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民族交響詩《大運河》恢弘奏響

發佈時間: 2023-08-02 13:38:26 | 來源: 天津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由京津冀三地民族樂團聯合演出的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精彩亮相。本場演出也是“中銀之聲”首屆天津音樂節為觀眾送上的一場重磅民族音樂會。

民族交響詩《大運河》由青年作曲家鄭陽創作,包括序曲與7個樂章。作品將運河文化提煉成八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通過大氣磅薄、質樸深情的音樂旋律,描繪運河與家國命運、商貿民生、城市發展、水利交通、文化藝術的緊密關聯,彰顯運河文化的豐厚與璀璨。作品于2021年在京首演,此次演出是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河北民族樂團首次聯合演奏,著名指揮家張鳴執棒。

音樂會開場,序曲“開河”通過樂隊演奏與吟唱絲絲入扣的和鳴,描繪了古老的“開河節”及大運河通航起程的壯美畫卷。“黃金水道”“漕運滄桑”以民族管弦樂形式演繹,呈現出大運河的繁華景象、厚重歷史、奔流不息的生命力,令觀眾震撼。“江河萬古流”採取少見的笙協奏曲形式,通過描繪河流之湍急險奇、大運河工程之艱辛壯闊,謳歌先人智者、船工農夫的勞動壯舉。民族管弦樂“舟楫通南北”借鑒古代西域音樂素材,表現大運河貫通南北、溝通中外,促成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繁榮。阮與民族管弦樂“運河明珠”吸納了大運河流經地區的民歌、戲曲等民間音樂素材,以音域音色不同的阮表現大運河沿岸之風土人情。戲曲女高音與民族管弦樂“醉韆鞦”由京劇梅派青衣演員與樂隊聯袂,展現中華民族音樂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

音樂會在氣勢恢宏的終曲“大河·天下”中落下帷幕,輝煌的旋律描繪和展望大運河的當下與未來,寓意這條生態之河、文明之河萬古流淌、奔向未來。

作曲家鄭陽向本報記者表示,《大運河》將視角聚焦于大運河全段,採用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音樂素材,在創作技法上進行了多方面大膽嘗試,希望作品借助天津音樂節的平臺引起更廣泛的影響。

京津冀三地藝術家的精彩演繹,用優美的中國旋律講述了動人的中國故事,贏得全場觀眾熱情的掌聲。藝術家們表示,三地樂團通過合作演出的形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致力於傳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另悉,昨日,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河北民族樂團還簽署了“京津冀民樂聯盟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三方將依託各自優勢資源,在民族音樂領域的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合作,以民族音樂藝術創作、展演為基礎,共同開展藝術作品生産、創作、演出、推廣、傳播等活動,定期互相觀摩優秀演出,交流藝術創作與藝術實踐經驗,聯合打造優秀劇目品牌。(記者翟志鵬姚文生)

推薦閱讀
鄭陽:中國當代音樂處於好時代 讓更多“青春圓舞曲”閃耀世界 隨著音樂家們在作品文獻、創作理念、技術發展等方面的不斷擴充與探索,中國民族管弦樂相關體系將會持續發展完善,成為一個生長于中國優秀文化的經典音樂藝術表達載體。《大運河》的創作深深紮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營養,同時廣泛吸納與有機融合各種風格、技術、理念等,呈現出立體化、多元化、個性化的創新藝術表達。因為其承載著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為世界音樂藝術文化擴充與發展做出貢獻的重要使命。
民族交響詩《大運河》恢弘奏響 作曲家鄭陽向本報記者表示,《大運河》將視角聚焦于大運河全段,採用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音樂素材,在創作技法上進行了多方面大膽嘗試,希望作品借助天津音樂節的平臺引起更廣泛的影響。藝術家們表示,三地樂團通過合作演出的形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致力於傳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昨日,由京津冀三地民族樂團聯合演出的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精彩亮相。
《大運河》:一條河“串起”8個民族樂團 《大運河》首演于2021年,是一部以大運河歷史發展、功能及沿線文化資源為創作藍本的民族音樂作品,由北京民族樂團委約青年作曲家鄭陽創作。鄭陽沒有選用運河流經各省市的地方音樂、戲曲素材順次拼貼出一部作品,而是以大運河衍生的家國命運、商貿民生、城市發展、文化藝術等多個重大主題為章節,通過序曲《開河》與《漕運滄桑》《黃金水道》《江河萬古流》《舟楫通南北》《運河明珠》《醉韆鞦》《大河·天下》7個樂章,創作出一套立意完整、切面豐富的民族交響詩。在保證如此宏大主題的前提下,音樂還能做到悅耳可聽、音響豐富,彰顯了年輕作曲家的實力,也體現了北京民族樂團敢於將如此重大的題材交給一位85後作曲家的魄力。
“運河兒女”鄧清:運河承載著鄉愁 更聯結著世界 2006年,國務院批准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07年9月26日,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正式揭牌,揚州市作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牽頭城市,全國8個省市、35個城市參與。位於揚州三灣的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6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經過審議,將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鄧清在中國大運河高郵明清運河故道2.多哈見證大運河申遺成功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的鄧清來到了揚州市外事系統工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