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15日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化和提升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水域生態修復工作。
《意見》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採石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嚴峻,水域生態修復任務艱巨。
《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強化完善保護修復措施,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和監管能力顯著提升,保護功能充分發揮,重要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關鍵生境修復取得實質性進展,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性增長,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基本遏制。到2035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生境得到全面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顯著增長,水域生態功能有效恢復。
《意見》提出了開展生態修復、拯救瀕危物種、加強生境保護、完善生態補償、加強執法監管、強化支撐保障、加強組織領導等7個方面19項政策措施,涵蓋了生態修復、生態調度、增殖放流、健康養殖、珍稀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棲息地建設管理、生態補償、全面禁捕、執法管理、投入保障、科技支撐、責任落實和社會動員等與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有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
《意見》提出,要將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納入長江流域地方人民政府績效及河長制、湖長制考核體系,進一步明確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水生生物保護方面的主體責任,根據任務清單和時間節點要求定期考核驗收,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強大合力。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18〕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採石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嚴峻,水域生態修復任務艱巨。為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強化完善保護修復措施,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樹立紅線思維,留足生態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根據水生生物保護和水域生態修復的實際需要,在生態功能重要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科學建立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嚴格的保護管理。
落實保護優先,實施生態修復。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進一步強化涉水工程監管,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修復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和關鍵生境的生態功能。
堅持全面佈局,系統保護修復。堅持上下游、左右岸、江河湖泊、干支流有機統一的空間佈局,把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態環境放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中,全面佈局、科學規劃、系統保護、重點修復。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和監管能力顯著提升,保護功能充分發揮,重要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關鍵生境修復取得實質性進展,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性增長,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基本遏制。到2035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生境得到全面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顯著增長,水域生態功能有效恢復。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辛聞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