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升級版大運河文旅景區近期亮相

發佈時間: 2022-09-05 16:42:16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今天,我們正大步踏上新時代首都發展的新航程;今天,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給北京這座偉大城市帶來的深刻轉型。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重大時代課題。本報今起推出“領航中國”專欄,記者將通過深入蹲點調研,用鮮活的事例、融媒的表達,立體表現北京的非凡十年,用生動的“百姓故事”“百姓期盼”“百姓心聲”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

站在漕運碼頭前遠眺,曾經舟船如織、人聲鼎沸的大運河盛景便會在眼前浮現,船工號子搖櫓聲便在耳畔響起……千年運河文脈,歷久彌新,承載著京城的歷史文化和旖旎風光。古運河再現船槳聲、水城共融建起生態天然大氧吧、古今碰撞打造時尚運河……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正在進行北京東部首個5A級旅遊景區創建,改造一新的景區將於近期亮相,將以嶄新的姿態傳承千年運河文化,展現藍綠交織、古今交融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展新顏

四大區域特色鮮明

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通州區于2018年啟動了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相關工作。在經過4年的不斷提升改造後,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於年底前展露新顏,並面向遊客免費開放。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北至源頭島、南至武窯橋,連通了四大區域,自北向南分別為——西海子公園葫蘆湖景點片區、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築群、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其中,東關大橋以北為北區的西海子公園、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為景區北區,是文物古建和歷史文化的集中承載地;東關大橋到潞陽橋組成的中區,有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奧體公園,是古今余韻的銜接,是當代文化運河與古通州河運底蘊的碰撞,是時尚運河,也是歷久彌新的運河;潞陽橋到甘棠閘的南區,作為森林生態體驗區,對標生態保護,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這個區域的主要看點。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魏昀赟介紹,景區提升區域總面積約8.55平方公里,河道段長12.1公里,水域面積2.56平方公里,沿途穿過北關閘橋、千荷瀉露橋等10座橋梁。

古運河再現船槳聲

“數字”展現大運河古與今

老話兒説:紫禁城是大運河上漂來的。運河沿岸的燃燈塔、文廟、佑勝教寺、紫清宮、通州清真寺、禦制通州石道碑、鎮水獸、鐵獅、巨型皇木等一個個古老遺跡更是賦予了通州深厚的文化內涵。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使運河文化再次煥發生機,此次在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過程中,讓千年運河文化“活起來”成為提升改造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多項舉措令昔日運河重現光彩。京杭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的通航,讓千年漕運碼頭再次發揮作用,市民在此乘遊船到河北的願望也將得以實現。京杭大運河北端的標誌性景觀、共存400年的“三廟一塔”(文廟、佑勝教寺、紫清宮和燃燈塔)目前也已完成文物修繕,基本實現從文物景觀向旅遊景點的轉化,並具備向遊客開放條件。通州文化也將在此得以傳承。

文化插上“數字”翅膀,文化遺産走進百姓身邊。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此次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物理空間的提升過程中,也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傳承性,通州區更是使用“數字”技術,讓市民沉浸式愛上大運河文化。通州區通過運用AI(人工智慧)、全息投影等技術為遊客打造虛擬現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保護與傳承大運河沿岸民俗風情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如在“三廟一塔”景區通過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技術建設了以“運河再現”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再現大運河北京段的古今風貌,通過明清時期與現代場景對比,使遊客走進運河畫卷,穿越繁華場景。遊客可跟隨空中大鴇鳥重遊通州八景。景區的所有空氣、土壤、水質、病蟲害等數據,也以可視化水浪的形式展示,通過流動的水粒子形態展示大運河的古今變化。通州區還深入梳理運河文化,建立文化圖譜,整體開發文創IP(智慧財産權),讓遊客來此便能感受到運河的燦爛文化。

據悉,目前,北京通州大運河智慧景區創建工作正加速推進,未來將通過多種數字技術手段,打造漕糧進京、運河風韻、通州八景等一系列場景,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大運河的古與今。

水城共融建起生態天然大氧吧

古今碰撞打造時尚運河

到大運河森林公園“吸氧”,來城市副中心休閒旅遊……通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州的一個典型的城市特徵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生態也是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重要特色之一。作為景區森林生態體驗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文化旅遊區南區(大運河森林公園)的綠化面積達到8200畝,綠化率達到80%左右,構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這是通州特有的、北京市唯一的一所運河生態天然大氧吧。除此之外,在水治理方面,景區未來要把大運河水質監測、河流資訊納入智慧平臺系統,與元宇宙企業做好對接,把更多的先進技術、先進場景融入到平台中。

當古老運河與當代文化相撞,必然擦出時尚的火花,如今的運河也將打造時尚運河。騎行在碧水古道之間,行走在密林叢中,徜徉在大運河夜景之中,沉醉在炫綵燈光秀下……時下最時尚的休閒、娛樂方式在景區中都可以實現。在景區內,北運河北京段與河北省香河段實現省際通航,按照“一短、一長、一夜航”模式,開通三條遊覽線路。推出大運河燈光秀,點亮運河上的8座橋梁,北運河大橋上設置多媒體水幕秀,再現“古通州八景”等景觀。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提升“時尚感”,景區還將線路聯通。

景區打造的“1+1+6”景區遊線路,即“1條水上大環線+1條陸上大環線+6條景區小遊線”,遊客可以通過“遊船+步行+電瓶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遊遍景區的各個景點。景區還堅持運河文化旅遊與體育融合發展,打造了“北京通州運河綠道騎遊周”“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賽艇大師賽等一批運河·體育文化旅遊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依託智慧科技技術再現往昔帆檣林立、舳艫蔽日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打造大運河水上觀光旅遊精品線路。智慧景區建設將持續提升遊客的遊園體驗,科技與生態發展共融將成為5A智慧景區新標桿。


推薦閱讀
“暢遊”詩意大運河 由譚彬帶領的中國美術學院社會敘事工作室創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裝置空間,立體呈現出運河市集的中國風貌。由高世強領銜的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影像創作集體以《山水·運河》影像作品再現了今天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所謂“再長卷”,不僅包括借鑒歷史上“長卷”作品對大運河景觀的描繪,同時也抽離出“長卷”獨有的有機融合時空關係、“遊”的視角和“情景交融”的詩意化境界等特點,從題材、媒介和理念上進行創新。
升級版大運河文旅景區近期亮相 古運河再現船槳聲、水城共融建起生態天然大氧吧、古今碰撞打造時尚運河……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正在進行北京東部首個5A級旅遊景區創建,改造一新的景區將於近期亮相,將以嶄新的姿態傳承千年運河文化,展現藍綠交織、古今交融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水城共融建起生態天然大氧吧古今碰撞打造時尚運河到大運河森林公園“吸氧”,來城市副中心休閒旅遊……通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州的一個典型的城市特徵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據悉,目前,北京通州大運河智慧景區創建工作正加速推進,未來將通過多種數字技術手段,打造漕糧進京、運河風韻、通州八景等一系列場景,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大運河的古與今。
合肥市江淮運河將建百里綠廊 按照招標公告,該規劃將成為合肥市江淮運河兩岸生態環境提升、公共景觀空間建設和運河文旅發展,促進構建“一湖一嶺一帶”市域生態安全格局,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運河畫廊名片的指導性文件。——結合相關上位規劃、水利建設情況和本底要素條件,對運河兩岸現狀情況進行梳理,識別運河沿線特色資源和重要空間節點,營造兩岸獨特景觀風貌、彰顯城市獨特魅力,實現以百里綠廊建設為引爆點,激活兩岸空間發展。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公共濱水景觀空間,謀劃特色文旅項目,強化夜遊經濟,打造可遊可賞、可觀可玩、可學可品的百里綠廊。
長卷描繪大運河源頭盛景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次服貿會,昌平區重點展示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建設成果。步入服貿會昌平文旅專題展區,一幅描繪元代大運河北京段盛景的畫作吸引了觀眾目光。此次服貿會上,昌平文旅集團還以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都龍王廟、九龍池等文物保護單位為元素設計開發了系列文創産品,供市民選擇。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