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 手機版 浪潮新聞 專題 網信浙江 今日浙江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潮評社 財經 房産 浙商 娛樂 社會 汽車 旅遊 English
banner-s

“君品習酒”和中國人的精神

創業故事2019-11-23 14:12:03
美酒與中國人的精神,彼此有著怎樣的勾連?..

        在過去討論美酒的文章裏,我們總是把東方習酒和儒家文明聯繫在一起。

        儒家精神以抽象的哲學方式呈現出來,而東方習酒,則把它具象化,讓它可以被看見,乃至被品嘗、被體味。

        正如飛機掠過天際,去不留痕,當我們為它挂上彩色煙霧,就軌跡判然了。

        從濃香大曲,到醬香習酒;從“習水大曲”,到“習水天辰”;從“窖藏1988”,到“君品習酒”。習酒的一整個譜係,標記的是一條文明滋長的軌跡。

        這條軌跡裏,展現的是文明的韌性—單純美好,孜孜以求。用辜鴻銘先生的話説,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美酒與中國人的精神,彼此有著怎樣的勾連?

1.webp.jpg

中 國 美 酒

        中國美酒,實在太有趣。

        因為在美酒當中,包含著一組相互對抗的矛盾。它越老越好,但卻越老越單純。就像一個人,用盡一切力量去成長,最終 “成長”為一個純凈的嬰兒。“君品習酒”便是如此,用最老的基酒,呈現出最純凈的味道。

        而這,正貼合著“中國人的精神”。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一個“年長的嬰兒”,長期的思想與實踐,讓他變得事理通透,而通透事理之後,他呈現出來的不是世故、圓滑—孔子所厭惡的“鄉願”,而是單純如嬰兒。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符合自然法則,讓人舒適愜意,如沐春風。

        所以,這組對抗性的矛盾,可以具體化為更明確的表述:通過徹底的社會化,讓一切自然而然。用心理學的方式來説則是,頭腦的理性和心靈的感性彼此協調。行為服從於自然真實的情感,但從理性上考量,它一樣無可挑剔。

        擇義而處,戴仁而行,但一切又都發乎自然。是之謂君子。

        辜鴻銘先生用了整整一本書,來告訴當時的西方人,什麼是“中國人的精神”。

        西方人,對於近代中國而言意味著科學、工業和現代政治制度,背後的指導思想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強大的物質力量壓倒一切,成為評判文化高下、文明與野蠻的首要標準。弱者必被消滅,弱者宜被消滅。

        對此,中國人是格格不入的。強權原則不但被中國道德傳統所排擠,而且對於政治而言也是羞于啟齒的,即便它有時的確如此運轉。

        儒家先賢提倡的是一種本心上的向善,在政治上體現為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強力無法壓制道德,這是天命,身負天命,何懼惡人。

        人是“天”的後代,所以其本質是從“天”繼承而來,天命就是道德性。君子,是一種道德修為境界,是人通過努力,回到“天”希望的樣子。正如一個人努力學習、成長,最後變成一個最符合自然要求的人,像個孩子。

        用辜鴻銘的話總揆其意,中國人的精神,是我們“一直過著一種孩童般的心靈生活”。

        如果真有人能在心理上“越活越年輕”,那就是君子。

        美酒也是如此。當我們飲一杯“君品習酒”,感受到的不是世故、複雜和權力,而是回到本心,美好而單純。美酒的成長過程是做減法的,用時間的力量來為它減去猛烈、刺激、衝動、桀驁、鬥爭,再用巧妙的勾調給它加上得體的修飾,整體上變得純凈歸一。

        這就是中國美酒,用足夠的時間,來成長為一個孩子。

2.webp.jpg

美 酒 和 孩 子

        怎麼更好地理解“孩童般的心靈生活”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定義什麼是“心靈生活”。佛家説“眼耳鼻舌身意”,對應著“色聲香味觸法”,前者是用來分別認知後者的器官。其中的“意”,是用來認識“法”的。

        不拘泥于佛家哲學,只是借用這種“意”與“法”的簡潔的關係,來服務於我們自己的認知。

        我們把“意”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頭腦,二是心靈。

        同樣地,把“法”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理性,二是情感。

        因此,“意”對“法”的認知,就包含兩個內容,一是頭腦的理性分析,對規律的抽象;二是心靈的情感能力,對美醜的感受。

        現在我們的分析框架已經非常清楚了。中國文化的特點,正在於頭腦理性較弱,因而對規律的抽象能力較弱,而心靈的情感能力很強,所以對美醜的感受能力很強。
規律抽象,是科學的和理論的;而美醜感知,是道德的和藝術的。

        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抽象的科學理論發育緩慢,而感性的道德和藝術則壯闊無垠。某種程度上,這就相當於成人和孩子的區別。

        中國人數千年來一直在感知和討論善惡、美醜上一枝獨秀,就是因為中國文化像個孩子一樣,單純而專一。每一個人都這樣生活著,這就是辜鴻銘先生所説的“孩童般的心靈生活”。

        辜鴻銘先生不是一家之言。

        同為傳統文化巨擘的梁漱溟先生同持此論,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他説:“一個人的心理髮育,本應和身體發育相應,但中國仿佛一個聰明的孩子,身體發育未全而智慧早開。因其智慧早開,轉而抑阻身體發育,身體發育不健全,智慧最後也不能發育得圓滿良好。”

        也就是説,中國一直是一個孩子。所以在面臨西方現代化壓力的時候,他説,中國文化不是落後,而是停滯。停滯,就是停在了孩童時代。

        停滯當然不是一個好詞。不過,停滯也不是罪過。它成為罪過,是因為東西方遭遇,理性的、科學的從而是強權的力量,讓中國人的孩童狀態無法招架。西方人告訴孔夫子,就算天命所繫,也不能抵抗強權。所以我們要自強,要奮起。

        不説太遠,回到心靈的認知對象上來。前面説過,心靈的認知對像是美與醜,道德與情感。所以中國人的生活,歸根到底是一種審美的生活。因此它在藝術上會光華奪目、星漢燦爛。

        中國藝術包羅萬象,不能忽視的是中國的酒。中國白酒,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龍舌蘭、白蘭地一樣都是蒸餾的烈性酒,但和它們不一樣之處在於,中國白酒和中國人的心靈一致,裏麵包含著完整的審美生活。我們相信好酒越老越美,而美的原則是單純專一,越是陳化老熟,它的味道就變得越來越歸一,去除雜味,自然,醇厚,像個孩子。

        好酒在中國稱為“美酒”,這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古代藝術裏所有的美,都是靠近自然的,孩子,是最自然的人。

        我一直主張中國美酒具有“物意二重性”,這個“意”,就是心靈。美酒讓我們拋棄塵俗,回歸本真,回到孩子。但美酒是一種高階的承認,是酒林中的金字塔尖,不是任何酒都能達意。造酒者必須對君子品格有真切的把握。

        君品習酒,就是這種心靈生活的實體化。

追 尋 盛 世

        一個人,用孩子般的心靈去面對世界,需要一些什麼條件?回答這個問題,相當於揭示了“美酒存在的環境”,也就説明瞭君品習酒為何在這個時代裏産生。

        社會競爭是叢林式的,對此中國人可謂深有體會。近代以來,國家羸弱,被群狼撕咬,無法自立。回顧歷史,分裂就意味著戰亂,而戰亂則意味著顛沛流離。

        一個孩子,是無力面對叢林的。所以,諸子百家,無論哪一家,都是嚮往和平的。換句話説,任何先賢,其思想出發點都是為了塑造和平。

        和平的前提就是結束分裂,天下一統,人們可以安生。天下一統的意思是有一種外在的秩序,來保障“孩童般的心靈生活”可以實現。

        所以天下如楊升庵所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始終如一的目標就是合,因為在心智上像個孩子的中國人,無力面對紛亂,也無法在其中尋求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的標誌之一,就是美酒。事實上,我們翻閱歷史,幾乎所有美酒,都産生於盛世,或者民生富庶之所。比如習酒久遠的祖先蒟醬,就是從漢武時代被記錄;濃香川酒的前身,也起始於盛唐;黃酒則産生繁盛于魚米之鄉的江南。

        中國人是孩子,而中國美酒是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得以實現的標記。人必定趨利避害,所以歷朝歷代,無人不嚮往盛世。轉換為一種更具象的描述就是,任何時代,中國人都嚮往美酒。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政治、文化意義上的“大一統”,意味著和平。和平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儘管中國歷史磨難重重,但嚮往統一盛世的願望從未丟失。

        很大程度上,這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明獨存的深層邏輯。

        “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儘管歷史紛亂,但這個論斷沒有疑義。因為兩點:一是作為文明源頭的諸子百家都誕生於亂世,它們互相辨析甚至論戰,目的就在於探討哪種思想更有利於和平安定,這是我們思想傳統上的和平基因;二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經濟,其發達必須以和平為背景,沒有和平就沒有好生活,這一點不需要任何思想加持,都是可以理解的。

        要和平,就必須統一。戰亂之源,是國家分裂為不同的政治軍事勢力。

        統一可以止戰,止戰方能安生。

        止戰,安生,經濟發達,意味著盛世,意味著美酒,意味著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生活,意味著君子有了生長的土壤。

3.webp.jpg

盛 世 “君 品”

        盛世,是黎民共用的好時代,美好生活不是一部分人的專屬,而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特徵。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孔子在《禮記》中作出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這裡面,包含著稚嫩的社會主義意識。

        回顧歷史,你會發現,孔子的理想在過去從來沒有實現過。古代盛世,最多也就是局部實現,而不可能普及天下。

        觀察這一問題的角度,可以非常細緻,比如以酒為切口。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借酒吟詩作賦,或者直接對酒評頭論足,甚至把酒上升到哲學高度的人士,不可勝計,蔚為大觀。問題在於,相關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社會精英群體中的一員。

        最明顯例子的是魏晉,直到今天,這個時代仍然令不少文人墨客歆羨不已。問題在於,文人墨客大多情感豐富而理性匱乏。魏晉名士,多是出身世家大族,他們有莊園供養,衣食無憂,只是為了逃避政治的關注,放浪形骸。這種“風度”,與絕大多數人無關。正如前文提及的,酒從來都是奢侈品,不管是何種層次的酒。

        糧食不豐沛,就不會有一種天下共用的酒文化。

        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農業都是根本,是重中之重。如果沒有食物,天下必然大亂,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因而古代帝王,無一不重視農業。代表著農時的曆法,由帝王頒布;在特殊節令,帝王還要領頭祭祀社稷(土地和穀物)之神,親自扶犁、播種,力勸農桑。國家運作的財稅之源,也主要是農業。

        現代化帶給我們的啟示在於,要解決糧食問題,不能僅僅從農業入手。工業,以及與之相伴的現代科學,才是讓人們衣食無憂的真正力量,農業問題的解決,恰恰要從農業之外去想辦法。

        改革開放以來,對農業人口向城鎮遷移的限制日漸放鬆,城市化率不斷提高,農業人口比例持續減少;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取消了綿延數千年的農業稅,還對農業發放補貼;最近幾年,國家放寬生育政策,鼓勵人口滋長。這些舉措,從核心上講都是指向一個結論:歷代政治治理的最大難題—糧食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此時,中國人才終於可以普遍性地與美酒發生關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70年的歷史,這樣的大一統時長也足夠讓美酒好整以暇地成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新中國成立後迎來了“習水大曲”,在2010年迎來了習酒“窖藏1988”,又在2019年迎來了更上一層樓的“君品習酒”。

        歷史必將證明,現代化的中國不但不是一個傳統被摧毀的時代,反而是一個傳統精神可以真正實現的時代。在豐沛的物質條件下,我們終於可以回到儒家理想,回到“中國人的精神”,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單純的孩子。

        美酒也是如此。正如人的成長,和時代相得益彰。

        珍惜今天的生活,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來自歷史深處的提醒,源自中國人的精神。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標注出處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希望自己的項目被報道,請戳這裡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