自媒體運營者蹭熱度、蹭流量,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這些案例都暴露出網路空間“流量為王”的積弊。

  “網紅”們聞流量而動,消費的是一群普通人的善良。浮躁而快節奏的生活裏,我們呼籲靜下心來思考和沉澱,流量背後那些不幸的人們對命運的承受與抗爭、平凡的人們為生活所付出的謙卑和努力,才是更重要的。我們的網路空間該多一份這樣的踏實和安穩。

  願我們都在網路世界裏做一個溫暖善良的人,在這片“指尖的土地”上播撒下更多文明善意的種子,讓更多的正能量在指尖集結傳遞,照亮這個網路“大”時代。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胡夢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胡夢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