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 手機版 浪潮新聞 專題 網信浙江 今日浙江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潮評社 財經 房産 浙商 娛樂 社會 汽車 旅遊 English
banner-s

張威:不忘赤誠心,終有好運來

創業故事2018-10-25 10:33:51
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正式成立,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專業研發隊伍和高素質的技術隊伍,經過多年努力 ,現已發展成集研發、生産、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服務高校,專業從事自動化類、儀器類、電氣類、電子資訊類、機械類、電腦類等實驗實訓設備的生産研發及相關技術服務。..

   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正式成立,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專業研發隊伍和高素質的技術隊伍,經過多年努力 ,現已發展成集研發、生産、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服務高校,專業從事自動化類、儀器類、電氣類、電子資訊類、機械類、電腦類等實驗實訓設備的生産研發及相關技術服務。

image001.jpg

  公司服務教學實際,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把新技術、新思想應用於新産品,始終保持著同類型産品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公司通過ISO9001:2015品質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15環境管理體系認證、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標準認證,經過多年的歷練,公司擁有一流的生産工藝及完備的品質保證體系,本著以為客戶提供價值的理念,引入ERP系統、標準化流程、推行生産現場6S管理體系、改善績效,實現精細化生産,有效保證了産品品質。公司建立了完備的行銷與售後服務體系,全國發展了二十多家代理商及相應售後服務中心,多渠道完備的體系保證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同時拓展了銷售渠道與産品銷量。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躋身於教儀行業的前列。

  公司秉承以“品質第一,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不斷完備産品體系與服務體系,在國內教學儀器行業和工業領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在競爭中求發展,服務中找不足,努力成為行業優勢供應商和客戶首選的商業夥伴。

image002.jpg

  沒見到張威之前,我從僅有的一點資訊開始在腦海中對他做了一個初步的刻畫:1979年出生於河南一個叫方城的小縣城,1996年踏入東秦開始大學生涯,2004年成立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僅用了十多年時間,將公司的銷售額從無到有,做了到三千多萬。有這樣輝煌的履歷,和他見面時,他應該是西裝革履、侃侃而談,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馬雲採訪視頻一樣,對創業這個事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抱著這樣的心理,終於在一個下午,在張威公司,見到了張威本人,真的讓我一愣,果然“聞名不如見面”,和我之前想的全然不同。一條七分褲配拖鞋,再加上一件淺色格子襯衣,沒有光鮮的衣著、沒有鋒芒的氣勢,見面的時候,他站在我的面前,笑著和我打招呼,説: “叫我張威就好”。我細細打量著,都不敢相信,一個三十多歲就把自己公司做到年銷售額幾千萬的老總,會是這樣的樸實。我心裏難免特別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和心態,讓張威能夠在創業十幾年,直到今天,還依舊保持著這樣一份熱情和赤誠。

  我們在一個會議室坐下,還沒等我提問,張威就開始敘述起了自己的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説的第一句話是: “其實我走到今天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母校邀請我回去做報告,真的是惶恐,我遠遠不夠的。” 整個訪談的過程中,張威一直都強調這句話,讓我幾乎忘記了,他應該是我們眼中的成功者,在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他是一個先行者,更是一個貼近我們生活的成功創業者,他的故事和他給我的第一印象一樣樸實,但卻能堅定的穿過十幾年的光陰,和時代的旋律緊緊結合在一起,他的故事,值得一敘。

image004.jpg

  有緣千里會東秦

  大學對於每個人來講,肯定都是難以忘懷的一段記憶。我問張威,當時填志願怎麼就選了1000公里外的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他想了半天,靦腆的笑了笑,説,真沒有,真要説特別,就是陰差陽錯、緣分到了吧,當時也沒條件能夠全國各地見識一下,知道秦皇島這個地方,還真是高中的時候,看到毛主席寫的那首“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覺得特別有意境,所以就這樣到了東秦。隨即,又笑著補了一句: “選擇東秦,真的是我前半輩子最美好的一個決定。”

  話匣子一下打開了,他開始給我描述那個年代、他記憶裏的東秦。96年剛到東秦的時候,説實話,條件真的非常艱苦,整個學校面積不足200畝,宿舍、食堂甚至操場,都顯得非常破舊和寒酸,遠遠不像現在的東秦這樣恢弘大氣。但也正是在那樣刻苦的環境下,全校師生都卯足了勁,拼命向前衝,學校雖小,但大家其樂融融、書聲瑯瑯,學習氛圍非常好。説到這兒,他停頓了一下,指了指自己,説,“你看,我個子比較小,咋一看不那麼讓人信服,但是,大學三年級時可是當上了班長的,也是在那一年,99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當時在班裏人緣特別好,和班上同學都玩得來,誰有啥事兒找他幫忙,保管二話不説就去了。我想,也許正是這樣簡單但真誠的行動,讓大家選擇了張威來當班長吧。他隨即自豪的給我介紹,現在公司的兩個副總,都是他本科的同學兼室友,我詳細地詢問了這兩位副總的情況後,對張威真誠的性格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其中一位副總,陳雲,2004年聽到張威剛剛創業時,就毅然辭去了工作,背著大包小包就到浙江來開始一起幹了。張威當時是既開心又感動,同時又十分惶恐,開心的是老同學一起奮鬥,精神百倍;擔心的是萬一創業不成,就耽誤了老同學。張威説到,他心裏面真的沒底,一窮二白、沒關係沒門路的這樣創業,誰也不敢打包票。果然,公司成立將近一年,入不敷出,甚至連發工資都存在困難。這樣的情況下,陳雲由於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國際巨頭施耐德電氣認可,想花高價挖過去。我連忙問道,為這個事情你們有過衝突嗎?張威笑著説,這能有什麼衝突,喝了一頓酒,就幫陳雲收拾好東西,去施耐德電氣上班了。我更加好奇,那陳雲現在怎麼成了公司的副總呢?張威想了想,説,陳雲去了施耐德,但心裏一直都是牽掛著這邊的老同學的,也時刻關注著公司的發展動態。在10年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時,又主動帶著施耐德的資源和技術,來喝了一頓酒,又加入了公司,公司發展到現在,陳雲幫了很大的忙。我在一旁聽著這個故事,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完全是張威個人的人格魅力,讓這段故事能夠這樣發展,做到了好聚好散、好散又好聚。我這樣感嘆著,張威擺擺手,説,沒這麼誇張,就是東秦的四年校園時光,大家難以忘懷,那段青蔥歲月的緣分,才讓大家又走到了一起。公司的另一名副總,朱祥清,被張威笑著稱,花八百塊錢買回來的,是另一個更奇妙的故事。當時是2000年的7月份,大家基本都畢業離校了,張威都已經在外面實習幾個月了。回校辦手續的時候,聽到了關於室友朱祥清的消息:朱祥清坐火車回福建老家,路上疏忽,所有行李證件都被偷了,身上沒有一分錢,扒火車回的秦皇島,現在在學校,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候也不像現在,人人一部手機好聯繫。張威説,他找了大半個學校也沒找到人,但又急著回去上班,沒法耽擱,就委託下一屆的一個老鄉,將八百塊錢轉交給朱祥清。講到這兒,我仔細的算了一下,2000年的時候,八百塊差不多是一個正式職工的一個月工資,張威也只是在公司實習了幾個月,哪能輕易拿出這筆錢?張威回答我説,其實當時他兜裏也就不到一千塊錢,但想著公司包吃包住,室友又遇到這種情況,沒有多想什麼,就想著東秦四年的感情,一個宿捨得哥們兒,就毅然拿了八百塊錢出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朱祥清在和張威創業的這麼多年裏,一直不離左右,即使公司效益不好,工資不能正常發放時,也任勞任怨,從未離開過一步。我笑著和張威打趣,説,當時這八百塊錢花的值啊,不僅買回來這麼一個左膀右臂,也成就了這麼美好的一個故事。

  兩個故事,同一個主角,其實,我想不是在東秦的四年緣分成就了這兩段佳話,而是張威自己,他熱情和赤誠的內心,書寫了這一段和東秦有關的緣分。如果不是聽著張威口述這些十幾年前的記憶,點點滴滴,有名有姓,我都不敢相信這種只會在電視劇裏出現的美好情節,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我們的生活中。而且,演繹的比電視劇裏更加真實和精彩。母校對於張威來講,是培養他的地方,是張威記憶裏難忘的回憶。但同時,張威對於母校來講,也用他那些交織著自己和校友的命運軌跡,在東秦的身軀上畫下了平凡但熱忱的一筆。沒有東秦,肯定就沒有現在的張威和這些合夥人;也正是因為東秦,當年這些年輕人才從千里之外的祖國各地走到了秦皇島,演繹了故事的開端,真是實在的詮釋了那句話:大學,是夢開始的地方。張威聽了我説的,大笑著補充説,不僅僅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愛情開始的地方,他要感謝母校,他現在的妻子,也是東秦畢業的,和他是校友。好吧,有緣千里會東秦,這樣一來,什麼緣分都有了,故事變得更加美好。

image006.jpg

  中流擊水遏飛舟

  我很好奇張威這段創業成功的經歷,以及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決定創業的。因為他2000年畢業後,工作過一段時間,于2002年考上浙江工業大學資訊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按照當時的情況,2005年順利畢業後,一般人都會選擇去企業工作或者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張威怎麼會想到了創業呢?當時創業在國內還是很非主流的事兒,遠不像現在,連總理都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方麵條件和環境都成熟了。面對我的疑問,張威又談到了“巧合”,在浙江工業大學讀碩士期間,他一直在一家公司實習工作,一方面積累一下工作經驗,另一方面也減輕生活負擔。臨近畢業的時候,實習的公司由於戰略問題,已經無法再繼續經營下去,只能進行公司改制,裁掉了大批優秀員工。張威看在心裏,急在心裏,幾年的同事就要這麼散了,但是他無能為力,恰好這時候,公司裏一批員工經過商量,派代表找張威談,希望他能夠領著大家繼續做下去。就這樣,張威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于2004年成立了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業生涯。在這裡,我稍微打斷了張威一下,問了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第一,為什麼員工推舉他帶著大家繼續幹;第二,為什麼他有勇氣帶著大家繼續幹。張威思索了片刻,這樣回答,為什麼員工都推舉他,他至今也沒有想太明白。可能,是因為當時與大家相處的時間裏,大家覺得他對人熱情,踏實肯幹,而且,對産品有一些獨到的見解。至於帶著大家繼續幹的勇氣,他説,也算不上是勇氣,因為平時泡學校實驗室比較多,所以對學校實驗室的設備有很深刻的了解,而公司正是做高等院校自動化類實驗設備的,他覺得自己讀這個專業這麼多年,應該能憑藉專業知識,帶大家闖出一番天地。講到這兒,張威邊搖頭邊補充道,當時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把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要是以現在的閱歷再去看當時的情況,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同樣的決定。

  就這樣,張威開始幹了,拿著家裏支援的十萬,自己和現在妻子湊的十萬,扎進了籌辦公司的事情中。當時時間剛好碰上了,正是畢業的季節,離校瑣事本來多,再加上新公司千頭萬緒,張威説,他都沒有參加研究生畢業典禮,這是他心中一件最遺憾的事情。我問道,記不記得畢業典禮當天在幹什麼,為什麼沒去參加這麼重要的儀式?張威想了半天,搖頭苦笑,説,實在是記不得了,那段時間簡直腳不沾地,不是在和大家開會,就是出差在各地跑銷售,都忘記畢業典禮這件事兒了,甚至連時間都忘記掉了,滿腦子只想著讓公司快點步入正軌,快點接到第一筆大單子。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全公司上下齊心協力,一整年過去,到2005年下半年,公司依然入不敷出,只接下了零零散散總共幾萬塊的訂單,創業的二十萬資金,已經所剩無幾了。張威説,他清楚的記得,那段時間一醒來,就是房租水電、人力工資的壓力,但又不能表現出來,因為他是老闆,如果連老闆都垂頭喪氣,那公司就真的完了。2005年對他來講是最艱難的一年,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當年八月份的時候,公司接到一個廣州的諮詢電話,説看上公司的一款設備,準備下十萬元的訂單。張威説,當時他都激動壞了,連夜買票,一個人,帶著三箱子儀器,總共兩三百斤,就往廣東奔去。從浙江到廣東,當時是沒有高鐵的,一千多公里,他在綠皮火車上待了一天一夜。我很難想像,八月份的酷暑天,小小身軀的張威,是怎麼能夠輾轉千里,扛得動這三百斤。張威笑著説,那時候年輕啊,而且想著這麼大一個單子,簽下了就能盤活公司,再來三百斤感覺也扛得動。在火車上一天一夜,張威也沒有閒著,不斷的在腦海裏模擬儀器的情況,分秒必爭的背稿子,真是下了一定要中標的決心。可惜,上天就是愛開玩笑,火車轉三輪車,一路帶著儀器到學校競標,最終以失敗結尾。回去的一天一夜,張威沒有合過眼,心裏無比沮喪,開始有了一些自我懷疑,懷疑公司的産品品質,懷疑公司的設計思路,甚至懷疑自己創業的決定。我問了一句,你現在知道當時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嗎?張威無奈的笑了笑説,是因為名氣不夠,當時他們産品的各項表現都是很優秀的,而且價格也很低,但是,學校最終還是求穩,選擇了一家當時較為知名的企業的産品。我連忙問道,在那樣的情況下,想過放棄嗎?張威立馬回答,肯定想過啊,當時就覺得,把這二十萬連同自己最後的一點積蓄,全虧完了,就不幹了,就再找公司上班。我又問,那最後公司是怎麼堅持下來的?還是巧合,一個月過後,張威説,他很清楚的記得,是2005年10月中旬,在上海跑銷售的員工打電話回來説,和上海電力學院(現上海電力大學)簽訂了一筆18萬的訂單,讓公司趕緊開工發貨。這筆錢,一下子救活了公司,不僅僅緩解了公司資金的壓力,更多的是給了全公司莫大的信心和鼓勵,向大家證明了,公司的産品,高校是認可的,大家的努力,是有回報的。張威説,當時全公司上下都非常興奮,那場景,比過年過節還熱鬧,所有員工包括張威自己,主動的提出,三班倒不休息,要儘快把産品生産出來。

  從那天起,就仿佛花開了一樣,整個公司的局面被打開,公司幾年間穩中有進,不斷發展。直到2012年,當年暑假,嘉興學院實驗室大採購,在公司下了很大一個訂單,公司很重視,派了專門一個團隊過去接洽,也簽了初步的合同,然後,公司就開足馬力,投入生産。誰知第一批産品運過去後,接到了很大的投訴意見,不少師生都反映使用不滿意,要求退款退貨。張威説,那是很大的一個單子,公司損失不起,又加派人手過去了解情況,找解決的途徑,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學校那邊依然要求退貨。最後無奈之下,張威只能按照流程,派出和公司合作的五位專家以及嘉興學院的五位專家對産品做最終意見的評審。評審結果是合格的,但是使用的老師還是反應儀器有諸多不便,拒絕使用。我又問了一句,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張威嘆了口氣,説,雖然按照合同以及專家的評審意見,是可以拒絕退貨的,但是,他還是拍板決定退款,我問為什麼,明明可以避免這筆損失,而且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公司都不理虧。張威笑了笑説,既然客戶不滿意,那肯定是公司産品有缺點、售後服務沒做好、中間溝通不過關,既然服務於教育這個行業,就不是一錘子買賣,要做到師生滿意為止。其實,這對企業來説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正是由於這次問題的嚴重爆發,張威和公司上下做了很長時間的一段總結,于2015年,重新與嘉興學院取得合作,並得到了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從哪跌倒,就在哪爬起來,這句話不僅僅是針對個人的成長,對公司來講,也是一樣的,而且更應該如此。張威説,客戶不滿意,那肯定是公司的問題,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客戶,只有不好的公司。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張威從一窮二白創業開始,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他把在生活中對朋友、對同學的坦誠,完美轉移到了工作中,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下,更顯得難能可貴。張威的整個創業過程,與他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他向我口述的這些並不算波瀾壯闊的畫面,但卻顯得格外真實,格外的讓人有感觸。從十幾年前走到今天,並沒有電視上那些驚天動地、爾虞我詐的情節,用他自己的話講,遇到難處,以誠相待,運氣自然來。

  聊到這兒,我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創業這麼多年,什麼事情讓張威覺得意義很大?張威回答説,非要説意義大的,第一件,就是2006年的時候,當時公司的産品在湖北市場是完全空白的,而湖北作為中部的大省,對公司在中部的發展乃至全國的發展都有很大的意義。張威和公司研究決定,以中部最為知名的高校——武漢大學,作為突破口,公司致力於高校教育行業,如果産品能夠進入武漢大學這樣的標桿院校,對公司在湖北省市場的産品知名度以及影響力肯定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當時,也是第一次參加武漢大學的競標,真的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的。去之前,張威説,他沒給出差的團隊做硬性的要求,一定要完成什麼目標,反而安慰帶隊的一個副總説,這次去武漢,交流學習為主,看看同行的産品都做的怎麼樣,了解一下武大這樣的標桿院校的標準是什麼樣的。我笑著問,當時就真的沒有報任何中標的希望?張威靦腆的笑了笑説,當然還是想了一下的嘛,安慰歸安慰,但是大家也是做了很充足的準備的,拿了當時公司最好的一批設備過去,臨出發前的晚上,幾個工程師還在討論、調試設備。命運總是這樣神奇,公司的産品,就真的中標了,有機會與武漢大學這樣的標桿名校進行合作。張威大笑説,收到中標電話的時候,都有點不敢相信,覺得是不是詐騙電話。因為那時候公司真的一點名氣都沒有,而且是第一次參加湖北省的競標,屬於無經驗無人脈無背景的“三無産品”。但不管怎麼説,公司還是以儀器的品質和創新點,打動了武大,然後以點帶面,公司用這款産品迅速拿下了湖北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峽大學等諸多高校。

  第二件讓張威覺得意義非凡的,就是2013年去母校東北大學參與競標。當時公司在行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畢竟是回母校競標,張威説,他記得當時他的心情比以往任何一次競標都緊張,感覺就像小學生做好作業,拿過去給老師檢查一樣。我問了一個問題説,參與競標的時候,有沒有表明身份,説是東秦畢業的?張威搖搖頭説,當時真沒有表明這一層關係,雖然知道説了肯定會順利很多,畢竟是母校嘛,回校等於回家,但想著,都在外奮鬥快十年了,要是還是只能靠著這層“裙帶關係”中標,那就太丟臉了。萬幸,憑藉公司産品品質,按照流程走完後,公佈中標企業名單的時候,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該認的總歸逃不了,在搬運設備去實驗室的途中,張威認出了以前上過課的一位老師,沒辦法,只能過去給老師問好,算是“相認了”。當天晚上,張威邀請老師們聚一聚,飯桌上,大家憶往思今,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那段日子。

  十五年過去,回看張威的創業經歷,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不知道大家對他做一個什麼樣的評價,説他是一個時代的成功者,但好像如今的社會,只覺得類似BAT這樣的企業才擔得起這樣的名號,而説他不是一個成功者,三十多歲將公司銷售額做到三千萬,也確實鳳毛麟角。而我,更願意稱他為一個樸實但真誠的創業者,也正是因為這麼多年,張威堅持這份創業的初心,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想張威走過的這十五年創業路,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image008.jpg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對一個創業者進行採訪,我差點犯了最致命的錯誤,和張威聊了一個多小時後,我居然沒有問半句關於他的企業情況的,也許,是他的創業的故事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吧。當我問到他的企業時,張威連連擺手説,企業真的沒什麼好説的,規模不大,有很多問題做得不好。我一再追問,張威最終才簡單的談了談公司的情況,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到工商局備案登記,是在2004年11月1號。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現已成為集研發、生産、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創新合作,專業專注”為核心發展理念,始終致力於服務高校教育行業,專業從事自動化類、儀器類、電氣類、電子資訊類、機械類、電腦類等實驗實訓設備的生産研發及相關技術服務。公司先後通過ISO9001:2015品質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15環境管理體系認證、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標準認證,在全國擁有二十多家代理商及相應售後服務中心。目前,公司産品覆蓋率在省級上達到100%,在地級市上達到90%以上,主要的核心産品,比如感測器、檢測等自動化實驗實訓設備在全國高校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全國前三,2017年銷售額達到三千萬,在國內教學儀器行業和工業領域有相當的知名度,受到客戶的廣泛讚譽。張威隨即説,公司走到現在,十五年的時間了,雖然有大發展,但還是太慢了,然後開始檢討自己的不足。他説,公司目前的産品類型不是很豐富,這和他自己的性格有關,總想著穩中求進。因為投資研發一款新的産品花費太大,而且市場的預期誰也説不準,所以錯過了很多機會。這幾年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感覺有點為時已晚了。另外,張威談到了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他在人事安排和管理上吃了很多虧。理科男固然有優勢,在公司的一些重要崗位有人員離職時,不至於元氣大傷,因為張威對這些崗位的産品是很熟悉的,可以隨時頂上,但管理上的不如意,一直到現在都還困擾著他。張威説,公司管理真的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他不能保證讓每一個人都盡興發揮、物盡其用;但是他能保證,對每一位員工做到,真誠不作偽,即使員工離開,也讓員工滿意離開,能夠好聚好散。

  説到公司的這些也許有點壓抑,張威談到了另外一個高興的話題,他説,今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公司剛剛獲得“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加上國家提出的“工業4.0”概念以及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是很好的一個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他講到這兒,興奮地跟我介紹,公司馬上要搬遷了,杭州市政府已經給公司在杭州蕭山機器人小鎮那邊劃撥了一塊4000平的廠房,公司準備2019年就整體搬遷過去。那邊條件比現有廠房好,公司準備投資引進一批工業機器人設備,做一次徹底的技術升級,在削減用工成本的同時,著手研發新的産品。然後對公司的人事構架做一次大的調整,特別是銷售團隊,做一次整體的優化和換血。張威越聊越興奮,一如我剛見他時的那麼熱情,仿佛這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完成了一樣,未來的藍圖,已經清晰可見。

  我完全被他給感染了,我覺得,這算是張威的第二次創業了,我清晰的感覺得到,他依然還是如十幾年前他説的那般,對創業這個事情充滿熱情和鬥志。最關鍵的是,商海沉浮十幾年,他始終堅持著一顆赤誠的本心,對朋友、對員工、對客戶,無一不是如此。我印象很深的是,每説到一個重大事情的轉捩點,張威都笑著説,是巧合,是巧合。別人都説,愛笑的人,運氣通常不會差。用這句話來解釋這些“巧合”,我想最合適不過。是張威一如既往的真誠,加上那麼點堅持,才最終造就了這些巧合。其實巧合,並不巧合。2018年,對張威來説是新的一年,對杭州英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新的開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相信,有張威帶領的英聯科技,定能揮毫潑墨,書寫,新的篇章!

image010.jpg

  採訪結束時,我不能免俗,請張威為同校學弟學妹、以及正在創業的年輕人説一段寄語。他想了片刻,説了這樣一段話:”我真的沒有成功的經驗告訴大家,我現在也遠遠算不上成功,就是一個多走了幾步的創業者而已,非要説寄語,我就講一句,對人對事,遇到困難,記住以誠相待。”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標注出處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希望自己的項目被報道,請戳這裡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