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95年的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從傳統鐵路廣告代理企業向巨型傳媒集團的轉型,業務版圖實現全國所有省市的全部覆蓋,而這個過程,華鐵傳媒僅用了短短24年時間。它是怎樣創造了中國交通媒體發展史上的奇跡,本期《創業人物訪談》高端對話和您一起揭曉。
據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路立明先生所説,華鐵1993年10月4日正式涉足傳媒行業,當時是承包經營,1995年4月16日才正式註冊了華鐵傳媒。第一個正式談成的線路是北京到廣州、北京到上海這兩條線,主要經營北京的旅遊工作,把北京的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甚至一些小招待所的資訊都放到火車上。車上還有客房預訂系統,廣播室裏提供了北京各個城區不同等級、不同價位的酒店資訊,旅客如果需要住宿,填完資訊表單就可以憑藉表單直接去酒店住宿,十分便捷。
1995年到2011年,路立明帶領華鐵傳媒歷時十六年,整合了全國90%以上普速列車媒體資源,為順應華鐵傳媒不同階段的發展,路立明不斷創新思路,陸續提出“商務列車”、“品牌專列”概念,“旅途行銷模式”、“城際高端商務傳播平臺”概念,為華鐵這列高速列車提供源源動力。
90年代中期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對於廣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市場進入更系統更穩定的發展階段。對鐵路來講,每年的春運就像一場戰爭,很多客戶不喜歡這樣的環境,他們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商務列車的概念,把客戶進行細分,根據不同的鋪別發佈不同的客戶資訊。
2000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路立明在火車站吃了一次光友粉絲,覺得很不錯,回到辦公室就買了一箱。後來他們就想辦法把粉絲放到了火車上,在投放廣告的同時,讓受眾能夠看到實際的商品,能體驗到它的效果,影響力轉瞬間就提升了,這就是最早的旅途行銷概念。
有一些快消品喜歡做硬座廣告,一些更高端的産品喜歡做商務列車廣告,2016年,華鐵提出了集團化運營概念。因為那時候公司媒體比較多,有高鐵、高鐵動車、普速列車、車站和一些商貿業務等,業務多了就需要細分不同的板塊,每個版塊獨立運營,在2016年成立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31日,中國首次將高鐵動車市場化,並開始進行招標,在全國影響比較大,2012年10月7日,高鐵第二次進行全國招標,這次對華鐵的影響比較大。參與競標的公司很多,幾家公司互相舉牌,當時甚至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只想著先拿下資源再説,對市場的預估過高,由於鐵路網路並沒有如今這麼發達,就出現了很多虧損,只能想辦法堅持,用這組車的利潤來彌補另外一組車的成本,壓力非常大。
能夠度過那個困難時期,足可看出華鐵這個經營團隊的穩定,最困難的時候發工資都費勁,但沒有一個員工因為工資晚發而離職。一個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員工,華鐵到現在為止,核心管理層的穩定在全行業數一數二,這種管理層的穩定、員工的穩定,與公司業績的穩定密不可分。同時他們也在不斷進行大面積招聘,引進各方優秀人才,公司資源也越來越多,媒體資源幾乎佔了全國60%以上的高鐵動車資源。
在我們看來,一個創業者應該是踏骨前行,滿路荊棘,但路立明卻説,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壓力,壓力是責任是動力,在他看來,自己肩負著華鐵的所有責任。未來,華鐵傳媒作為中國深諳本土市場的大交通媒體定制化行銷專家,也應有更大的全球佈局,這正是驅使自己不斷向前走的動力。
2018年11月16日他們與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合作,推出了幾列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冠名的品牌專列,對中國民族品牌進行集中推廣宣傳,雙方都認為效果非常好。華鐵從1995年開始共服務了3000多家企業,不僅在高鐵上做了推廣,還與新華社的新華網、新華客戶端等媒體資源深度合作,捆綁式地為他們的上千家客戶提供更寬的資訊傳播渠道,形成了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未來公司會發展的越來越大,華鐵的發展空間不只局限于現在的業務,還要向外拓展,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香港這五大全局辦公室,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
路立明説他做任何事情從不預測結果,先去做,邊做邊修正,如果把什麼都想好了再去做,早就失去機會了。華鐵這麼多年的發展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思路走,有四分把握的事情就先做,有問題再説。沒有哪個企業是不缺錢的,因為規模在不斷擴張,戰線越拉越長,創業這條路不是下不來,是自己不願意下來,因為這是一種樂趣,是一種興趣,是一顆不安分的心在拽著你往前走。
見證了中國鐵路幾次大的提速,親身經歷兩個地點從20小時、11小時、10小時到幾個小時的變化,華鐵傳媒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路線,一直朝前走。路立明説,所有能做好的事情都是因為兩個字——堅持,華鐵這麼多年也是一幫人踏踏實實在做一件事情。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標注出處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希望自己的項目被報道,請戳這裡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