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數字化改革一週年之際 感受大變革裏的"小驚喜"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施力維 王逸群 陳久忍 通訊員 曹海建 金靜 | 發佈時間2022-02-17 08:35:27    

   浙江人的一天,因數字化改革而不同。一份尋常的外賣訂單,有外賣線上平臺守護食品安全;交通出行,“浙裏暢行”規劃線路,提供實時視頻;新購住房,建設進展及時掌握,問題建議線上提交……

  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看似小事,卻連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關係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2021年2月18日,浙江全面啟動數字化改革。一年來,這一場牽一髮動全身的系統性“大變革”,悄然改變著浙江人的“小日子”。

  在數字化改革一週年之際,多路記者分別走進山區鄉村、城市工地、街道社區,在同一天感受數字化改革給居家老人、購房業主、基層社工帶來的改變。在一個個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場景”裏,共用同一份改革獲得感。

  山村裏的智慧養老

  2月15日,元宵佳節,記者駕車來到地處山鄉的杭州市余杭區鸕鳥鎮。小鎮年味還未散盡,山路兩旁,挂著盞盞紅燈籠。不過鎮裏已沒了假期時的喧鬧,許多年輕人又重新趕赴城市工作,留守的以老人居多。

  少了年輕人的照料,老人們生活品質有保障嗎?早上9時,記者如約來到鸕鳥鎮仙佰坑村見到村民吳素琴時,66歲的她正笑瞇瞇地坐在大廳的竹椅上,對著手機刷視頻。

  依託數字化改革,村裏的老人“宅”在家中,也能享受養老服務。吳素琴覺得,這是一年裏最大的改變,“我們也像年輕人一樣,用手機點餐,預約養老服務。”

  上午10時,吳素琴為記者演示了一次點“外賣”。紅燒雞腿、番茄炒蛋、蘿蔔清湯,她在小程式上熟練地下單,1小時左右,午餐就能送到家。這份“外賣”,其實是鸕鳥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的老年營養餐,“鎮裏有補貼,每頓飯算下來,自己承擔5元左右”。

  這份送到府的午餐背後,是市、區、鎮三級針對杭州鄉村養老服務的一次變革。

  午後,在吳素琴及鎮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鸕鳥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詳細了解這份午餐背後的故事。在這裡,鎮裏按照省市統一部署架構,搭建了數字養老服務場景,通過智慧設備、智慧系統、助餐小程式、家庭床位等收集的數據,為老人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和監護。

  記者在螢幕上看到,鸕鳥現有60歲以上人口3346人,佔戶籍總人口的28%。為了給數量較多的高齡、獨居、孤寡、空巢老人送餐,鎮裏搭建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送餐體系。老人在數字平臺訂餐,訂單將會在此派發給送餐員。

  鎮裏以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打造了送餐平臺,建立送餐隊伍。為確保老人吃上“熱乎飯”,鎮裏還把轄區的農家樂,引入到養老助餐體系中來,並設立了鄰里助餐點。等餐品送達後助餐點後,老人可就近用餐。“大家還能聊聊天,碗都不用洗了。”吳素琴説。

  針對一些行動不便、年紀較大的老人,鎮裏到府安裝了應急呼叫設備,出現緊急情況後,後臺會及時推送到基層治理平臺,相關人員可以及時到府救護。

  老年人用手機軟體不熟練怎麼辦?這兩年,鎮裏多次開辦了針對老人使用手機的培訓班。通過培訓,吳素琴現在能熟練地使用社交軟體,還特別點開了“浙裏辦”,“現在辦事用這個,有老人版字體大,很方便”。

  城市裏的省心驗房

  走出鄉村,來到城市,住宅品質是市民們高關注度、高投訴率的“關鍵”小事。如何將這件“煩心事”變成“省心事”?2021年,台州推出“房省心”應用,接入全市全部2947個在建工程,8萬多套在建住宅,以解決房産項目的施工品質難監管、工程驗收難放心、收房標準難把握、群眾投訴難解決等問題。

  在台州,一路記者跟著市民黎力,去驗收新房。看看“房省心”應用場景,給市民收房帶來了哪些改變。2月15日午間,記者和黎力在椒江城東的一個小區門口碰面。該小區有8幢樓房,排成南北兩排,將綠化、泳池、兒童遊樂場等公共設施,圍在中間。

  黎力的房子在4樓,面積108平米,三室一廳兩衛,是全裝修的房子,基本的門窗、水電都已經安裝好了。“房子可以説是我看著一點點造起來的。實地看房,還是第一次來。”黎力説,之前他經常通過“房省心”,查看樓盤建設進度、品質驗收等情況,了解房子建造的最新動態。

  一進房屋,黎力就開始一間一間認真查看起來。只見他一會兒按開關,一會兒推拉門窗,一會兒用指關節扣打墻面,在陽臺上比劃窗戶的高度,看起來很專業。

  “驗房,我是做了功課的。”面對記者疑問,黎力打開“房省心”應用,進入“驗房貼士”模組説,“這裡有4個教學視頻,驗房的知識可以學”。記者點開視頻,發現裏面有水電、廚衛、門窗、地面等區域的驗房注意事項,由來自台州各大建築公司的專業人士進行講解和教學,並推薦了各種驗房工具。

  “我覺得水電線路還可以,基本可以直接用了,插座也挺多的。陽臺的採光也很好,9點鐘陽光基本全照到了。”但是,黎力還是發現了一些瑕疵。他指著陽臺外墻的一側邊緣説,“你看,這個墻面抹灰,不太平整。看起來像重修過的,而且上端還有個小裂縫。”

  上午10時多,在“安心收房”的“意見反饋”板塊,黎力上傳了現場拍攝的照片和文字描述,將意見向監管部門反饋。看完房子,黎力又在公共區域轉了一圈,看了走廊、過道、樓梯的情況,這才下樓。他準備過幾天帶上各類專業工具,再來仔細驗一遍。

  黎力的意見反饋,最後去了哪?記者隨後來到台州市住建局,進入“房省心”管理後臺,發現共有近200條各類投訴和諮詢,內容有“地下停車場沒信號”、“空調外籍未墊平未固定”、“房屋贈予需要什麼手續”等,大部分當天都能交辦完結。

  “我們的系統橫向協同了自然資源等12個部門,縱向貫通了省、市、縣、企業、項目、業主六個層級的數據。”市建設局一名負責人介紹。

  該系統可以實時掌握全市項目基礎資訊、同比增長、項目分佈、企業主體、數字化執法和從業人員分析等,及時掌握企業、主管部門安全生産履職和品質管控工作情況,為工程品質安全管理提供基礎數據。

  後臺顯示,黎力這條意見已在10時15分交辦給開發商處理,在11時鐘左右辦結。“是的,開發商早上就聯繫我了,説這幾天就會派房屋維修人員到府查看維修。”接到記者求證電話時,黎力高興地説。

  社區裏的高效服務

  走進杭州市拱墅區東新園社區居委會辦公室,社區黨委書記費建軍的目光正緊盯電腦。“我先對完這張表格。”他衝我們笑了笑,繼續把目光挪回螢幕。

  湊近一看,系統正是杭州市為推動基層減負提高社區服務效率的“一表通”應用。他指著略顯空蕩的辦公桌説:“你看,工作方式都變了。社工們開始脫離‘表山單海’了。”

  正在費建軍給我們介紹的時候,系統彈出一條提醒:居民劉**即將滿80周歲,請及時辦理高齡津貼。“走!跟我們到府去。跑幾家,你就有數了。”

  記者跟隨費建軍來到東新園小區一戶居民家中。“劉大伯,您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確認下。”只見他將個人資訊一一核實、記錄,並輸入到手機浙政釘的“社區智治線上·一表通”中。“這就辦好了,下個月這筆津貼就會打到您的卡裏了。”不到2分鐘,費建軍辦好了所有手續。

  路上,費建軍告訴我們,像這樣的高齡津貼、殘疾人補助等事項申報,以往需要本人到社區辦理。如今,系統通過數據的比對碰撞,會根據年齡主動提醒哪些老年人可以辦理老年卡或者申領高齡津貼,社工根據提醒的內容,主動與老人對接,到府或電話採集電子資料。

  改變的背後,是多部門業務數據的打通。費建軍將“智治線上·一表通”場景比作“數據庫”。“在這個數據庫裏,我們看到的人員資訊是非常立體的,比如,我們查看一個低保人員,他的基本資訊、走訪記錄,補貼記錄、救助資訊等都一目了然,因此就算是一名新社工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服務對象的全面資訊,從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據介紹,平臺整合原有的人社、城管、計生、老齡、企退、消防、綜治、氣象等條線約13個業務系統數據,打通大救助、網際網路+養老、智慧民政等5大系統,覆蓋幫扶、養老、殘聯、企退、黨建5個條線業務場景。

  一天採訪下來,更明顯的感受是社工負擔減了,群眾享受服務更方便了。辦公室內坐在電腦前報表的聲音少了很多,走街串巷的社工卻多了起來。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在日常工作中,社工往往要承擔多個條線的任務。以往各部門要求社區填報的表格中,需要統計的項目也有不少重復。”費建軍説,過去好多社工到了社區就開始統計、匯總、填表,一抬頭就到中午了,而東新園社區常住人口有16000余人,社工只有十幾名,“填表佔用了很多到府服務群眾的時間,不少居民也反映見到社工的時間越來越少。”

  現在,社工只需在走訪中對系統中居民“立體畫像”的數據進行實時更新即可。部門如果想要相關的報表數據,只需點點滑鼠勾選關鍵數據,後臺就能“DIY”出一張表單。“平均下來,每個社工每週用於資訊採集和製表時間縮短了將近20個小時,讓社工的平均走訪時間提升了60%。” 目前,除了養老條線外,社區目前幫扶、殘聯、人社、退役軍人、衛健、司法等7條線的報表從113張減少到26張,都可以“一鍵”生成。

  伴著基層減負,以前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審核的眾多民生補貼發放也變得更精準、快捷,通過接入“民生直達”平臺,已成功發放資金4790余萬元,資金髮放審核週期由之前的3天減少至2小時。

  【浙江新聞+】

  三大成果持續涌現

  應用成果方面,謀劃建設重大應用127個,其中上線運作重大應用106個,評選出省級最佳應用兩批共55個。打造了民呼我為、危化品全鏈條安全風險智控、網路生態“數治通”、浙裏基本公共服務、浙農服、預防青少年新型違法犯罪、影視文化大腦、碳賬戶碳金融、普陀山一碼通、攤省心、天眼守望助力“兩山”轉化綜合智治應用等一批特色應用。

  理論成果方面,建立了一批數字化改革的規範性話語體系,制定了一體化智慧化公共數據平臺和五大系統構架方案,形成了一批重大應用的設計報告,理論專著、改革教材、定義集、調研報告、理論文章等。

  制度成果方面,及時將改革的思路、路徑、舉措、方法等固化上升為制度規範,編制重大應用“一本賬”S0、S1,制定、修訂數字化改革相關地方性法規16部,出臺《省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省數字化改革領導小組例會制度》等制度文件,發佈《數字化改革術語定義》《數字化改革公共數據目錄編制規範》等地方標準。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施力維 王逸群 陳久忍 通訊員 曹海建 金靜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施力維 王逸群 陳久忍 通訊員 曹海建 金靜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