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一條河“串起”8個民族樂團

發佈時間: 2023-08-02 13:38:32 |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6月23日晚,民族交響詩《大運河》譚利華與八省市民族樂團聯合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這並非民族交響詩《大運河》的首演,卻是運河流域7家民族樂團,首次在北京民族樂團的邀請下,史無前例地以130人的龐大陣容在北京亮相,彰顯著“大運河”的文化活力。

《大運河》首演于2021年,是一部以大運河歷史發展、功能及沿線文化資源為創作藍本的民族音樂作品,由北京民族樂團委約青年作曲家鄭陽創作。鄭陽沒有選用運河流經各省市的地方音樂、戲曲素材順次拼貼出一部作品,而是以大運河衍生的家國命運、商貿民生、城市發展、文化藝術等多個重大主題為章節,通過序曲《開河》與《漕運滄桑》《黃金水道》《江河萬古流》《舟楫通南北》《運河明珠》《醉韆鞦》《大河·天下》7個樂章,創作出一套立意完整、切面豐富的民族交響詩。

在保證如此宏大主題的前提下,音樂還能做到悅耳可聽、音響豐富,彰顯了年輕作曲家的實力,也體現了北京民族樂團敢於將如此重大的題材交給一位85後作曲家的魄力。《大運河》既讓人拋卻了傳統民樂只是民間小調、吹拉彈唱的刻板印象,也讓人放下了現代音樂作品總是故作奇巧、艱深晦澀的印象,是一部很有中國韻味的民樂交響作品。

對於普通觀眾來説,《大運河》好聽,觀眾既能感受到民族管弦樂隊模擬的奔騰水流,聽到笙、阮、嗩吶等特色民族器樂領奏,也能聽到難得一見的吟誦、戲腔吟唱等元素,獲得多元的欣賞體驗。對於資深一點的觀眾或圈內人士,可以發現其中熟練運用了很多中西作曲技法,既有古典的手法,也有非常先鋒的無調性音樂,也有一些在民樂界極少使用的作曲技法,都融會貫通在這一部作品之中。

《大運河》首演近兩年後,運河流域的八省市民族樂團第一次完成“大會師”,更是一次歷史性事件。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的八家民族樂團選派了各自的“精銳力量”,組合成130人的豪華陣容在國家大劇院登臺。演出時,舞臺上的藝術家穿著八家院團各自不同的演出服,色彩上形成獨特的衝擊力,以超大編制的樂隊演繹著《大運河》的詩篇。都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八省市的人們同在大運河的涵養下成長,藝術家們也都深受民族音樂的滋養,他們的同臺合作是民族音樂的凝聚力,更是大運河文化的凝聚力。在古代,大運河集交通、商貿、政治、文化等多種意義于一體,如今,申遺成功多年的大運河更是千年流動的文化血脈,八省市民族樂團聯合上演的《大運河》則為大運河文化注入涌動的活力。

未來,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將踏上巡演之路,這一豪華陣容也將繼續打磨,讓演出更加默契,效果日臻完美。

推薦閱讀
民族交響詩《大運河》恢弘奏響 作曲家鄭陽向本報記者表示,《大運河》將視角聚焦于大運河全段,採用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音樂素材,在創作技法上進行了多方面大膽嘗試,希望作品借助天津音樂節的平臺引起更廣泛的影響。藝術家們表示,三地樂團通過合作演出的形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致力於傳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昨日,由京津冀三地民族樂團聯合演出的民族交響詩《大運河》,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精彩亮相。
《大運河》:一條河“串起”8個民族樂團 《大運河》首演于2021年,是一部以大運河歷史發展、功能及沿線文化資源為創作藍本的民族音樂作品,由北京民族樂團委約青年作曲家鄭陽創作。鄭陽沒有選用運河流經各省市的地方音樂、戲曲素材順次拼貼出一部作品,而是以大運河衍生的家國命運、商貿民生、城市發展、文化藝術等多個重大主題為章節,通過序曲《開河》與《漕運滄桑》《黃金水道》《江河萬古流》《舟楫通南北》《運河明珠》《醉韆鞦》《大河·天下》7個樂章,創作出一套立意完整、切面豐富的民族交響詩。在保證如此宏大主題的前提下,音樂還能做到悅耳可聽、音響豐富,彰顯了年輕作曲家的實力,也體現了北京民族樂團敢於將如此重大的題材交給一位85後作曲家的魄力。
“運河兒女”鄧清:運河承載著鄉愁 更聯結著世界 2006年,國務院批准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07年9月26日,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正式揭牌,揚州市作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牽頭城市,全國8個省市、35個城市參與。位於揚州三灣的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6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經過審議,將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鄧清在中國大運河高郵明清運河故道2.多哈見證大運河申遺成功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的鄧清來到了揚州市外事系統工作。
大型人文紀錄片|運河新生 河為經,橋為緯,經緯交織出的“數字運河”正在架構師薛天笑的筆下流淌出詩意。河北滄州,水利工程師陳飛正在大運河貫通補水的工作中忙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詩章,沿著運河流向遠方。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